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怕黑怎麼辦?
晚上,一個小男孩在洗手間刷牙,媽媽路過時不小心關掉了燈,小男孩立即從洗手間衝出來,粘著滿嘴牙膏泡泡哭著說:「媽媽,你為什麼要關燈?我害怕!」小男孩哭了很久。第二天晚上刷牙時,孩子還忐忑不安地問媽媽:「媽媽,你不會再關燈了吧?要不我不要刷牙了……」然後就一直拒絕刷牙,讓媽媽很無奈。
「為什麼孩子那麼怕黑呢」,「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怕黑」,「有什麼好用的方法」……這是最近一些爸媽的留言。
我想起了外國一位媽媽艾朵拉的做法。
她家的小女孩從小怕黑,晚上睡覺時,每次媽媽要關燈,會立即引起小女孩的強烈反抗:「一定要開燈睡」,否則就會哭鬧。媽媽好不容易等孩子睡著了,才關燈。但是經常睡到半夜,小女孩醒來看到黑漆漆的房間就會尖叫著大喊「黑暗裡有怪獸」,不僅驚醒了全家人,還驚醒了鄰居……讓媽媽疲憊不堪。後來有一天,艾朵拉下班回家時帶回一個紅色的小噴瓶,神秘地跟女兒說:「它有個名字,叫『打怪獸噴霧』。」
女兒很驚訝,也很期待。晚上睡覺關燈後,她按照媽媽的提醒,往黑暗中噴洒了幾下,然後自覺地蓋上被子,沒多久便睡著了,竟然一夜安睡。第二天艾朵拉問女兒「打怪獸噴霧」是不是很有用。女兒肯定地說「是的」,從此再也不怕黑。
艾朵拉說,其實那個紅色的小噴瓶,只是她從護膚品店裡買的一個普通小瓶,裡面裝的是自來水……
?「打怪獸噴霧」背後的科學解釋
有個詞叫「安慰劑效應」,最早是Henry K. Beecher提出來的,後來無數心理學家發現「安慰劑效應」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安慰劑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比如,我們很多父母經常認為:「貴的就是好的」,他們可能會故意選貴的玩具、選貴的興趣班給小朋友,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安慰劑效應」,因為「貴」很可能只是「安慰劑」。當然「安慰劑效應」也有積極的一面,比如有個小孩爬山時牙痛,不願再爬。爸爸給他遞了一粒綠色的「藥丸」,並且說:「我早就預料到你會牙疼,吃了就不疼了。」孩子吞下後,說感覺好多了。其實這個爸爸遞給他的只是一顆巧克力糖。
當一個孩子相信了,他便容易向「暗示」靠近,直至「自證預言」。相信了,就容易變成真的了。當父母們為了積極的結果而使用安慰劑效應,常常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例如,當我們對學爬行的寶寶說:「媽媽在這裡,你隨便爬」,媽媽的話會讓寶寶感覺心安,他們便會爬得更高興;倘若媽媽總是對寶寶說「這裡危險」,「那裡危險」,寶寶可能便不敢爬。日本心理精神學家岡田尊司說,暗示能起到安全堡壘的作用,當安全堡壘在了,孩子就會感覺放鬆。而在媽媽艾朵拉與女兒的經歷中,「打怪獸噴霧」是小女孩的安全堡壘。
?除此之外,小朋友怕黑時,爸媽們還能有什麼辦法?
看看下面爸媽們腦洞大開、奇招百出的做法,大家可以借鑒,或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
1、奧特曼超人
一個怕黑的小男孩,平時喜歡玩奧特曼超人玩具,也不止一次地告訴媽媽「我長大要當奧特曼」。媽媽把一個特大的奧特曼超人玩具放在了小男孩的床頭櫃,說:「奧特曼超人會幫你打跑所有怪獸。」關燈後,雖然一開始還很忐忑,小男孩也緊緊抓著奧特曼玩具才能睡。但過了一段時間,奧特曼玩具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被放回玩具箱去了,因為小男孩不再害怕黑了。
2、一缸小金魚
一位媽媽為女兒買了一缸色彩繽紛的可愛小金魚,晚上熄燈後放在床頭旁邊的梳妝台上。小女孩跟媽媽說:」媽媽,我在黑暗中睡覺時,借著窗外的路燈,看見小魚們游來游去,我感覺小魚在陪著我,我就不害怕了。「
3、神奇手電筒
一位爸爸送給兒子一支「神奇」的手電筒,爸爸說:「這支手電筒的燈光是藍色的,你打開照一照,就能殺死黑暗中的所有壞東西。」小男孩躺在黑漆漆的房間時,打開「神奇手電筒」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掃射」。最後心滿意足地跟爸爸說:「爸爸,房間里的黑暗怪獸全部被我消滅掉了……」不知是玩累了,還是困了,說著說著倒頭就睡。
4、「母牛牽小牛」
一位媽媽給女兒閱讀完有關電話發明的繪本後,奇思妙想地給了怕黑的女兒一個好主意:「睡覺時,我們可以玩母牛牽小牛的遊戲,這樣你就不會怕黑了」。媽媽準備了一根長長的繩子,睡覺時,一頭被在主房裡睡覺的媽媽握著,另一頭被小女孩握著。「感覺害怕時就拉一拉,媽媽馬上就會過去。」開始牽繩睡覺的第一天,小女孩頻繁地拉繩子,但是第二天,小女孩把繩子綁床頭,第三天繩子被直接擺地上,第四天繩子被小女孩用來綁她的毛絨斑馬玩具了……幾天就成功戒掉了「怕黑」。
有人說,當孩子們害怕時,最溫暖的安慰不是「別怕」,而是「媽媽會幫你」……
關鍵字:怕黑、害怕情緒、親子育兒、幼兒心理、早期教育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關鍵字:怕黑、害怕情緒、親子育兒、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推薦閱讀:
TAG:怕黑 | 親子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