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女兒不想結婚,是不是我的錯?」

在真人秀如此泛濫的今天,人設、劇本似乎已不是秘密。

但是看到奇遇人生

時,我真真實實地被觸動了。

在最近的一期節目中,阿雅邀請小S一起去非洲感悟人生。節目的中間播放了一個片段,小S一家人正在為剛滿6歲的小女兒慶祝生日,在全家人的凝視下,小女孩許下了一個生日願望,她說:

「我希望,我們三姐妹永遠永遠永遠,都不要結婚。」

身為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人,我突然間淚目了。

從記事兒起,因為父母離異,我被灌輸的思想就是:你一定不能離婚,一定不要像你媽那樣。

「既然不能離婚,那索性就不要結婚吧!」曾經稚嫩的我,也曾經暗暗這樣想過。

許老三比我勇敢,她說了出來。

有網友說,或許只是三姐妹感情很好。

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如果一個孩子對著家人說:「我永遠都不要嫁人,要和爸爸媽媽一直在一起!」

我們會覺得,哇!這個家庭好幸福。

可許老三說出這句話時,為什麼我們覺得扎心了?

「小S姐過得怎麼樣?」

在節目里,毛不易和阿雅聊天時,他很不好意思、卻又忍不住問了這個問題。

阿雅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說,「她挺好的。」

毛不易說,在他心中小S是個「集真善美於一身的人」,所以希望她能過得好,甚至,自己想成為她。

可小S和丈夫許雅鈞過得幸福嗎?

心直口快如小s,口無遮攔地吐槽娛樂圈明星,時常把自己的姐妹淘放在嘴邊、三句話不離女兒和家人,可卻......幾乎沒有提過自己的丈夫。

這十幾年裡,許雅鈞多次被爆出軌、家暴:

  • 媒體不止一次報道許雅鈞在酒吧,與女性友人舉止親密。小S澄清,「夜店太吵,靠近說話沒什麼」;

  • 被媒體懷疑遭遇家暴,小S通過法律途徑讓台媒刊登道歉啟事。

  • 上節目左眼角淤青,大家猜測是被許雅鈞家暴,她自己發照片證明是騎自行車摔倒,而且有老公在側照顧。

小S不遺餘力地想向所有人證明:我很好。

但在一次直播時,小S對著鏡頭問女兒,「媽媽漂不漂亮?」

女兒卻摸著小S的臉說,「這裡被爸爸打壞了,媽媽疼不疼?」

小S沒多解釋,岔開話題,關掉了直播。

人總是越缺少什麼,越想要去證明什麼。

在深夜醉酒,哭著直播的第二天,小S馬上放出多張與老公孩子的幸福恩愛照,以宣示自己的幸福。

所以,當小S女兒說「我不想結婚」時,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看來,小S婚內受苦了。

網上有一個問題:你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了什麼?

最扎心的回答是:

希望我不要找到和我爸一樣的男人。

而這,是一個12歲女孩的回答。

父親出軌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又有多大?

孩子的答案是:

「原諒他」我做不到,從此不再相信婚姻。

這樣的心聲大多來自不幸福的童年記憶,和逃離原生家庭後的一聲嘆息。

不離婚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嗎?

看看這些留言。

爸爸在外對誰都溫和友好,卻唯獨對媽媽態度惡劣。媽媽常年敏感失控悲觀,爸爸常年冷漠暴躁刻薄,家庭對我而言,就是兩個字「壓抑」。

媽媽一直說「都是為了你,才沒有離婚」。這種壓力無時無刻折磨著我,讓我覺得出生是錯誤。

他們離婚了,暑假我無家可歸。但就算不離婚,我也依舊無家可歸。

可怕的是,父母的不幸婚姻,延續在孩子的身上,成為一種代代相傳的魔咒。

比如小S。

大小S的父親,是一個出軌、嫖娼、賭博、債務累累的混混兒。拋妻棄女後,便和一個賣檳郎的女人鬼混。

她們的母親,被吳宗憲稱為「半老徐娘」的徐媽媽,看起來愛出風頭,在《康熙來了》里各種調戲男嘉賓;實際上一邊努力工作替丈夫還賭債,一邊辛苦撫養大三個女兒。

大小S兩姐妹,對於圓滿婚姻都有謎一樣的執著——一個過關斬將,拚命生娃;一個嬉笑怒罵,卻忍辱負重。

兩年的母親節,小S醉酒後吐露了心聲。

她問母親:「為什麼婚姻里都是忍受、配合,而不是自由?」

徐媽媽勸慰:「男人可有可無,可是媽媽對孩子不能可有可無。」

在視頻里,母女倆一個笑臉盈盈,一個眼眶紅腫。徐媽媽的笑容里,藏的是認命;小S的哭泣里,藏的是不甘

站在旁邊的女兒捧著她的臉心疼地說:媽媽,爸爸把你的臉都打壞了。

這種魔咒似的循環,到了小S女兒的眼裡是什麼?

大概會是一種信念。一種「婚姻本不幸,何必多煩憂」的信念。

如果說小S的女兒完全不懂婚姻的意義,我是沒辦法相信的。畢竟,「感受愛」這件事,是孩子的本能。

在一本書里,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三對新婚的年輕人在教堂祈禱:上帝啊,請賜我一個孩子吧。

上帝將三個天使,變成三個可愛的孩子,在三個家庭里同時出生。

二十年後,三對夫婦再次來到教堂。

第一對夫婦說:上帝,您幹嘛賜我們一個暴戾、蠻橫又貪婪的孩子,你為什麼這樣懲罰我們?

第二對說夫婦:上帝啊,您賜給我的孩子膽怯、自卑又無能,我們不知道他以後靠什麼生活……

第三對夫婦說:萬能的上帝啊,感謝你給我們送來了一個好孩子,他熱情、聰明又有愛心,他簡直成了我們快樂的源泉……

上帝說:請審視你們自己吧!

三對夫婦忽然在心中看見了自己——

第1對夫婦看見的是自己的暴戾、蠻橫、貪婪,以及婚姻生活中的終日廝殺;

第2對夫婦看見了自己的膽怯、自卑、無能,以及在婚姻里的冷漠和輕蔑;

第3對夫婦看見了對方的熱情、聰明、有愛心,和彼此的相愛。

上帝說:他身上的,正是你身上的;他心裡的,恰是你心裡的。你將什麼播撒給他,他就會長出什麼果實。

網上還有一個問題叫做:你覺得什麼是愛?

高贊回答是:

大學寒假回家,聽見爸爸喊「寶寶!」

我和媽媽同時回答……

四目相對時的尷尬,至今記在心頭。

後來爸爸又喊「寶兒!」

我和媽媽同時沉默……

直到爸爸喊出了媽媽的大名……

我有種輸了的不甘。

我相信這個孩子如果結婚,一定也會像父母一樣幸福。

可是更多的父母,寧肯守著疲憊不堪的婚姻,不願離,也不能合。他們以為自己只要對孩子足夠好,就可以添補婚姻不幸的坑。但卻不明白一個道理: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其實應該在親子關係之上。

他們的原生家庭本就創傷重重,還要把這樣不幸的基因代代傳遞。

於是,我們會看到三種在不幸婚姻下的孩子:

第一種:拚命逃離。

他們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避免父母的老路,過上與父母不同的婚姻生活。

第二種:拚命逃避。

受夠了父母的爭吵,他們一味追求「和平」,拒絕直面矛盾,寧肯粉飾太平,卻在感情中埋下越來越大的隱患。

心理學上有一個「愛的定律」,那就是,認同與反認同都是一種「認同」,一切你極力反對的,其實都是你支持的,一切你極力支持的,其實都是你反對的。

這兩類人都拚命想要做和父母相反的人,但越是這樣,也就越說明父母帶來的創傷仍然在刺痛著她們,而這個創傷越是刺痛,就越難以擺脫。

第三種:拚命討好。

在父母不幸婚姻的炮火下,他們把這樣的傷害轉移到對自己的自責中。認為自己不夠好,認為婚姻就是如此。

他們不敢過比父母、比過去更好的生活。有人對她好,她覺得不踏實,於是討好變成了常態,即使有幸福的機會,也會任由其從手上溜走。

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對原生家庭的解釋:「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小S沒有攤上一張好牌,可命運其實有再次塑造的機會。

我的父母把我塑造成了今天的我,可我卻把這份苦難變成了寶藏。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一件禮物,只不過有時它的包裝很難看。

父母的婚姻帶給我們的不都是溫馨美好,也會有傷害,但經歷了歲月,當我們終於有能力看到一幅完整的畫面時,才會懂得,曾經讓我們失望與鄙視的包裝下面,其實是一份珍貴的饋贈。

或許到了那時,我們才會重新愛上已經蒼老的父母吧。

同時,把婚姻中最美的那一面,留給孩子。


推薦閱讀:

TAG:情感 | 婚姻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