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重溫《家有兒女》,那些讓人細思極恐的台詞

《家有兒女》這部家庭情景喜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還記得我學生時代那會,一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這部電視劇。對於那時候的我,當然是超級喜歡夏東海這樣的父親了。

陪伴我們長大的小雪,小雨,劉星都長大了,扮演他們母親的宋丹丹也退出了春晚的舞台。事件萬物一直在變化,但是劇中的有些道理卻值得我們細細去深思。

有人說《家有兒女》前兩部是給家長看的,但是在孩子中好評如潮;後兩部是給孩子看的,但在家長中卻引起了熱烈反響。伴隨著《家有兒女初長成》的開播,引起了很多人的懷舊情懷,再次陷入了回憶的浪潮中,重溫這部經典。

我算是《家有兒女》忠實粉絲了,在全劇里很欣賞小雪的出類拔萃,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劉星,同時有點心疼,可能和那時的我太像了,有著深深的共鳴。

小學的時候因為特別調皮而且不愛學習,父母好像對我漠不關心,即使是弟弟做錯了,父母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責任歸咎於我身上,就像劉梅對劉星一樣,不講道理。

為了想在父母面前證明點什麼,我努力學習,可是當我拿著95分的試卷激動地給爸爸看時,父親竟然冷淡地把試卷一仍,然後很是嚴肅地說,這次考試是不是有貓膩?

最初的興奮變成了沮喪,繼而是絕望,感覺心「嘩啦」一下碎了,落到了毫無尊嚴的地板上。

弗蘭西斯·培根說,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那種人人都難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種深入習俗、盤踞於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不幸的是,這種偏見,正是中國父母偷走孩子夢想的「導火索」

在有一集,《家有兒女》里有這樣一個情節,劉星在家擦玻璃,激動地等著迎接劉梅對他的表揚。

沒想到劉梅不僅沒表揚他,還訓他:「你以為我不知道你?你不就是想通過擦玻璃逃避寫作業嗎?我還能冤枉了你?我正式通知你,你得不到我的表揚,回屋做作業去!快去!」

這種偏見,慢慢成為母子之間隔閡,有些心裡話即使心裡想說也不會對你說了。

還有個更細思極恐的情節

劉星和小雨坐在沙發上討論著興趣班的事,怪劉梅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

他們設想著:「如果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號……」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為傲的劉梅很委屈,「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馬反駁:「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教育我。」

幾句話,把劉梅弄得啞口無言。

其實,劉星這句看似「悖論」的話,現在看來,並全無道理,戳中很多家長的內心的同時,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是啊,如果當時父母耐心和我們講道理,教育我們,或者強硬一點讓我們去學,長大後我們多了一技之長,何樂而不為呢?

人無壓力輕飄飄,童年時很快樂,長大後很後悔。童年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卻未必對當初

的輕鬆無怨無悔。在成長中唏噓遺憾是很多成年人不體面的局面。

高中有個大學同學的經歷,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高中時,他不愛學英語,媽媽勸他也無濟於事。

爸爸覺得,孩子大了,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要再逼他了。

大學畢業後,他才發現,最喜歡的工作都需要外語。

後悔之餘,又問母親,為什麼當初不逼自己學英語。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成長大部分如此,但本不應該一定如此。

所以說,那些堅持下來的事,長大後變成了驕傲;那些輕易放棄的事,之後或許都變成了遺憾。時間面前人人平等,那些你輕易放棄的事情,成就了你人生輕描淡寫的謬誤。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小提琴家呂思清造訪,一首曲子讓何老師感動得潸然淚下。

坐在一旁的演員王迅,眼裡全是羨慕。

他回憶,自己小時候也學過小提琴。

可時間一長,興趣淡了,又沒人逼自己,最後沒堅持下來。

其實很多人,都曾有機會練就一技之長,成為別人口中的自己。

可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半途而廢,把興趣變成了後悔。

我認為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的原因,當然,這個當時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有著一定的關係。

我有位朋友她是位兒童心理學家,她說:

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有一種潛在的與生俱來的天賦,怎麼去發現並且去利用它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但是根本不知道孩子喜歡或者不喜歡,或者壓根不知道孩子在這方面有沒有造詣的潛質,所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孩子不喜歡,父母也就順從了他,沒天賦的學習最後都放棄了,所以長大後後悔也不足為奇。

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但快樂和學習從不衝突

很多家長誤解了「快樂教育」的內涵,採取放任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固然沒有錯,但是自律和自由從來都不矛盾。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機遇孩子正確的指引,因為孩子小根本沒有思考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時候替孩子做主完全沒有錯。

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將孩子視若珍寶,兒童特質慢慢深入廣大家父母的心中,兒童成長特質方面的基因檢測也應運而生。

通過檢測,發現孩子的天賦基因,窺探基因中隱藏的潛能密碼,讓孩子在快樂中培養特長,在未來中發光發亮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父母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