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一場類似於「封閉小區」向「開放街區」轉變的旅遊業革命
【品橙旅遊】全域旅遊是相對景點旅遊提出的,是在景點旅遊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景點旅遊發展模式的突破,是旅遊業發展新形勢下的新戰略。推進全域旅遊發展,要對景點旅遊取長補短,揚其成效、避其短板。
景點旅遊發展模式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初級階段的產物,是我國旅遊業從無到有的「起手式」。各地依託優異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人文遺產,開發建設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的景區景點,並以此為旅遊業的核心吸引物招徠遊客,充分發揮景區景點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旅遊飯店、餐飲、交通、購物等要素的協同發展,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旅遊產業鏈條。
大眾旅遊時代到來,景點旅遊越來越凸顯各種弊端。景點旅遊相似於「封閉式小區」,作為在「點」上發力的旅遊業發展模式,強調的是景區景點、賓館飯店、餐飲購物的單體建設與經營,是「孤島式」旅遊。進入「孤島」需要高額的門票,旅遊業固結為廣為人民群眾詬病的「門票經濟」依賴。節假日供給不足的同時,旅遊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廣為接納的生活方式之一,導致景區景點旺季擁擠不堪,淡季門可羅雀。遊客只有在「孤島」里感受到旅遊氛圍,體驗到旅遊的樂趣,周邊沒有統一的規劃與建設,環境雜亂無章,公共服務缺失,欺客宰客等問題頻發。
突破景點旅遊發展弊端,構建順應大眾旅遊時代的全域旅遊模式,急需一場類似於「封閉式住宅小區」向「開放式街區」轉變的旅遊業革命。
全域旅遊有別於景點旅遊,既不是在某一點上單項突進而不顧及其它,也不是沒有重點地在各個方面平均使用力量,「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在旅遊業發展中既要抓關鍵、抓重點,又要把握旅遊業的綜合性、協調性。提倡全域旅遊發展,不是否定景點旅遊,不是不建景區景點,不是摒棄過去的發展成效;景區景點仍將貫穿於旅遊業發展的始終,是觀光旅遊的核心吸引我,在任何發展階段都是發展重心,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全域旅遊不是全域景區化,不是空間上的全域開發、大拆大建,強調的不是「全部」而是「短板」,是對景點旅遊的修正,對發展短板的補齊,最終要實現的是旅遊產品、旅遊服務、旅遊環境等整體健全、綜合提升,從以前「只有一個火車頭」到如今「人人都是動車組」。
全域旅遊作為一種發展戰略,是由景點旅遊衍生出來的,是對景點旅遊的批判性傳承,是旅遊業從「點上突破」到「面上統籌」的轉變。全域旅遊體現全面與重點的辯證統一。既要客觀地看待由「點」組成的「面」,也要認真地識別「面」上具有的關鍵「點」,二者不可偏廢。全域旅遊則是在繼承發揚景點旅遊優勢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把握全局協調系統,彌補景點旅遊發展模式的不足與弊端。
但是,全域旅遊怎麼落到基層的具體實踐中?經過一年多的搖旗吶喊與實踐探索,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不知如何落地的焦慮。改革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之間,往往存在理解、認識、操作上的固然壁壘,這是普遍遇到的「改革瓶頸」。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旅遊業發展的程度極不平衡,旅遊業態特徵也較豐富。有的地方旅遊業發展較早,已經處於旅遊產業發展相對完備階段,有的地方旅遊業發展起步晚,還處於建設景區、打造設施的初始階段。有的地方資源集聚在城市,積極在城市發展全域旅遊,有的地方特色在鄉村,以鄉村為重心發展全域旅遊,這兩者的工作重點和舉措顯然是有差別的。因此,處於不同階段、不同特徵,其全域旅遊發展的措施、辦法、政策都是不一樣的。
作為頂層設計者,要通盤考慮全國的情況,找出全國的共性,往往是從宏觀和中觀層面來提出解決方案。但是,改革的執行者則只要緊扣自身問題,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來進行落地。這中間就有一個思想轉換過程和行為方式的磨合過程。基層對於怎麼搞全域旅遊,不是完全明白的,存在一些焦慮、疑惑。
如何破解這個普遍的「改革瓶頸」問題?或許有一個辦法是管用的,讓儘可能多的地方參與全域旅遊的創建與摸索,即「廣撒網」、「擇優而從之」。打個比方——「打江山」的時代,沒有兵馬也沒有糧草,只能給頭銜、給番號。給你一個「校尉」,你拉不到兵馬,你還是一個兵,你如果拉到千軍萬馬,自然就是「將軍」了。
任何點都是系統的點,而任何系統都是有若干點組成的,戰略又可分解為若干具體實施的點。全域旅遊是結果上的「全」,過程中的「點」。作為「開放式街區」的改革模式,全域旅遊有兩個要義——「開放」和「共享」。
1.旅遊體制機制的「開放式改革」,讓旅遊發展成為共享紅利。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是對旅遊業綜合產業、綜合治理、綜合協調等屬性要求的呼應。旅遊業越來越體現出開放性、包容性、滲透性、衍生性等特徵,越來越要求從部門抓旅遊轉變為黨政統籌抓旅遊,也就越來越需要開放式的改革理念,進行開放式的改革探索。
2.旅遊市場秩序的「開放式監管」,全民參與旅遊市場的監督監管。全域旅遊是遊客對旅遊的全過程滿意。遊客對旅遊的滿意度不僅反映在對景點景區的感官與評價上,交通、住宿、餐飲、公共設施等旅遊全過程都是遊客滿意與否的決定性要素。為此,要以遊客評價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手段,「好評」就成為企業和經營服務者在市場上的「通行證」,「差評」就是市場對企業和經營服務者的「審判書」。實現「口碑就是市場」的數據化、可量化,把遊客評價轉變為企業的「信用指標」。
3.旅遊公共服務的「開放式營造」,使外來遊客與當地居民共享城鄉環境。各地旅遊業的競爭,已經不僅是景區景點的單一要素的評判,而是包括市場秩序、公共服務、優美環境和資源稟賦等綜合實力的較量。一個地方給人的舒適度是全面的、綜合的,如果只在景區里感覺舒適,離開景區以後,交通不便利,環境髒亂差,那麼景區所帶來的舒適感會大打折扣。全域旅遊雖然不是全域景區,但要求對景區以外區域的自然、文化和社會資源進行科學整合、適度利用,尊重城鄉發展歷史、順應城鄉發展規律,依循城鄉地形走勢,突出城鄉地域特色,推動城鄉內在改良、外在改容,使城鄉建築環境既具有居住屬性,也具有旅遊屬性;是生態宜居的空間,也是展示城鄉人文、歷史、情懷的景觀存在。
這三個方面的開放式探索,不僅是旅遊業的深化改革,也是社會管理的創新,供給側改革的先行、城鄉建設的標尺。因此,為什麼可以鼓勵儘可能多的地方,動用儘可能多的行政資源,創建儘可能多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因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過程,就是一個助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就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就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就是現代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就是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過程。(於意雲)
轉載請註明:品橙旅遊
推薦閱讀: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