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和你聊吉他】2018,國琴觀止

不踩熱點,只想說自己的看法。

註:所有內容均為Alex本人撰寫,如轉載請告知並徵得同意。編輯時間倉促,如有紕漏,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遇到幾個朋友問我,今年為什麼沒有在樂器展期間撰寫關於國產產品的文章。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敢。

回憶起樂器展之前,我發布了一篇關於國內某品牌吉他做出的傷天害理的事情,進而進行評論的文章,最後卻因為「這個人是不是看不起國產貨?我們怎麼繼續銷售?」這種可笑的理由被迫刪除。自此我便暗下決心,這種渾水我還是不趟為妙。

彈吉他年數不長不短,研究吉他的年數也未必算得上夠格,但是唯有內心的熱愛是100%對的起我的良心以及我的作者的。那麼就請允許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今年我對於國產品牌吉他的一些看法吧!

1. 單價持續走高

這點誰都別不承認,大多數的廠家的興趣點早就不是幾百塊一千多塊的琴了。「定製、匠人精神、進口、AAAAA、customshop……」這些看起來就很貴的關鍵詞的曝光量完成了從零零散散出現,到銷售必不可少的轉型。

可能大家口袋裡都有點錢了,開始願意花錢了,廠商就知道時間到了。前期依靠媒體、公眾號、網路等各種力量鋪陳的任何意思類似於「吉他需要匠人精神」,「吉他造價不菲」,「定製吉他非常高端」等等可以提高客單價的宣傳,都進入了收割期。

(從Dream Guitar,變成「垃圾入門全單」)

試問各位稍微了解點高端琴的人,你現在還會覺得一萬的琴貴嗎?D28還會是你的夢想嗎?雖然大家口袋裡錢還沒存完,但口氣卻是一年比一年大了。

但是有趣的是,比如同樣3000人民幣,有廠家能給你做全單,有的只能做面單,然後留下一臉懵逼的消費者。這無疑是制琴整體技術的新老碰撞,隨後則是大家都有極強的求生欲,都不希望被淘汰。換句話說:

市場和利潤我都要

其實全單不是趨勢,消費者越來越聰明才是趨勢。這樣的後果就是倒逼廠家從「做全單」轉化為「做音色」。以本號的消費者角度來看,肯定是好事。

換句話說,你聲音和價格OK,我幹嘛來管你是不是全單?

(本圖與本文無關,本人親自拍攝)

2. 質量問題不減反增?

不知道是原來網路不發達,還是現在吉他牌子太多,關於國產琴質量問題的話題斷斷續續沒停過。為了避免大家說我是「為了黑而黑」,我這裡完全不提任何小牌子,我陳述的問題都是大牌子出現的,當然這裡的大牌子只是說大家聽到過的,而不是指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吉他+鎚子,很硬核了)

首先就是那個被人砸琴的牌子了,這完全屬於品牌主人自己作死,這種人別說還真不少,但是多數是銷售人員在作怪,品牌創始人這麼作還是真少見。這種人品都有問題的商家,不管是誰、不管搞任何詭計,都是要被人罵到死的,沒毛病。

其次是某個去年就在樂器展非常高調的國產品牌,號稱專註研發,然後被爆出「面單冒充全單」,當然,最後我們還是願意相信他們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今年也不知道踩了誰尾巴,被某國內知名吉他類媒體各種嘲諷。又有一方觀點說是因為該品牌與該媒體沒有繼續合作才會導致「落井下石」,其中到底什麼故事,我不得而知,也沒興趣了。

(你的琴可能是這位大媽造的哦~)

到了今年,某些以概念以及「Reinvention」為賣點的品牌,在各大微信群里都出現了「新琴手感可拉弓」的現象,這好像就有點過分了啊!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有美化其實非常正常,但是做出來的產品可要對得起吹過的牛吧?其實這裡我還是挺希望他們能做出優質產品來打我臉的哈哈!

不過換句話說,有些牌子就是為了追求皮實,吉他做的太牢固,導致了聲音就像包著一層濕漉漉的抹布。追求耐艹同時追求音色,這是一件需要精妙平衡的事情,更是一件需要經驗的事情。

只能說,時候暫時還沒到。

(孩子買個萬把塊的琴已是常態)

3. 高端訴求爆發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會再喜歡簡簡單單的吉他了。從現在最受追捧的吉他就能看出,外表的辨識度一定是非常高的!像北美四大這種外表比較低調的琴,其實在年紀較小的琴友中並不太受歡迎。這次在樂器展上,日本品牌的琴是關注者最多的,刨除偶像加成,日系品牌精美的外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這也是國內不少品牌的學習目標之一。

這完全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國產琴的鑲嵌技術早就無需更多學習了啊!

說實話,每年上海樂器展上,國內的吉他品牌是一定一定會在外觀上給人帶來新的東西的。無論是馬丁的齒輪鑲嵌,還是指板上的花樣鑲嵌,都完全不是什麼難事!老外宣稱要100小時手工做的東西,國內甚至能給你量產!當然,整體上不可能一模一樣,但絕對是八九不離十。

(懂得自然懂)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沒有可以完完全全令人信服的聲音質量。

理性分析下,國外的名牌產品在之前的幾十年甚至百年內,已經立起里非常高的聲譽,讓人不需要怎麼去聽,也願意去相信他們的品質。他們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鑲嵌的工藝在了,而卻在樹立口碑之後,才開始大玩特玩鑲嵌。吉他要提升客單價,最重要的還是聲音,這件事情永遠都不會變。

(外觀一模一樣,聲音完全不同)

國內我知道有不少廠家喜歡把國外的琴拆開來研究,然後做出仿製品。這點無可厚非,誰都是這麼開始的。但是這裡我想提醒一點,並且這也是印度制琴師Karan Singh告訴我的:「你看到的音梁和面板雖然和市面上的大多數差不多,但是處理方式其實是很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看來,量產琴聽起來不怎麼好的原因。」

(日本吉他廠)

其實日本琴就是很好的例子,學了半個世紀的馬丁,卻還是沒有能夠造出和馬丁一模一樣的琴。日本制琴師不夠優秀嗎?完全不見得,日本制琴師的敬業精神絕對不會輸給我們,這點從日本琴的做工就能看出來。而日本制琴師通過一代一代的努力,總會出現幾個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們也能看到在世界級的制琴師展上,日本琴越來越多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其實人氣還是差一點哈哈)。

4. 垃圾琴還是多,但「傻X」更多

我這裡說的垃圾琴是指嚴重的價格和質量不成正比的產品。

QQ群手工琴、冒充外國品牌的國產琴、只和消費者聊外觀的琴、只抄襲外觀並且簡化的琴,這一系列都屬於垃圾琴,沒有例外。這一點我毫不客氣,不要和消費者來談什麼成本高,也沒人強迫廠家把成本全做在外觀上,8000元鑲嵌+2000元聲音的吉他,然後賣給你10000,買的人也不見少。

曾經見過一把國內曾經很火的品牌的巴玫吉他,僅僅兩年之後半價掛在網上還沒賣掉,聽過這把琴聲音的人沒一個人以為是巴玫,還以為是面單吉他清倉大甩賣呢!

如果有學生朋友在看我的文章,我只給你們一個建議:

如果想要聲音和手感,

不要花錢在外觀上。

本來就錢不多,你要的越多東西越爛。我看到實在太多學生朋友花了幾萬塊,甚至借了不少錢去買了所謂的「手工琴」,最後還在QQ群各種鼓吹。再講一遍,這東西真的好的話,為啥賣你琴的人自己偷偷買了進口琴?還特么拿著你給他的錢。我身邊的一位專彈電吉他的朋友偶爾想買一把好一點的木吉他,就被這種銷售模式套牢了,最後對我說這個琴只有兩個字評價——「扯淡」。

你眼中滿是鑲嵌的「高端貨」,在真正的吉他圈子裡只是大家嘴裡的笑話。要知道別說手工琴,量產大牌的琴多一點鑲嵌的額外費用都比你這琴價格還高。難道你還打算買把吉他回去當擺設不成?

(說實話,這劍挺好看的......)

這裡還是不得不重申一點,賣琴現在我看到的看忽悠的還是多。美國的琴展上琴很可能只有琴頭不一樣,別的都差不多。但是這次在上海我看到的卻都是各種不同外觀在花枝招展,其實我也不是不懂鑲嵌的多難道就是聲音牛逼嗎?但如果一個人不懂吉他,真的很容易被這種騷氣的外表所騙,攤手。

你吃牛排的時候,廚師拚命和你介紹邊上配的生菜有多好,有意義嗎?就像風乾一個月的木材給你做吉他,你知情的情況下還去買,廠家估計也沒法把你當正常人。

最可悲的是,現在別的國家也有「制琴師」瞄準了中國消費者這點,玩兒命的往中國賣樣子貨。

(本圖與本文無關,作者親自拍攝)

5. 從滿腔熱情到趨於冷靜

要是在前兩年,我可能會對國產琴抱著非常高的期待。但是當我這次拿起幾個國內熱門品牌的吉他時,還是能感覺到明顯的差距,並且都是作為這些品牌的旗艦型號的存在!

且不談工藝、當你拿起琴的時候,琴的重量和漆面就告訴你,這把琴已經輸了。

(本圖與本文無關,作者親自拍攝)

一模一樣配置的琴(包括琴頸材質等等配件),國產琴有些居然可以比國外的產品重上三分之一!有經驗的高端吉他玩家心裡就突然會明白,這把琴的風乾完全不夠。而漆面,更是被其肉眼可視的厚度所出賣。無論是倉儲成本、木材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是這些廠家「急功近利」的原因。這裡我完全不否認最重要的事情是活下去,但是在活下去的同時要做出能夠媲美外國產品的國產產品,有點難。廠商簽了明星、和藝術家聯名、甚至用了某種奇葩木材,我看不出除了可以漲點零售價以外的意義。

這次當然也有國內的廠家約我聊天,他們也非常想知道,在比較資深的吉他玩家中,最需要的是什麼,最喜歡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人,更是讓大多數廠商為之摸不著頭腦的原因。但是在折騰各種創新之前,是不是可以問問自己,自己的產品在同價位,質量以及穩定性已經和那些國外的大牌比肩了?

不少品牌都喜歡做對比測試、盲聽測試,這點很好,最直觀也最客觀。但是有沒有可能做一個一年後,甚至五年後的對比測試呢?一把琴新的時候是不可能有毛病的,因為有毛病賣不掉。但是吉他都死在日常的各種突發情況以及氣溫變化上,我想這一點上,其實國內廠家是完全有實力做到一樣的。當然,國產品牌的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到底有多少?我想除了那幾個我們能叫出名字的,剩下的不是做了代工就是完全消失了吧,更何況那些國內大廠自己也還有在做代工。

低端琴里,國內早就有性價比爆炸的牌子了,但是高端琴,可能還需要時間吧。再換句話說,既然現在國內琴廠的工人都是「大媽」,那麼大家比的就是誰家的「大媽」更懂吉他了,哈哈!

(日本人山寨起來可專業了)

6. 展望

縱觀歷史上的每一個行業發展,都離不開模仿和批評。

但是把負面的評價當做改進的動力,還是當做阻礙銷售的阻力,這都是因人而異的。誰不希望從我們自己國家走出去的演奏家用著自己國家牌子的頂級琴?誰不希望世界級手工琴展上,華人制琴師被眾星捧月?

無論多努力,付出了多少的成本,都需要時間沉澱,更需要市場的認可。投機取巧的事情,還是留到干出國際知名度的時候再說吧。

不願意踏踏實實,就等市場來教你做人。

感想:

本文不直指任何品牌,不貶不褒任何品牌。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僅供消遣。還有就是,之前說我的某些牌子,個人公眾號難道不是想寫啥寫啥么?我也沒違法亂紀啊,某些牌子你們倒是顯得有點心虛哦~

最後送給大家一段來自Ervin Somogyi最得意的弟子Jason Kostal的一段話:

「在(制琴)這個行業的成功,並不是說我看到你失敗了,我存活了下來。而是我們能看到彼此身上的亮點,相互學習,做出有自己特色的吉他。」

感謝觀賞,2019一起努力。


推薦閱讀:

TAG:吉他 | 樂器 | 指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