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器具、25個品種的10斤咖啡豆,他想要一杯「貼近生活」的好咖啡

10/300:一年半在家喝了將近10斤(約13磅)的咖啡豆,按照15g咖啡豆出品一杯算,做的咖啡應該有300多杯。絕大部分的都是手衝出品

14:看過14本咖啡相關的書,包括田口護、韓懷宗著的所有書。

4/6:有4個磨豆機,6種咖啡器具。

25:喝過的咖啡豆的品種數。

20+:拜訪過的精品咖啡店數量。

作為一家瑞士企業的自動化產品技術工程師,浣熊曹的工作和咖啡毫無關係。

學生時代,大四課少時,他無意中看到咖啡店招兼職,就去做了,算是因此得到了一點對咖啡淺顯的認知。當時買了一本田口護的《咖啡品鑒大全》,卻並未好好翻看。

直到兩年前,他再把這本書拾起,才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在他看來,咖啡太適合自己這種"悶騷型工科宅男"。

「咖啡的歷史和發展帶有濃厚的浪漫和冒險氣質,頗具傳奇色彩,正對我的悶騷。而咖啡從種植到處理、烘焙、製作每一個環節都極有技術講究。涉及到生物(咖啡種類)、農學(咖啡種植)、化學(生豆處理和烘焙),物理(咖啡豆研磨、沖煮),機械(意式咖啡機、磨豆機),電子(咖啡機控制)等等,簡直是自虐型技術宅的上佳選擇"。

出於這種喜愛,他開始一點點研究,直到不可自拔地投入了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除了自己做資料研究和實踐,也會找高手學師。

理論研究——實踐驗證——深入一個層級再理論和實踐,這種看似呆板的循環,卻讓他覺得「整個過程很爽,疑惑再解惑」。

「只要去探索,咖啡總能給你回應甚至是驚喜。」

但他並不想只是做一個純粹的咖啡發燒友。

咖啡,應該是貼近生活的。

他最愛的一家咖啡店,是南京的UNI-UNI。去南京出差都必去坐坐。

這家店的感覺,是「專業而親近」。

老闆是14年和16年中國咖啡師大賽的冠軍。

在店裡,咖啡品質很贊,價格也親民;店內環境很讓人放鬆,店員和客人的接觸總是恰到好處,適當的問候每一位客人,樂意和每一位客人探討和聊天。

他想將來,自己也能開一家咖啡店,「向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推薦和提供一杯好咖啡」。

提問環節

Q:你如何評價常見的街邊咖啡店裡的咖啡?

A:連鎖店的咖啡店或者快餐店的咖啡品質比較穩定,這個意思是品質不會穩定的特別特別差,但是有可能會穩定的比較差、一般差、差或者還可以。而當你去一家號稱咖啡店的簡餐店或者西餐廳,如果裡面什麼都賣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嘗試咖啡,很有可能咖啡就是很不新鮮品質很差的(連鎖店至少有基本的品控,小店的話基本沒有),不排除有做的好的,但是除非你比較有勇氣或者店家拍胸脯保證,否則還是不要喝了。而如果有執著只賣咖啡或者以精品咖啡為主打的店家,還是值得一試的的,至少在北京,這樣的店品質基本有保障。

Q:咖啡豆種類繁多,有哪些咖啡豆性價比高,適合入門者?

A: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其實應該根據自己的口味去挑選,但是對於第一次嘗試的可以試試巴西的咖啡豆,酸甜苦比較均衡,有一點巧克力的味道。從這個入手,自己的口腔和感官適應下來了,再試試別的。各個產區的風味還是有各自的特色:像南美洲的就比較容易帶有堅果香氣,非洲呢就是水果風味鮮明,也就是偏酸一些。而亞洲印尼的曼特寧就是醇苦了,所以非洲和亞洲的豆子要麼就很喜歡要麼就避而遠之。中美洲也就是加勒比海地區的豆子倒是很有意思,每個國家的風味都不大一樣。有時候能喝到他們某個產區的口感超級豐富的豆子。感覺嘴裡真是被轟炸了一番。但是對於入門者真的沒有必要去喝特別貴的豆子,因為……喝了你也不知道好在哪!(跟豬八戒吃人蔘果差不多……)推薦還是找一些銷量比較大比較穩定的專業咖啡烘焙店去買,這樣新鮮度有保障(這個特別重要,不新鮮的話後面都白說),大的店品質也穩定。例如之前推薦過豆叔的咖啡豆,此外我的老師就是Analog coffee(某寶有店)的豆子品質也是沒得說。還有像少數派、UNI-UNI這些店也都不錯。

Q:掛耳、膠囊、手沖、法壓、意式做法簡單來說在口感上會有哪些區別?

A:在品嘗的這一環節,咖啡真的和酒非常類似。膠囊和意式就像是白酒,都是極具刺激性,好的白酒雖然烈但是不咬喉不嗆人,好的意式咖啡也是。而且回味悠長。但膠囊因為是為了方便所以犧牲了一定的風味,豆子的品質也不如現做的意式濃縮那麼好,更像是超市裡的那種蒙古口杯。掛耳包、手沖、法壓相對來說濃度就要低很多(但是萃取的量幾乎和意式一樣,簡單理解就是意式兌的水少,手沖這些兌的水多),更加有點像是啤酒(僅是指濃度,做法上不具有類比性)。口感更溫和,比意式要好接受的多。法壓口感會偏渾濁因為會有少許的咖啡渣,但是風味最完整。掛耳包因為不是現磨的豆子,所以風味會有所損失,基本比手沖損30%到50%。手沖的口感是這幾個裡面最乾淨,但是手法的影響可能會讓每次的品質不穩定。

想聽他在物記里的聲音么?

微信公眾號:物記

ID:appwuji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咖啡製作 | 精品/單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