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咨商心理師
在生活當中會發生很多很多的事件,而這些事件會引發信念/想法,信念/想法則進一步促發我們的行為和感受,舉例來說:
今天你和朋友約了七點見面,七點十五分對方還沒有出現,打電話、傳簡訊也沒有回應,你會怎麼想呢?
1.『我又被欺負了! 』
你想著朋友怎麼可以這麼不尊重你,心裡感到憤怒,再過五分鐘對方還不來你就要走人了。
2.『他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
你擔心朋友是不是在路上出了什麼事,怎麼會到現在還沒有來,也聯絡不到人。
第一種人他的信念是『我總是被欺負的那個,所有人都會背叛我』,因此他覺得朋友遲到一定是因為不尊重他,當七點十八分朋友終於到達時,他的行為反應是對朋友破口大罵;
同樣的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行為結果產生,事件和行為中間的信念/想法就像黑盒子,我們常常忘記去感覺這個東西,但中間的黑盒子正是左右我們如何看世界的關鍵,不安全感也是在這個黑盒子中定型的。
我們每天遇到那麼多事情,像是朋友遲到或是已讀不回這種簡單的小事,重點在於,你是怎麼想的?你的這些想法久而久之就會累積成『自我設定』,例如「我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歡我」、「全世界的人都會背叛我」就是一種自我設定。
當我們的自我設定是負面的,例如『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我是掃把星』,會感覺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壞事,所得到的感受也會是不安的,例如被已讀不回,原本是中性的事件,發生在擁有負面自我設定的人身上,就會是『天啊!怎麼會這麼慘啊!到底還有誰喜歡我?到底還有誰支持我? 』,感受到的是低落、難過、痛苦的感覺;但如果從小身邊就有疼愛你的人或是支持你的人,幫助你形成『我是有價值的』、『我的存在是很棒的』這樣的自我設定,你看很多事情就都會是好事,感覺自然就是安全的、開心的,同樣被已讀不回,擁有正面自我設定的人仍然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對方只是現在剛好在忙等一下就會回,或是對方不回我我也可以找其他人,這沒有什麼。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來自於我們內化的自我設定,有些人的自我設定是『我做再多都無法得到別人的肯定』,當報告被退回的時候,他自然就會跳進他的自我設定里,產生挫敗感,想要放棄;但如果從小的經驗里你得到很多肯定,當面對報告被退回,你會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去討論是哪裡不夠好,相同的事件,一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安的、不友善的、不斷拒絕的,另一個是可以討論的、可以更好的,兩個人的世界就這樣不同了。
所以親愛的,在每一次外在事件發生時,都練習回到信念的檢視,你都是怎麼想的,因為你怎麼想,就會導引出安全與不安全的世界,接著更深層次的,是去整理出你長期以來的自我設定,不斷得看見,你就更能為自己創造安全的生活了。
延伸閱讀:「止止,魔咒消」~你的不安全感其實是自我的詛咒
本篇同步刊登於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TAG:安全感 | 心理學 | 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