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紙條人物篇 | 吳孟超:肝膽外科「第一刀」,懸壺濟世鑄醫魂

在浩瀚星空中,有一顆小行星名為「吳孟超星」。吳孟超

何許人也?他有「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美譽,是我國肝膽外科的重要開拓者;他又有中國肝膽外科「第一刀」之稱,是病人眼中妙手回春的救命神。2011年,為了紀念吳孟超,我國以他的名字為17606號小行星命名。

關於吳孟超,值得銘記的有太多,今天,紙條君就和大家分享關於吳孟超的二三事。

吳孟超 原圖cr:新華社

「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

出於對名聲和業績的考慮,很多醫院和醫生不敢接收失敗風險較大的病患。但是,吳孟超卻不會拒絕這種病人,這並非因為他對治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而是因為他認定了要治病救人。

2004年,一位名為「甜甜」的病人找到吳孟超,她的肝臟生長出了一個巨大的腫瘤,但是很多醫院都不願收治,最終,是吳孟超用十個小時的時間為她摘除了腫瘤,讓她重獲新生。許多同行勸他謹慎收病人,以免因為一個病例的失誤就摧毀了多年積累下來的杏林聲望,對於同行的這種勸告,吳孟超表示:「名譽算什麼,我不過是一個吳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

【用法解析】

適用于堅守自我,不因外界改變初心,如何看待自己等主題,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諧自我》,2013年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圓》等。

示例:人生在世,總容易往自己身上加太多擔子——名聲、錢財、權力……擔子加得太重,往往讓人步履蹣跚,畏首畏尾。「中國肝膽外科第一刀」吳孟超老先生或許是這個名利社會中的一股清流,在其行醫生涯中,佔據第一位的永遠是醫生的本分——治病救人,而非名聲、外貌等身外之物。面對被多家醫院拒收的病人,面對自己多年積累的杏林聲望,他堅定信念——「名譽算什麼,我不過是一個吳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

青年時期的吳孟超

熱愛是最大的動力

2019年1月,吳孟超退休,他表示:「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我覺得我身體還可以,所以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吳孟超此言應當不虛,在退休前一年,這位中國「肝膽外科第一刀」依然奮鬥在臨床一線,每周組織3台手術。

為了保持手的靈活性,他甚至設計了一套保健操,每天一有空閑就做。在電視節目《朗讀者》上,與吳孟超並肩作戰多年的護士長通過一封信向觀眾展示了吳孟超的辛苦:他每次手術後,手術衣都被汗水濕透,雙手都會不停顫抖。但是,正因為心懷對治病救人的熱愛,吳孟超表示,在手術室倒下,也是他的幸福。

【用法解析】

適用於熱愛,工作與生活,理想等主題,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靈魂的熱愛》,2010年遼寧卷《幸福是____》。

示例:只要心中有熱愛,人生的許多「難」都不再苦。我國「肝膽外科第一刀」吳孟超老先生的一雙手因常年操作手術刀而變形。如果吳老心中沒有對醫療的熱愛,這種由工作導致的身體變化只會成為他抱怨的源泉。正因他心懷熱愛,這雙變形的雙手成為了他從醫生涯的不朽勳章之一。

吳孟超展示變形的手

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面對當下日益嚴峻的醫患關係,我們總呼籲社會各界應當共同努力,營造良好就醫環境。對於醫生而言,精湛醫術以外,最重要的或許就是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銘記入行的初心。只要遇到求助的病人,即使不在工作時間,吳孟超也會盡心幫助。在日常行醫過程中,他更是把病人當作行動的出發點,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減輕負擔。吳孟超主張為病人節約,認為:「醫生應該想怎樣解決好患者的病,讓全家人都高興,不能再給病人添麻煩,再從患者口袋掏錢。」他對科室醫生說:「我們要多用腦和手為患者服務,器械用一次,咔嚓一聲1000多塊,我吳孟超用手縫線,分文不要。」

【用法解析】

適用於對社會的不良現象的探討和反思,同情心,職業道德等主題,如2013年廣東卷《捐助》,2011年四川卷《總有一種期待》。

示例:正如醫學泰斗吳孟超所說,醫生「不能再給病人添麻煩」,應盡最大努力體諒病人的需求。面對缺乏關愛的病人,他獻出了慈父慈母般的關懷;面對經濟困難的病患,他用手縫線代替機器縫線,為病人儘可能節省開銷。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有所熱愛,有所追求,他們堅守於自己的崗位發光發熱,感染著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

看完了吳孟超的故事,各位小夥伴是不是也有所感觸呢?不妨跟大家分享你的心聲、感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版權屬於作文紙條所有,轉載請聯繫紙條君)


推薦閱讀:

TAG:人物 | 高考作文 |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