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國家庭存在家暴,結束家暴最全行為指南,幫助你重建新生

原創: 道同文化與道同行 道同文化與道同行 2018-11-28

關注道同文化,一起與道同行

「直到我們以婦女和女孩為代表的人口的一半能夠免於恐懼,暴力和日常不安全的生活,我們才能真正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和平等的世界。」 - 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guterres。

道同文化——

傳播」身、心、靈「智慧

與道同行

上一篇文章(《中國反家暴紀實》千萬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拒絕家暴實用指南)發出之後,我們就陸續接到一些關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諮詢。

你以為家暴離你很遠?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給到家庭暴力的女性以情感支持,幫助他們改變認知。

鼓勵家暴的女性離開家庭,採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這些都過於簡單,家暴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在我們接待的來訪者中也有大量施暴者、受到暴力侵害者。

因此,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家暴家庭的現狀,並查閱了相關國內外資料後,再次編輯整理了結束暴力侵害婦女行為指南,希望給到更多人幫助。

大數據統計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約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中國在2014年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首次提出家庭暴力的相關措施。這部法律從2016年3月開始實施。

中國女性首次在家庭暴力方面得到法律的保護,但落實起來情況卻依然複雜。

在《反家庭暴力法》施行與完善的過程中,「當事人舉證難、相關單位配合難、思想觀念轉變難、反家暴知識普及難」的「四難」困境讓《反家庭暴力法》的效力大打折扣。

近日,在濟南,就有一位母親被上大學的兒子殺死。

24歲的兒子因精神狀況不佳停學兩年,母親放下家中8歲的女兒,到大學陪伴兒子,還在超市找了一份工作。

誰知,母子倆發生爭吵後,母親被兒子連捅幾刀,倒在血泊中,最終不治而亡。

此類新聞隨手一搜就有很多。按照大數據的比例,每3或4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存在家庭暴力。家暴的嚴重程度及廣泛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編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年劇本探討會時,看到了令人驚訝的家暴調查數據。

他們曾說,在座的六人,一定有一個人是有家庭暴力的。

一、家暴的原因

1、長期男女兩性地位的不平等,是造成家暴的根源之一。

在最近的《如懿傳》中,渣男乾隆對多位嬪妃、甚至皇后家暴。

隨手一甩就是一巴掌,上腳就連踢帶踹。

女主如懿就是在這樣的婚姻生活中,徹底死心,鬱鬱而終。

一個皇后尚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無法逃脫家暴的厄運。更何況普通百姓。

從古代金,女性社會地位底下,男女權利不平等,導致了在家庭關係中雙方的失衡。

從央視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實》中可以看到,中國千萬女性遭受家暴的悲慘生活:

他們被丈夫踩在地上,跺成骨折、滿臉是血。

被丈夫拿刀一刀一刀的割手。

被扒光衣服,扔進豬圈。

給自己女兒放黃色錄像。

... ...

李翠翠因為和未婚夫拌了幾句嘴,就被挖了眼睛。

2、暴力的家庭孕育暴力的孩子

萊斯利·摩根·施泰納(Leslie Morgan Steiner)擁有哈佛大學的英語學士學位,沃頓商學院的市場營銷MBA學位。大部分職業生涯在為財富500強企業工作,包括強生,李奧貝納和華盛頓郵報。

你能想像嗎,這樣一個優秀的女性也曾經受到家庭暴力的嚴重傷害。在TED演講中,她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經歷。

《她為什麼不離開》

萊斯利·摩根·斯泰納在TED演講

斯泰納的丈夫康納也算是一個社會精英。他從常春藤盟校畢業,在一家華爾街銀行工作。聰明而有趣。有一頭小麥色的金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樣子。

他們結婚前,康納就表現出暴力傾向。婚後,他更是把自己所承受的虐待又施加在斯泰納身上。

經了解發現,康納從小受到嚴重的虐待,從四歲開始被他的繼父多次野蠻地虐待,以至於八年級不得不輟學。此後他雖然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來重建他的生活,但問題依舊存在。並帶入新的家庭生活當中。

還有些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從小就生活在暴力的環境之中,有一個暴力傾向的父親,這使得他們更易於吸引那些施暴者。成為施暴者選擇的對象。

因為這些女性已經習慣暴力,習慣隱忍、退縮,更容易被暴力者控制。

長期處於暴力的環境中,讓她們更加封閉、沉默,逐漸喪失對正常健康家庭環境的認知。處於家暴之中卻茫然不知。甚至還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施暴者,是施暴者的陽光。

這種錯誤的觀念,更造成家暴的惡性循環。

《我遺失了時間》根據真實的多重人格障礙案例撰寫,案主卡倫多從小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卡倫多的母親被父親強姦後結婚,此後,一直生活在被控制的環境中。

卡倫多的祖父就是一個控制、虐待妻子的人,他教給兒子,也就是卡倫多的父親如何控制妻子。小卡倫多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虐待。導致她成年後患上多重人格障礙。

而卡倫多結婚後,又遭到自己丈夫的暴力對待。

最終,經過長達十幾年的諮詢,才終於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療愈多重人格,離開暴力家庭,實現經濟獨立,走向新的生活。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暴力是如何在代際間傳遞的。家族中的後輩是如何不斷重複命運。

受害者離開原生家庭,可能還會吸引下一個施暴者。

施暴者往往也是來自暴力家庭,並從中學會了暴力和控制。

二、受到暴力虐待的人為什麼不離開家?

為什麼不離開家?問這個問題是愚蠢的。說明你還不了解家暴。

不是他們不想離開,而是被施暴者控制無法離開。

美國家庭暴力相關專家說:大約有100個理由。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知道他有可能會試圖殺死我們,或者把它帶走給我們的孩子,或者在我們的餘生中傷害我們。它並不像走出門那麼簡單。

萊斯利·摩根·斯泰納表示,永遠不要問受害者,「她們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個錯誤的問題。這也是人們問過的最讓她傷心和痛苦的問題。

她曾有許多機會可以逃跑,但是因為畏懼被丈夫殺害,她沒有膽量離開。

家庭暴力的核心就是控制。施暴者會通過種種方式控制受害者。受害者在這種關係中時間越久,越難以走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威脅和恐嚇

家暴方式不僅限於語言的威脅,還包括眼神、動作、手勢威脅受害者,還通過砸東西、毀壞物品、傷害寵物、展示武器等讓受害者感到恐懼。

受到暴力侵害的女性可能會被威脅:

「如果再逃跑,就殺了她和她的家人」。

「你要離婚,那我就賣掉你女兒,讓你永遠也見不到她。

我不會讓你死,我會讓你看著,你家裡人一個個地死。」

2、經濟控制

沒有獨立的經濟權,或自己的收入被施暴者控制。

使得大量女性想要逃離,卻因經濟所限無法走出暴力的家庭。

3、缺乏家人支持

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回到娘家訴說,卻得不到任何支持。

遭遇家庭暴力的楊艷梅也試圖提起離婚,可是她的父母的一番話讓她打消了念頭。

他打你別動,他罵你別吭氣,你遇見這樣的了,就慢慢在他手裡熬吧。他打死你了,那就是該你死。他打不死了,你就慢慢跟他受。

還有很多女性選擇向對方的家庭哭訴、求助。

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施暴者往往也來自暴力家庭或者從小被施暴。他的家庭中本身存在相關問題,並無法解決。因此,你的求助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十有八九沒有任何效果。

也許,還會讓對方認為你有錯誤在先,讓你做自我檢討。

或者說,施暴者多麼愛你,多麼可憐,要求你發揮人道主義精神,繼續愛他、包容他。

你千萬不要掉入這個陷阱中。也許你們都需要面對自己的課題,獲得成長。

但你最應該學習的就是,自立自強,維護好自己的尊嚴。

4、社會法制不完善

法律相關條款的不完善,執行受限。造成實際面對家庭暴力的諸多問題。

大量社工及法律工作者對家暴缺乏認知。無法給遭受家庭暴力的對象以恰當的理解和支持。

有些律師會問當事人:「他為什麼打你?」「你為什麼不離婚?」

對於內心脆弱的受害者來說,這變為一種譴責:「是不是你有什麼不好?如果有理由,他是可以打你的。」「他打你,都是你的錯。」

周玉茹曾在被打時,哭著求圍觀的鄰居,幫她報警。

居委會主任上門勸架,周玉茹丈夫就拿著刀,說這是我的家務事,誰幫我殺誰。

居委會主任和鄰居嚇得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她也曾在被打後跑到派出所求助。卻被告知:你現在來報警有什麼用啊?

「等你丈夫動手傷人的時候,再來報案。」

遭受家庭暴力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但違反此保護令的懲罰措施只是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十五日以下拘留。由於違法成本低,施暴者很可能會無視《人身保護令》而繼續施暴。

在家暴案庭審現場,法官剛宣布判決結果,施暴的丈夫對妻子說:「繳費去」。並揚言:等出去我打死你。

被前夫死亡威脅的浙江金華婦女,有次被打得特別厲害,手臂骨折,報警之後,傷情鑒定構成輕微傷,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施暴男處以治安拘留十天的處罰。

決定下達前,男的在派出所里凶神惡煞地對女的說,等我出來沒你好日子過。女方頓時毛骨悚然,在男的被拘留期間,整天提心弔膽,寢食不安 。

在美國,這種死亡威脅屬於典型的犯罪,男方會被當場羈押。但中國的《反家暴法》對這種情況沒有任何規定,懲罰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而不是言語。

5、顧慮面子、自尊

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不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一份體面工作的白領。

他們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尊,遭受暴力後忍氣吞聲。

這使得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暴力一直被掩蓋在陽光之下。直到有一天遭受嚴重傷害,再也無法遮掩。

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孤獨無助,最終,只有兩條路可走:

1、隱忍,長期處於暴力之下。身心嚴重受損。直至被暴力打殘、打死。

2、奮起反抗,殺死施暴者,自己也入獄服刑。

在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實》中,受訪對象都身著囚服,因為他們最終都忍無可忍,殺死了施暴者。但,自己也成為了一名罪犯。

2009年雲南第一女子重刑監獄中,223位服刑人,有173人是因為被家暴,選擇了殺人。

2007年陝西因家暴犯罪的女性達171人,其中163人暴力殺夫。

因此,不要輕描淡寫地對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者說一句「你應該離開他」。

這些處在暴力之下的女性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但當她們意識到自己遭受家庭暴力以後,往往已經喪失了信心,長期處於恐懼之中,很難有勇氣和自主意願去擺脫暴力。

長期遭受暴力,她們在心理上處於癱瘓狀態,普遍有屈辱感、恐懼、焦慮、抑鬱、自卑。想要逃離,卻被各種原因牽絆。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她們早已經被施暴者牢牢掌控,依靠個人力量很難走出牢籠。特別是在周圍人不能給予任何幫助和支持的情況下,暴力越來越嚴重,無助感也會越來越強烈,她們會變得愈發被動和順從。

有些人鼓起勇氣向律師、心理醫生、婦女保護組織求助,但過程中不斷反覆退縮。真正能走出暴力,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因此,在最開始識別暴力傾向,或在第一次暴力發生時就採取行動,非常重要。

三、歐美國家的反家暴措施

在美國,反家暴歷程已經走過了30多年。

如今,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家庭暴力下降了64%。

他們做了什麼呢?

第一,建立健全的庇護所。

在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家庭暴力被廣泛關注。

先是一些民間組織,為女性建立了庇護所,當女人們受到家暴無家可歸時,庇護所可以收留他們居住,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研究表明,70%的家暴謀殺發生在受害者離開施暴者之後。

也就是,從第一次發生家暴,到受害者成功離開施暴者之後的18個月期間,都會存在危險。

因此,受害者需要安全的保護場所。

在我國也有私人組織建立庇護所,可由於經濟壓力或無法起到庇護作用,眾多庇護所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或被迫關閉。

還有的庇護所常年無人居住,大門緊鎖。

而這並不是因為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少了。而是因為,在庇護所,受害者無法得到真正的庇護,無人陪伴非常孤單,部分還需要繳納費用。

在很多歐美國家,庇護所還提供對寵物的保護。這樣,女性就不必因為擔心寵物無人保護,不得不丟棄而放棄逃離暴力的環境了。

第二,完善法律

實施《針對婦女暴力法案》。這是一項改變生活的法案,拯救了諸多的生命。

這部法律還起到了收集數據的作用。另外,她們不是靠刑罰解決這個暴力問題,而是建立更多的監獄或者更多的庇護所。再賦予婦女經濟權力,治癒受傷的孩童,引入預防資金。

第三,給女性身心康復,經濟獨立等全方面的支持。

很多女性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尊嚴被剝奪,面對他人躲避、退縮,已經行程習慣性習得性無助的心態。

相當一部分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和焦慮症。

幫助他們重建自我、療愈創傷非常重要。

支持還包含經濟層面。他們重新幫助女性掌握經濟自由權。讓他們能夠重新就業,以開展新的生活。

第四、男性的參與

成立了男人參與反暴力的項目,獲得很多人支持。

有研究發現,施暴者多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嫉妒心、控制欲和佔有慾,其易表現出衝動、易怒、酗酒、多疑、焦慮和不自信等個性特徵,往往呈低自尊和自我控制力較弱的心理模式。

而這些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四、給施暴者畫像

那些施暴者並未天生就長著一張暴力的臉,但他們還是有很多共通之處,有跡可循的。

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提前做出評估和預防。

  • 以自我為中心,自私或自傲
  • 人際關係不好,自我封閉,孤家寡人或朋友很少
  • 喜怒無常,難以控制情緒,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

  • 自我評價低,總有不安全感
  • 嫉妒心超強,總是猜疑你
  • 不懂得承擔責任,出現錯誤總是責怪別人,即使是自己造成的錯誤,也要從別人那裡找借口,推卸責任
  • 有成癮行為,酗酒、吸煙或吸毒、遊戲成癮

  • 家庭中關係淡漠,有過施暴的歷史
  • 缺乏愛心,對小動物和孩子殘忍
  • 對各種武器裝備著迷
  • 經歷過人生多次挫折,如學業、工作不順利,感情不順利等
  • 控制欲強,不允許違背他的意願
  • 孤立你,不允許你和朋友們往來
  • 時常貶損你,出現小的失誤就譏笑你
  • 吵架時暴力威脅,砸東西
  • 常常使用威脅性的詞句,比如「我要宰了你」、「信不信我抽你」、「再唧唧歪歪腦袋給你擰下來」。事後他們常常會解釋他只是說說而已,或者大家都這麼說。
  • 對兩性的角色有著根深蒂固刻板印象的,不懂得尊重女性
  • 很容易將關係發展到同居或者訂婚那一步。很多受虐待的婦女同施暴者只約會了不到半年就訂婚了。
  • 常常對配偶懷著不切實際的期望,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所有的願望。
  • 在做愛的時候常常喜歡「加點料」,愛讓伴侶扮演那種無助的受害者角色。
  • 有過前科,虐待過女性的男性往往容易故態復萌。

如果對方有超過三項符合,就需要提高警惕。超過五條,堅決遠離。

最好,在結婚或生子之前謹慎對待你們的關係,防患於未然。

如果是你個人符合,請一定先進行相關諮詢和干預,避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

五、如果你遭遇家暴,怎麼做?

1、下定決心,離開施暴者,不要心存任何幻想。

有些女性在最開始遭受家暴時,會自我安慰:

他只是一時衝動

他不是經常這樣,以後會改變的

我那麼愛他,他不會再怎麼對我了

我一定能改變他

他以前不是這樣的

他已經認錯、道歉了,以後會好的

等我們有了孩子,他就會改變

... ...

很抱歉,現實中血淋淋的案例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你的幻想。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梅婷扮演的妻子,長期生活在家暴之下,為什麼選擇隱忍?

因為他的丈夫是一名外表光鮮亮麗、受人尊重的外科醫生。

她一直幻想,丈夫肯定會改好的,因為他是有修養、有文化的人。

可結果換來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嚴重的家暴。

萊斯利·摩根·斯泰納在講述自己的遭遇時說:

我是在結婚前五天第一次受到家暴的。當時還是未婚夫的康納緊緊擠壓住我的脖子,把我撞倒牆上。我無法呼吸或尖叫。

事後,康納表示他非常非常抱歉。並表示他再也不會傷害我了。

我相信了他,也相信這只是一個偶發事件。我們將結婚並永遠幸福地生活,因為我愛他,他非常愛我。

五天後,我脖子上的傷痕剛剛褪去,我們如期結婚了。

然而好景不長,蜜月期間又發生了兩次暴力事件。

第一次,我開車去尋找一個秘密的海灘而且我迷路了,他在我的腦袋裡猛擊我,我的頭的另一側反覆撞到了司機的側窗。

然後幾天後,從我們的蜜月回家,因為交通問題他感到心煩,他把一個巨無霸扔到我的臉上。

在接下來的兩年半的婚姻中,康納每周一次或兩次對我施加暴力。

他把那些裝滿槍的槍放在我的頭上,把我推下樓梯,威脅要殺死我們的狗,當我開車沿著高速公路開車時把鑰匙從車上點燃,當我穿著面試時,把咖啡粉倒在我頭上。。。 。。。

心理學家 Hughes 提出的暴力循環理論(cycle of violence)指出:暴力在婚姻中會呈周期性的循環,會有憤怒積蓄期、暴力發生期、道歉和原諒期、蜜月期四個階段。

所以,一旦有了第一次暴行,一定會有下一次。

大量悲慘的案例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家暴只有0和無數次的區別。

千萬不要認為你的愛和善良可以改變他人。

你的善良和仁慈,只能帶來更加嚴重的家暴。

冷暴力會升級為拳打腳踢

言語謾罵、威脅會升級為肢體上的暴力

不小心推搡你會升級為拳腳相向,把你踩到骨折,打到頭破血流

在兩年半的婚姻生活里,斯泰納每周都會遭到1-2次暴力。但她卻從未想過自己是一個受虐待的妻子。

相反,我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愛上了一個深陷困境的男人,我是地球上唯一能幫助他面對困境的人。

這種錯誤的信念,致使她長達兩年半都生活在恐懼和暴力虐待中。

因此,遭遇家暴,一定要下定決心:堅決離開。

並且,能多快就多快,一分鐘都不要耽誤。

不要等到被家暴到超出你忍受的範圍

那時,很可能你早已經失去信心和勇氣,根本無法逃離施暴者的魔掌了。

2、立即採取行動

1)一定要說出來。

千萬不要因為面子隱瞞。遭遇家暴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為了你自己的生命,為了家庭中的孩子,也為了那個施暴的人不至於造成更大的傷害。你一定要鼓起勇氣訴說。告訴周圍所有人。並盡量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援助。

數據表明,面對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會報警。

再此過程中,這些女性都遭受了更多的痛苦和折磨,甚至已經被打死。

說出來,也許會受到一些人的嘲笑和議論,但是,總有人會站出來幫助你。這是你改變命運的機會。

虐待只能在沉默中茁壯成長。你有權通過聚光燈來結束家庭暴力。

2)保留證據

不論遭受了什麼類型的家暴,一定要儘可能的搜集並保存證據。

如:

  • 對案發現場及身體受傷部位進行拍照、錄音、錄像。

  • 及時醫院就診,保留就診記錄;必要時,可進行傷情鑒定。

  • 如果施暴人態度好轉,一定讓他寫下不再施暴的承諾書,這不是讓你傻傻的相信他真的會好轉,而是作為家暴的證據留存。

3)採取行動

取得上述證據後,你有以下幾種選擇:

  • 向人民調解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尋求調解。作為緩兵之計,不要相信調解會改變家暴,只是為你爭取一些緩衝的時間,以採取更有效的方式走出家暴。

  • 你也可以找到當地的心理諮詢中心,法律援助部門,婦女保護組織等機構,請他們提供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 聯繫當地庇護所,為你提供居住的地方。如果家裡有孩子或寵物,一定帶上他們一起。避免給施暴者提供威脅你的機會。

  • 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警察制止暴力並申請傷情鑒定;家庭暴力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 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有效期不超過6個月,到期前可以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 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並提交家暴的相關證據以爭取子女的撫養權,並爭取多分得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據公安機關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等證據,認定家庭暴力事實。

但你不要幻想《告誡書》和《人身保護令》可以發揮多大的威力,據家暴相關律師反應,目前社會各界普遍需要觀念上的進步,法院申請的保護令非常難,各地比例不到10%。

想要改變家庭暴力,還需社會各界長期努力。

4)發揮個人智慧

消除家庭暴力,任重而道遠。

在此過程中,作為女性群體,更多的還需要依靠個人力量,有勇有謀的幫助自己。

  • 在婚前多了解對方的成長經歷及家庭、家族情況。

  • 多學習相關知識,有效識別對方的人格特徵。

  • 保持經濟獨立,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可以盡量不要離開職場或做個斜杠女性。

  •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首先學會愛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的生活。

  • 加入女性成長團體,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和支持你的朋友們保持聯繫。

  • 在第一次發生暴力(言語、行為)的時候就堅守自己的立場。並為自己的離開做好準備。

切記:

不要認為自己可以改變對方

不要認為這次暴力只是偶然

不要坐等暴力再次發生

那時,你很可能在不自覺中被對方掌控,失去改變的動力。再也無法走出暴力,或付出沉重的代價。

有些女性對家暴保持沉默,長期忍耐,最終在忍無可忍之下,選擇以暴制暴。

但結束了暴力,未來等待他們的卻是漫長的牢獄生活。

因此,再次提醒大家,遭遇家庭暴力,一定要在最開始,在自己沒有失去更多尊嚴和自信的情況下,有智慧的讓自己儘快擺脫。

聯合國從11月25日(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一直到12月10日(人權日), 展開了16天反對基於性別的暴力行動的運動 。

激勵採取行動,結束世界各地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為。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婦女遭受基於性別的暴力。長期以來,有罪不罰,沉默和恥辱使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升級為大流行病 。

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說:「害怕遭到報復,不相信,倖存者承擔的恥辱 - 而不是肇事者 - 使數百萬暴力倖存者的聲音沉默,並掩蓋了婦女持續恐怖經歷的真實程度。」

改變的時候到了。

今年UNiTE運動的全球宣傳主題是:橙色世界#HearMeToo

在「橙色世界:#HearMeToo」主題下,鼓勵UNiTE合作夥伴與地方,國家,區域和全球婦女運動,倖存者倡導者和女性人權維護者舉辦活動,並為活動家,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之間的對話創造機會。

因此,無論你身處何種險境,無論你如何被傷害、虐待,請記住,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在一起,你需要做的是:鼓起勇氣,立即採取行動。

unwomen.org/en

TED演講——為什麼家庭暴力受害者不離開


推薦閱讀:

TAG:家庭暴力 | 虐待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