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天總有24個小時不想見人 |「社恐」人群畫像

內向是特點而不是缺陷

內向的人也值得愛

文 / 涼爽

你還記得班裡那個總是很安靜的、坐在後排,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嗎?

最近看了一個YouTube的小紀錄片,分享一下。

「我不大擅長與人交往,我不會主動和別人開展小對話和搭話,總是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我甚至在點咖啡之前都會對著鏡子訓練講話。我會出汗,臉紅,聲音顫抖,大腦空白,極不自在,表面看生活再平常不過,以為沒人察覺出異常,我的思維世界是黑白分明的,我只要做一件小的錯失,人們都會記住,並且一直評頭論足,嘲笑我的錯誤。那些你可能都不會注意到的小事情,卻會讓我異常緊張。

明明討厭人際交流,卻比一般人還要敏感。我學會了公共場合永遠不要摘下耳機。朋友們不能充分理解我的焦慮。我並不知道怎麼才能走出家門。

人是無法終身與社會隔離的,我總得和人打交道。人際交流不可避免,找工作也是不易。我甚至不能踏進一個滿是人的房間,更別提和他們說話了。和別人打招呼很嚇人,每次答應跟別人去約會,下一秒就想反悔。約會就是尬聊,沉默和隔閡讓人感到不自在。出門前我會排練所有可能出現的對話,更可怕的是,喝醉後會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宿醉醒來,回想起一些並沒有發生過的尷尬舉動,無比恐懼。心理一直做著鬥爭,卻從未戰勝膽怯。最終只會弄得疲憊不堪,反而加劇了焦慮。

如果你的謊言足夠大,不斷重複它,最終人們就會相信那個謊言,比如小時候家長說:『他只是害羞,長大了就會好了。』這就是我的謊言。我希望真的能夠等到那一天,我可以自然流露,真正做自己,不用再擔心別人指指點點。但是那一天從未到來。

你想為自己做點什麼。答案封存在一個詞中——心理治療。

你滿懷希望,盡己所能。然而最終只會片體鱗傷,時間一天天過去,你沒辦法重整旗鼓,沒有辦法收拾尷尬的殘局。每次交流意味著迷失一部分的自我,你知道你永遠也找不回它們了。現在的我知道那並不重要,就讓他們悄悄溜走吧。每丟失一部分,原處都有全新、更好的等待著填補這塊空白。儘管我還沒到達,但我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我會掌控我的生活。」

——摘自YouTube視頻《重度社交恐懼症的生活》

你是「社恐」(「社交恐懼症」)嗎?你會有上述煩惱嗎?

人是群體動物,難以完全隔絕社交活動。拒絕社交的借口可以參考如下:

1、我不能出去,我對花粉過敏(我對社交場合過敏);

2、我今天很忙(無所事事也不出去);

3、你的Party超級棒的,我超想去,但是我今天不舒服(在家裡活蹦亂跳),很可惜。

(圖源自網路)

網上有人調侃芬蘭人都是「社恐」患者,他們排隊、等公交的時候前後兩個人會相隔兩米,如果有並排兩個座位,芬蘭人絕對不允許身邊有人。

「莫非我上輩子是芬蘭人?我終於知道自己適合在哪裡呆著了!」

(圖源自網路)

我是社交焦慮障礙嗎?

社交焦慮障礙又叫社交恐懼症,很多人簡稱「社恐」。常發病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性別發病幾率無差異。

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患者怕在公眾場合進食或聚會上講話;怕做某些難堪行為而尷尬、窘迫;在公眾場合上與人接觸會臉紅。

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是正常的,它們能夠刺激人們更好地調動身心資源,實現社交活動。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壓力,導致焦慮過度,損害社交活動。有嚴重焦慮的個體甚至會出現穩定而長期的人際交往心理異常,形成社交焦慮症。

僅依據網路的診斷並不能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了社交恐懼症,診斷需要通過專業的醫院。成年人可能也有一定的「社恐」(可能不隸屬於心理障礙)。我們討厭任何形式的社交活動,如果可以的話,我更想安靜宅在家,不受任何人打擾。這樣戲稱自己「社恐」不成問題。

測測你的社交焦慮程度:交往焦慮量表

閱讀每個條目,並選擇屬於你的真實程度。總評分是15(社交焦慮程度最低)到75(社交焦慮程度最高)。

1、即使在非正式的聚會上,我也常感到緊張。

2、與一群不認識的人在一起時,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3、在與一位異性交談時我通常感到輕鬆。

4、在必須同老師或上司談話時,我感到緊張。

5、聚會常會使我感到焦慮及不自在。

6、與大多數人相比,我在社會交往中可能較少羞怯。

7、在與我不太熟悉的同性談話時,我常常感到緊張。

8、在求職面試時我會緊張的。

9、我希望自己在社交場合中信心更足一些。

10、在社交場合中,我很少感到焦慮。

11、一般而言,我是一個害羞的人。

12、在與一位迷人的異性交談時我經常感到緊張。

13、給不太熟的人打電話時我通常覺得緊張。

14、我在與權威人士談話時感到緊張。

15、即使處於一群和我相當不同的人群之中,通常我仍感到放鬆。

想知道測試評分標準與結果,請後台回復「社恐」。

每天總有24個小時不想見人:社交焦慮患者的人格特質

面部表情是社會互動中的一種重要交流形式,能夠傳遞社交環境中的重要信息。社交中較成功的人往往善於利用面部表情,而社交焦慮者對面部表情的加工存在異常。這可能是一個導致社交障礙的原因。

在大五人格研究上,宜人性、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與社交焦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神經質與社交焦慮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成因進行研究,發現自尊、人際信任、自我評價和社交技能影響著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的個體的解釋風格傾向於將他人的表情理解為更不快樂/更消極。可能是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敏感性等因素造成的。

不強迫社交,原來「社恐」也很可愛

現在主流的觀點大多是「我們更喜歡外向的人,他們速度、有競爭力、有魄力,內向的人應該多點笑,變得樂觀活潑開朗一點」。

據統計,內向者佔比約30-50%,他們並不像樂觀開朗的外向者那樣熱衷於社交。獨處時,內向者感到充滿動力和精神滿滿,而假裝合群而積極社交其實是內耗,會身心疲憊,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

社恐人士埋怨工作逼著自己社交,環境對自己不夠友好,工資低待遇差。其實沒有一份工作完全不用跟人打交道。但是畢竟人的經歷和時間是有限的,比如聊天,不喜歡就別勉強自己。

我們可以通過認知療法、系統脫敏、建立自信心來治療「社恐」。但是第一步要接納「社恐」,這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蒂·蘭妮博士在《內向者優勢》提到,內向者一般能享受獨處時光、關心深交的朋友,有洞察力,善於思考,注意力集中,專註力強,精力平穩,是一名很好的聆聽者。

內向是特點而不是缺陷,內向的人也值得愛。

Reference

1、馬蒂·蘭妮. 內向者的優勢. 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獲得成功.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2、李朝霞, 楊孝. 大學生社交焦慮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10(2):77-80.

3、張天航. 社交焦慮研究綜述[J]. 黑河學刊, 2011(1):156-157.

4、劉冉. 大學生自尊與社交焦慮、人際信任的關係研究[J]. 淄博師專學報, 2012(2):20-23.

5、彭純子, 龔耀先, 朱熊兆. 交往焦慮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適用性[J].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004, 18(1):39-41.

—— 今日作者 ——

涼爽


推薦閱讀:

TAG: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