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三)
我這個人非常直白,喜歡有啥說啥,從小就這樣。因此我曾經得罪過不少人,不過我也不介意。所以儘管我可以把關於佛教的文字寫得很仙氣很靈動,但是我並不喜歡這麼做,哪怕是給我錢,因為這樣並不實用。對於解決問題來說,還是樸實直接簡單粗暴的好;而且,這也符合世尊的想法。
精神上的苦,就是欲求不滿。一般人給出的方案是如果欲求不滿就一直求,直到滿為止;而世尊給出的方案是把欲給懟死,這樣從根源解決了欲求不滿的問題。
對於絕大多數未接觸過佛教的人來說,這想法真是太大膽了,以至於是反人類、反社會的一種絕對叛逆和消極的存在,不能接受,不可接受。事實上,不僅一般人會這麼想,即使是世尊在剛剛覺悟的時候也曾感慨,這個方法對於一般人而言不僅難見難證,而且也是「逆流而行」的,多數人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世尊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傳播佛法的意願,而是決定直接入滅。
這裡要插一個常識。佛的意思是覺悟者(Buddha),而除了像世尊這種組建了僧團傳播佛法的覺悟者,還有一種是沒有組建僧團傳播佛法的覺悟者。為了把後者區分開,我們把後者稱為辟支佛(Pacceka-buddha)。「辟支」是個音譯,意思是「獨自覺悟」,就是沒有收徒弟組團覺悟,僅僅是自己覺悟後入滅了。佛和辟支佛,都是在沒有四聖諦的年代自己覺悟的,而那種遵循佛給的方法獲得覺悟的,被稱為聲聞(?rāvaka),意思是「聆聽者」,就是佛的徒弟。而所有的覺悟者,都被稱為阿羅漢(Arahant),阿羅漢的意思是「不死」,就是說這種人不會再有輪迴的生生死死。
事實上,辟支佛的數量要比佛可多了去了。也就是說,那種覺悟以後就入滅的人,要比覺悟以後傳播解決方案之後再入滅的人,多很多。因為誰都知道,徹底的否認慾望,乃至實際以身作則的滅絕慾望,這想法想要傳播,太困難了。大家普遍都希望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事業興旺,然後你上門跟人家說,你這是不對的,你根本得不到你想要的,趕快拋棄家業跟我出家吧,我教你怎麼滅盡。人家轟走你都是輕的。
之所以要把這些寫出來,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無法隱瞞的事實,是每個佛教修行者都必須要了解的;另一方面,這個事實確是從未接觸過佛教的人很難了解到的,因為大多數人能夠接觸到的資料中都不會把這個事實明確的公之於眾,要麼有所保留,或者壓根乾脆不提。這種做法或許對傳播佛法有利,然而也會混亂佛教修行的目的,所以見仁見智吧。
苦就是慾望的體現,滅苦的本質就是消滅慾望,這就是四聖諦中的集諦和滅諦。
推薦閱讀:
TAG: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