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是所有的黑鍋,都能讓「原生家庭」來背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這概念似乎被用濫了,我總能嗅到身邊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息:

一種,把「原生家庭」當成自己當下各種問題的背鍋俠,比如職業發展、親密關係、情緒問題等等;

另一種,聽到「原生家庭」的概念就會極度排斥,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對人生負責。

相對而言,第二種態度似乎還更有建設性一些。但若真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而不是假性獨立或其他,還真不能繞過充分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這一龐大冗雜而重要的工作。

了解原生家庭,才能讓自己超越原生家庭。

本文是讀過《超越原生家庭》這本書後的一些感想,作者羅納德·理查森博士是美國的婚姻家庭治療師,他認為多年原生家庭方面的研究,給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都帶來了重要的改變。在他看來,原生家庭的重要任務就是:

  • 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鼓勵我們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做自己」;
  • 並且同時與別人保持親密關係。

如果你在以上三個議題上存在困難,去挖掘原生家庭這口深井或許會非常值得。

下面會給出一個幫你了解原生家庭、並超越原生家庭的具體方法,核心就是:製作家譜。

親自動手畫一個家譜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類似於家譜的東西,是在我外公的墳前。當時我尚年幼,不太明白為何要把那麼多活著的人的名字鐫刻在一個逝去人的墓碑上。逐漸長大以及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理解到:

逝去的人,依然會(對生者)發揮著影響。

這麼說也許有點玄乎。沒關係,我講個故事你聽聽。

去年大熱的迪士尼動畫《尋夢環遊記》,在我看來也是一趟原生家庭的自我療愈之旅。墨西哥小男孩米格非常喜歡音樂,但在他們家從曾曾祖母開始,音樂相關的一切都是絕對的禁忌。這樣的反差讓米格痛苦不已——

像是無法在「做自己」的同時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

亡靈節前夕,他無意間闖入亡靈國,遇到了一位逝去的家族長輩——曾曾祖父維克多。親人們認為他為了音樂而拋棄家庭,最終死後連家裡的神龕都不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其實呢?維克多只是在想回家時被夥伴謀殺了。米格和家人們在了解到這一切後從此釋懷,米格也得以繼續追逐音樂夢想,並和家人保持著親密的聯結。

圖片來源:《尋夢環遊記》劇照

西方哲學上有三個著名的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其實從時空的角度來梳理,正常的順序應該是:

我從哪裡來?(過去)

我是誰?(現在)

我要到哪裡去?(未來)

保羅·高更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哪裡去?》

現實中我們無法前往亡靈國,但去了解那些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往生者和在世者的故事,是我們整合自我、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我也是在去年嘗試繪製我們家五代家譜圖時,才了解到我外公的身世,以及我外婆還有至少兩個早夭的同胞——關於後一點,連我媽都從未聽說過。

繪製家譜的過程,其實就是確認「誰在我家」的過程,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完成這一步,你會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那些你不曾了解的故事,甚至想去重新聆聽和理解那些你曾聽過千百遍的故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往下走了。

圖片來源:《超越原生家庭》

和家人交流一下家譜

繪製好家譜圖後,可以把它複印幾份,盡量寄給你的每一位家庭成員,請他們幫忙檢查其中的錯誤或遺漏處,並補充一些家庭重大事件的時間信息。

儘管曾經或現在仍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由於出生年代和環境的不同,每個人的家庭生活經歷其實並不相同。這樣的差異性往往能夠為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

創建你的家庭歷史紀事

這一步,相當於是創建一部「家庭編年史」。我們需要搜集家庭中重要事件和日期,並了解它們對家庭的影響。

對家庭來說,重要的事件及日期包括:出生、死亡、結婚、分居、離婚、重大疾病和住院、收養、職業變化、經濟狀況變化、居住地變化、畢業、離開家鄉或回家。

在家庭歷史中,時間是一種很主觀的體驗,不同的家庭成員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在事件間建立起不同的聯繫。

另外,我們還需要把家庭歷史放在更寬宏的坐標系下。因為一系列的重大社會、歷史事件,都會在親歷者的身上、心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烙印,有的甚至會進入我們的集體潛意識。

發現你的家庭內部運行模式

完成了前三步,接下來就是將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並試圖尋找其中的意義。尋找意義,也就是發現家庭內部工作模式

怎麼做?從家庭「三角關係」切入。

在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交往所產生的緊張和壓力通常會不斷增長。為了應對這種壓力,人們往往會向第三方傾述,從而構成一種三角關係。而這種穩固的三角關係可能持續短到數小時,長至數年。

可以列出家庭中所有重要的三角關係一一研究,也可以每次選擇一位家人,研究包含TA在內的所有三角關係。

然後你就會發現,三角關係中也許存在著「迫害者」、「受害者」、「解救者」三種角色,以及「功能過度者」、「功能不足者......

當你從更客觀角度,了解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自然就會對自己家庭的內部工作模式有更清晰的認知。

帶著問題「回家」

完成了前四步,你一定會對自己的家庭產生超多疑問。

沒關係,列出所有的疑問,「帶著問題回家」,尋找答案。

不同於一般的回家,為了更好地完成你的家庭「研究」工作,需要遵循一些規則:

  • 進家門之前,提前通知家人,讓他們有所準備。
  • 時間不宜過長,2-4天最合適。時間太短,交流有限。時間太長,可能又將你拉回以前的家庭模式。
  • 盡量不要跟伴侶一起回家探訪。以避免伴侶陷入家庭內部的三角關係之中。
  • 探訪自己長大的村莊或城市。因為回到過去對你很重要的地方,能喚起很多共同的回憶。
  • 始終關注你自己在家庭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

在這些規則之上,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無論家庭成員跟你分享了什麼故事,或者說了什麼事情,都不要質疑他們。要記住,他們對家庭生活的認識是與你不同的。

完成自我分化

完成前五步工作,並釐清你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之後,關鍵的時刻終於來臨了:

開始著手改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一切行動的關鍵在於——改變自己。如果你忠於自我,並且與家人保持親密的關係(不因家人對你改變的反應產生怨恨),家人很可能會逐漸適應你的新角色和新行為,並隨之改變。

將你想要改變的事按照輕重緩急或難易程度排序,從最容易改變的事情開始。比如你可能列出這樣的目標:

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信仰、立場和信念。

與親人保持親密聯繫,同時敞開胸懷,傾述自己的想法。

不要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結盟,不論這類結盟有多大作用。

……

逐漸達成這些目標,你就完成了從原生家庭中的分化。

我們面臨的很多問題,正源於與家庭融合過度,分化不足——但分化的過程必然是艱難的。誠如埃里克森所說,一代代的人如同交錯的齒輪。一個齒輪的運行發生改變,其他的齒輪都會受到聯動影響。

家人可能會批評你,攻擊你,甚至威脅你,或者是以不高興、抑鬱等方式懲罰你,試圖讓你回到原來的狀態。這都是需要你預先需要想好的問題。預想的越多,就能越好地應對。

你也要和家人擺明一個立場:我明白這可能會使你不快,你不喜歡這樣的情況。但我自己的人生需要做出轉變,這對於我來說意義重大。

重做一遍

這是一項複雜且很難順利完成工作,你隨時需要做好一切重來的心理準備。要知道,原生家庭理論的創立者,花費了12年,才第一次在自己的家庭中完成這些任務。

發展到今天,我們如今有很多可借鑒的經驗,不需要花費那麼久。

但我們也要清楚,一旦下定決心要去直面自己的家庭,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參考資料:

《超越原生家庭》[美] 羅納德·查理森,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文作者來自【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胡蝶,了解更多她的個人介紹,戳鏈接:

胡蝶 中國,北京,海淀區 中老年 成人 孕產婦 留學生 在線心理諮詢?

www.jiandanxinli.com圖標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7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3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想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2ukmmb」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