標籤:

賦能的普洱茶

普洱茶在中國茶類別里是賦能最多的品種,賦能給普洱茶提高了價值的同時也無形中給消費與傳播也設置阻礙!更是給用戶造成了選擇上的困難。對於經營者來說面臨著營商的困惑。

一:普洱茶歷史的賦能

提起普洱茶這個名詞,好像都繞不過普洱茶的歷史。但講起歷史版本諸多,故事諸多,系統全方面的把普洱茶歷史講清楚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再者講歷史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一些專家,學術研究者,從事教育工作者等。但普洱茶的歷史卻被行業從業者張口即來的銷售台詞,通過對普洱茶歷史的「山寨版」的傳播墊定自己對行業的了解及深入,贏得用戶的認可。從而達到營銷的目的,促成銷售的達成。往往用戶在這個時候把商家所謂普洱茶歷史當作自己對普洱茶了解入門的教材,長期以來這樣的傳播,普洱茶歷史被非標式流傳在民間。而真正的普洱茶歷史的教科書卻被放在圖書館,書城的貨架上。

二:茶文化的賦能

茶在中國文化底蘊深厚。但茶文化也是雙面性的,文化合理的運用可以讓產品更具有生命力,但過度的使用卻能讓有需求的用戶迅速的離場。茶文化在普洱茶上面過度使用非常的嚴重,喝一道普洱茶把要用不同的水,不同的器,不同的時間,甚至還需要「沐浴更衣」。有的還把宗教信仰融入其中,把儀式感做了極致。且目的是宣染茶文化隆重,體現自己職業的崇高,嶄現對茶文化的深入了解。此時卻忘記用戶對茶文化理解及對產品本身的需求,茶文化是需要通過茶產品的長期以來傳導慢慢的沉積下來的,而非是各種場景的渲染。茶文化是中國茶的共同資產,並非是哪一個品牌的資產。過度用茶文化來宣傳自己或者是品牌。一定會使得其反!

三:收藏價值的賦能

在普洱茶的銷售台詞中有這樣的一諺語:「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普洱茶往往被用戶收藏起來等待升值的產品。而並非日常消費,諸多商家與廠家利用收藏增值的概念,導入大量的資本收藏普洱茶,坐等升值。2015,2016年一些平台利用普洱茶的金融屬性發起了理財產品或者是線上交易商品,普洱茶的一線品牌蜂湧而至。現在是悄無聲息!普洱茶是有金融屬性不假,但是普洱源頭是農業,流通環節是商業,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商品,那麼任何商品都有雙重價值(即:商品價值,使用價值)普洱茶更不例外。那麼普洱被長期收藏,不被日常消費,使用價值就沒有辦法體現出來。使用價值未能被大面積使用,廣泛傳播。普洱茶收藏價值的賦能最終密碼是通過消費達到的,普洱茶就是樹葉子,既然是葉子,那麼年年都會發芽採摘。收藏價值是否能實現?只有被消耗,通過供求來贏得收藏價值。否則是美麗的謊言!

四:大師制茶的賦能

普洱茶在過去幾年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師制茶」概念用得盡善盡美!任何一款普洱茶只要用上某大師名頭,不管原料如何?不管產區如何?不管工藝如何?那這一款普洱茶就會價值連成,後期升值空間居大!把大師化作神一般。而大師的身份卻見不得度娘!普洱茶說到底就是一農副產品,要想做好普洱茶並非大師一人所能。其實只要原料選好,工藝到位,過程細緻,做一款好普洱茶並不難的。「大師」無非是普洱茶商家運用獲得高回報工具而已!我們不反對大師對普洱茶的背書,但直正的大師又有幾個?大師賦能普洱茶又能走多遠?

五:普洱茶產區的賦能

普洱茶的產區在近10年里被五馬分屍,肢離破碎!由產區劃分到小寨子劃分,由小寨子劃分到小茶地劃分,再到單株,地茶,喬木茶,大樹茶,古樹茶劃分,甚至到了茶樹朝向的劃分境地。這樣高精度的劃分是市場需求還是自我的營銷?普洱茶提起老班章,易武,倚幫,曼松,冰島,昔歸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但就因為大家的耳熟能詳,這些產區普洱茶價格在這10年里漲了近40倍,其原因何在呢?就是商家過分渲染這些茶區的價值,非理性用戶消費追捧所導致。就這樣模仿模式在普洱茶產區一個一個的誕生,一個個不被認知的小茶區在這幾年迅速的被炒熱,普洱茶的原料價格也在一路的狂漲,讓渠道的經營者苦不堪言,行情出現了嚴重的倒掛。這種造神式的孵化普洱茶產區終究會讓普洱茶走到盡頭!小面積,小茶園 ,單株不能代表普洱茶的賦能,普洱茶的賦能在於平衡,協作,全面的基礎上。

賦能本來是一褒義詞,但用於普洱茶的營銷上,卻顯得如此的負面。為什麼在普洱茶營銷上要用上那麼多的賦能呢?這表現出來充分的不自信,對產品,品牌,營銷,服務體系等。如果普洱茶能有一套完整的自我品牌發展戰略及營銷策略。通過用戶真實體驗導致長期使用,用戶口碑傳播才是真正的賦能。2018年春茶上市即將在4月份開始,那麼普洱茶將路在何方,又有什麼樣的新賦能出現呢?我們將持續關注與分享。

推薦閱讀: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