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兩年前一個5歲小女孩流利講故事的視頻,引發了眾人熱議。在談論幼兒強能力之時,很多人都拿出了哈佛大學教育協會前主席Catherine Snow說過的話:「5歲會講故事的孩子,小學成績不會差。」
我們這代成年人,小時候對練習說話沒有太多概念,父母親更是沒意識去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我們不被鼓勵提問,即使說也是背誦和複述,而不是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讓我意識到了,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是個特別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曾有位商業大咖說過:「 Good marketer, no, good leader needs to be a good story teller.」(好的營銷員,甚至是一位出色的領導,都該是會講故事的人)。
"五歲會講故事的孩子,到小學時的學業表現就會更好。因為講故事用到的組織能力、辭彙、想像力和前後連續性,都是語文能力的指標。而且講故事的人需要有很好的記憶力才能把內容傳達出去,同時還要解釋故事內容,這就是邏輯能力。講個故事運用的是所有學習需要的認知能力。" -Catherine Snow
"五歲會講故事的孩子,到小學時的學業表現就會更好。因為講故事用到的組織能力、辭彙、想像力和前後連續性,都是語文能力的指標。而且講故事的人需要有很好的記憶力才能把內容傳達出去,同時還要解釋故事內容,這就是邏輯能力。講個故事運用的是所有學習需要的認知能力。"
-Catherine Snow
在美國,4-5歲的小孩大多都已經具備了講故事的能力。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在這一方面仍然有些薄弱呢?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國人從小就重視孩子講故事的能力。關於語言啟蒙,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方法共享,但是如何提高語言啟蒙的質量,鍛煉孩子講故事的能力?這類教育精細化的操作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深究的事。
「高質」辭彙量
辭彙是說話表達的基礎,學齡前孩子接觸到的辭彙越多就越有助於他們的表達流暢和生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有意識地擴充他們的辭彙庫,不能只停留在孩子「開口說話」、「還沒說話」這兩個層面。
1歲前,我們做語言啟蒙,可以說:
「寶寶吃的是蘋果,真好吃」。
但當孩子開始可以理解「好吃」時,我們就需要擴展了,就可以說:
「寶寶吃的蘋果是紅色的,聞起來好香,雙手捧起來,咬一大口,好脆啊,汁水滿滿地都在嘴裡」。
這個轉變的關鍵就是,我們開始引入更多的描述性辭彙,這就是在有質量地擴充孩子的辭彙庫。如果沒有這些引導,試想一下,3、4歲的孩子也許說任何食物都是「好吃,真好吃,太好吃」,這樣的表達就太不生動了。 這個其實是美國小學會用的一個教學方法,就是辭彙擴展聯想,說到蘋果,讓大家自由發揮相關的辭彙。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我們作為父母的完全可以「偷師」借鑒一下這個理念,在家更有質量地進行語言啟蒙。
有些家長看到這就開始發愁了,擔心自己本就不是辭彙量豐富的人。那怎麼辦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繪本補充辭彙量】
值得注意的是2歲後的孩子,繪本不要再局限於圖片大、字很少的圖畫書了。這個時候應該開始有意識地引進一些有故事情節的繪本,還要多引進一些不同題材的話題,例如語文、數學、藝術、科技、自然等等,這些都能讓孩子的辭彙量擴大。
讓「說話」引進條理性辭彙
除了敢表達,思維更加關鍵。很多思維不清的人即使敢說,但卻容易出現啰啰嗦嗦說了半天,觀點就一個反覆在繞。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有意識地建立表達條理。 表達條理的第一步就是使用條理性辭彙,舉一些例子:
1、表達自己觀點的:我認為,這是我的想法,我覺得
2、表達是否同意他人觀點的:我不同意,我覺得這不對
3、選擇說服他人的:因為……所以……;如果……那麼……;舉個例子……
4、表達先後順序的:首先……其次……
這些辭彙看著挺複雜,但是只要有心,生活中日常都是可以運用的,而且一點都不難。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不要敷衍,隨口說,「不為什麼,就是這樣」。而可以說,「媽媽(爸爸)的想法是……這是媽媽的想法。你覺得呢?」。這就是告訴孩子如何表達意見,並且邀請其他人表達意見。
忙碌的早晨一直催著孩子,「快點,起床;怎麼還不吃完早飯啊」,不如換成這樣,「我們需要做三件事,首先,起床穿衣服;然後一起吃早飯;最後,我們一起下樓,你要坐校車去學校了」。這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有條理,即使在火燒眉毛時也能有條理。
在這一方面很多大人都是需要重新學習的。 一開始大部分家長會覺得這樣的育兒很難很刻意,但當我發現周圍的美國媽媽都是這樣說話時,我才意識到,覺得難只不過是因為我從小沒有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但好在這樣的改變並不難,而就是這樣小小的改變,會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的表達。
父母演示如何生動講故事
聲情並茂的講故事,不是特別的天賦,大多是後天習慣的養成。孩子是需要榜樣的,而最直接的榜樣就是父母。
1、注意聲音語調的變化起伏:聲音是傳達情緒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我們的演繹是最直接讓孩子感受到聲音的這個作用的。講的過程中還可以配合自己的表情或者動作。
2、注意眼神的接觸:一個成功的演說家,他和聽眾的眼神接觸會很多,這不僅可以讓聽眾更專心聽,也是他自信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我們這方面的演繹也是一樣的作用。
3、注意在故事裡設置「引人入勝」的點:擅長講故事的人,總是在關鍵處會故意停頓或者抖個包袱,這個技巧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還太難。但我們平時講故事時,可以在一些情節轉折處,注意停頓,可以開始提問,這個不僅是引導孩子思考,也是在展示給孩子看如何可以更加吸引人地講故事。
你看,這三點都不難吧,但如果你留意那些「出色的小小演說家」,基本上他們都做到了。不要忽視孩子在幼兒時期擁有超強的模仿能力,就算不是課堂的傳統授課,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每天拿出一點時間,5分-10分鐘的日積月累,效果呈現會令你驚奇。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