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智慧世界下的智慧校園
當Google自動駕駛汽車獲得001號牌照出沒在美國街頭巷尾,當特拉斯宣布三年後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當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都把自動駕駛汽車推出日程設定在未來l0年之內,人們意識到汽車也越來越像人了,可以勝任絕大多數的駕駛任務……
當雲計算支持的機器人能夠成群結隊走進生產車間、走進寫字樓接受定製化的任務,人類的簡單、低端勞動是否將終結?馬克思描述的人類生產力極大豐富時代是否臨近?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形態又將如何重塑?
當IBM的沃森計算系統擊敗在美國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其他參賽者之後,人們意識到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像人了,可以聽說語言並能自己學習,可以在一些知識領域輕易擊敗人類,當年「深藍」與特級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世紀人機大戰是否有另一個結果……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時代,這個智慧的時代已經不再是空想。全人類正在熱情期盼智慧時代的到來,期盼智慧世界給人們帶來的巨大變化。而在這個世界慢慢走近我們之際,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來迎接這一切?是否應該讓智慧元素慢慢融入我們的校園?是否應該讓校園的師生在這種智慧的環境下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2010年,浙江大學首次提出了「智慧校園」概念,根據浙江大學提出的這份藍圖,我們可以發現:無處不在的網路學習、融合創新的網路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簡而言之,「要建一個智能、安全、環保、節能的校園。」在這個概念的引申下,出現了很多可以應用的案例,例如:手機開門、手機考勤、智能樓宇、車牌識別、無線校園、訪客系統、高新區教科網等等。這些智能化的手段都能大大豐富智慧化程度,無疑我們對未來的智慧校園投入了空前高的期待,我們也希望這樣的校園早日到來。筆者對未來智慧化的校園建設也有一些小小的見解,願與大家分享。
一、深化雲計算在校園的建設
雲計算,將是承載智慧、運營智慧的主要方式。大道至簡,承載智慧地球的IT基礎架構必須首先化繁為簡、互聯無邊界並且經濟易用。目前很多人對雲計算還不是很了解,認為這個概念還是離我們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例如一個需要享受OFFICE辦公系列組件里的一個功能,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買下整套正版軟體,而是租用其中某一個組件里的某幾個功能以完成待定的任務,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用為了喝牛奶買下整頭奶牛」!雲計算的清理技術和隔離技術足以滿足每一個個體或企業的不同需求。
目前校園內的信息交互遠遠達不到智慧化的程度,更不用說校際間的信息共享與交互了。很多校園每年都在重複建設一些項目,比如校園圖書館、校園教務網系統;教師在學術研究上所需要的參考文獻也是不同程度受到局限,無法及時了解最新最全面的知識發展動向,難免因此產生重複性的思考和研究。目前在武漢各大高校中,能自由查閱國際學術文獻的高校只有武大和華工的圖書館。深化雲計算技術在高校中的普及,讓更多信息實現共享,減少重複性的投入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為智慧化校園群策群力,共建智能、安全、低碳的高等學府。
二、讓大數據在校園插上翅膀
大數據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雲計算主要為數據資產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渠道,而數據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大數據時代將引發新一輪信息化投資和建設熱潮。移動、社交、物聯網,這些正在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推動以爆髮式的幾何速度增長。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總共擁有35ZB的數據量。大數據無疑將是滋生智慧的沃土。目前的沃森1.0,不過是沃土上冒出來的一點點智慧的苗頭,但卻寄託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數據本無所謂智慧,有了分析和演算法,大家就會有了新的發現、新的知識、新的思考。只有當這種發現、思考在城市間、行業間、企業間智慧地交互,才能誕生智慧的世界。
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感測器,無一不是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通過這些網路或者設備,可以讓大數據大有用武之地。就拿智慧校園建設來說,建立每個師生的數字個人檔案,建立大數據的教務系統、後勤保障系統,每隔半年或一年進行更新和完善,藉此大數據系統,能完成手機考勤、車牌識別、手機借書、移動智能卡等多項智慧化應用。在教務系統和科研系統里,也不需要重複遞交數據,大大減少重複性事務工作,讓大家騰出精力從事更有創造性,更具有效率的事情。我們利用那些原始的數據,可以不斷衍生出新的數據,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管理方式,這些無疑比那些令人撓頭的政策文件可靠有效得多!
三、要做好接受智慧校園的準備
其實雲計算也好,大數據也好,物聯網車聯網也好,都是圍繞信息來發展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圍繞人來發展的。歷史前進潮流是不會停止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思想上做好接受智慧校園的準備,都應該具有嗅出世界滄海桑田氣息的能力。高校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在全社會信息化大建設的背景下,建設智慧校園,是每一位高校教師應該重視並共同努力的。在課程的設置上、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在後勤保障的服務上、在領導們的決策上,都應具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做些改變,讓高校校園成為社會發展的體驗平台,讓更多師生能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不斷智慧化的世界。
未來不是人與機器的對決,而是人與機器攜手。當IBM公司的計算機Watson在電視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兩名全能冠軍後,這表明全球最聰明的計算機能夠與兩個真正聰明的人對決。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發現,這些技術將主要被用於增強人類智慧,改善現有世界,而不是與人類競爭,或者取代我們。智慧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智慧校園的氣息彷彿已經嗅到,每個教育者應打開智慧和胸懷,去徹底擁抱那個美麗,溫馨,智能的校園。
vanlon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