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年教育經歷總結:如何培養有自驅力、國際化的少年?

Angel Lin,XSCHOOL創始人兼CEO。

這是一刻talks的講者Angel Lin在【未來大會】上的演講。在如何培養國際化少年的問題上,她認為未來的教育應該打破來自學校、家長、老師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按照未來人才需求來培養孩子。教育不是我們給予孩子什麼,而是把他心中的已有的那份能力、熱情、品格以及思維方式點燃出來。

文章3436字,閱讀需要9分鐘

▼Angel Linx一刻talks【未來大會】完整版

視頻封面

01為什麼國際化教育下的孩子依然備受打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打破課堂的牆,在教室之外如何培養一個國際化的少年」。

我們做了二十年的教育,到底中國的教育,在中國出生的孩子,或者在國外出生的孩子,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是最適合他的?

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套數據。第一個數字60萬,就是在中國每一年都有五六十萬的學生陸續出國,到最好的國際學校去上學。這裡面49%是有抑鬱傾向的孩子們,29%是有嚴重焦慮症的孩子,另外8.8%是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們。

我在國外看到了太多亞裔,從中國到國外,用很高的分數,落地到國外大學、國外高中、國外初中,甚至國外小學之後,持續受到嚴重的打擊。我也看到了,從國外的學校回到中國來創業、來就業這樣的國際人,這樣所說鍍了金的這些孩子們,在中國持續受到的這樣的打擊,全世界其實都是一樣的。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我們教育的本質到底在哪裡,我們的方向錯在了哪裡。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句話「人類文明的延續是一場教育與災難之間的競賽」,這個是H·G·Wells,在120年前特別有名的一位科幻作家提出的。我們現在很多高科技,都是他在120年前已經預言的。

這裡面我們真的要去思考的是,當很多孩子們以為去了名校就能確保自己人生無恙時,離開了大學,他同樣面臨,甚至還沒有離開大學就面臨輟學,甚至被退學,這樣的命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內容、教育的體制,當它和文明的發展一起賽跑的時候,當它落後了,我們被教育的孩子們就面臨被淘汰的厄運。所以畢業就失業,不僅在中國在亞洲很多國家,在目前很多全世界的國家都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但是當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內容、教育的體系超越並意識到,它按照未來需要的人才來培養我們現在的孩子們的時候,教育便是跑贏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當全世界我們都有這樣焦慮的時候,我們教育的方向到底應該是什麼?其實結果已經在那裡了。

02教育要打破年齡之牆

我對未來教育的思考之一,就是我今天的主題「打破課堂的牆」。所有人都知道教育的這兩個字,「教」,是我們學習知識;「育」是養子始做善也,這是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是培育。

在2500年前孔子那時候的教育,教育還被在局限於很多王公貴族的小範圍,知識是珍貴的,並不是所有人能獲得的。人的文明發展,工業革命直接帶來2.0的打破。

第一層的打破就是讓所有人進到學校,所有人學到同樣的知識,但我們從現在的眼光看來,200年前的教室和現在的課堂、教室沒有任何的改變,依然是老師坐在這,學生坐在那,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但我們的賽跑已經嚴重落後了。

當孩子們百度一下的時候,知識已經在那了,兩秒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老師在前面嘮叨嗎?當人工智慧逐步替代很多工作時,我們孩子未來十年十五年,他們的工作選擇在哪裡?他們還是去學會計,還是去學律師,還是去學什麼嗎?真正的課堂,我們要考慮的是,到底我們要打破的課堂都包含了什麼?

我先跟大家分享我們首先要打破的是年齡的牆。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是曾經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人,包括我自己。我記得在我的同齡人里,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之後,每個人的領域,即便我學了什麼,但是我不一定從事什麼。甚至上了大學我才發現,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教育,在工業革命的那個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是他們要培養一樣的人,像流水線一樣,他們要拿出同樣的產品,能更大範圍的找到更多的同樣的工種,甚至同樣技能的人,來去擴大再生產,那個是200年前的需求。

而所有網路的這種發達,人工智慧的變化,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它需要的是深度個性化,讓每個人能夠彰顯出自己、自我,獨特的自我這樣一個未來的社會。即便是不同年齡,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在他自己喜愛的這個專業,或者領域裡去深耕。

所以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年齡只有4歲的孩子和一個7歲的孩子,他們在談一個項目的時候,能夠連續討論一個小時以上,邊談邊做邊討論,邊跟老師很好的辯論,很難想像。

所以,我認為未來教育需求是打破年齡的界限,讓不同年齡的人,但是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好興趣的這樣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

03教育要打破目標之牆

所有孩子,當他們在接受未來教育時,我覺得他們不再是為了某一個學科獲得高分而學習,他不會為了想去爸爸媽媽想他去的大學而去學習,他會非常自信地找到自己說出來,自己想要在那個領域想要做什麼,他具備自己的自驅力。

我們要打破的是場景之牆,不再只局限於一個教室里學習,我們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在他剛剛也就當下,不管是3歲、5歲、7歲、12歲還是15歲,只要從傳統教育出來,可以選擇不同種學科,先放開自己的眼界,體驗各種項目各種領域,在體驗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最喜愛的那個領域,然後深度深潛下去,全面研究,這時候他內在的動力已經被激發,而這時候我們為他提供的是大量專業的老師和導師。而你可以看到這樣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都有,他們長時間待在我們未來學院不願意離開,他們甚至希望我們能不能在全日制課程里也能獲得這樣有興趣有愛好的課程。

不光是學校需要改變,更需要改變的是老師,老師角色將是成為傳播知識的人,轉變成為往後退,他是觀察者,是促進者,他們真正每一堂課,每一個項目,真正操作起來他都是退到後面觀察,去引導,去做真正專業化的導師,他會看著孩子犯錯誤,他會跟孩子們一起去反思、總結、提問,去批判性地思考,我下一步到底怎麼做能夠避免這個錯誤。可能下一個計劃並沒有完成獲得成功,但我們的老師依然會給孩子們留下一個機會,這才是他需要轉變的第一個角色,就是他是一個Facilitater,他不僅要做到促學,還要更好地做好陪伴。

不僅是老師,更是家長,每一個家長的角色,將在未來教育的土壤和目標中,逐步改變自己的方向,他們真正的融入跟孩子們共同去做項目,跟孩子們共同去做挑戰,當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時,這才是真正實現了未來教育對每一個家長的需求,就是做每一個孩子的夥伴,同時與時俱進,做一個終生的學習者。

家長角色的轉變,更是帶動孩子角色的改變,學習者不光是坐在那裡學習,他們動手,邊學邊做,邊玩邊感悟,同時邊去修改自己,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孩子們真正懂得做事、做人、做資源,自己把人、事、資源在自身這裡如何做出改變,這就是我們對孩子們的角色的重新定位。

跟大家分享兩個,一個是批判型的思維、提問,如何問出高質量的問題。在國外接受過大學教育,或者有這樣教育背景的人都知道,能夠有良好的高質量的提問,這說明你自己的思考和你自己的心態有多重要。所以我們從3歲一直到15歲,主內核培養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能夠很好地去提問。

最後就是Tracking,不再用一紙一考定終生,我們也不再去做公立學校或傳統教育的幫凶,去告訴家長,讓家長更加焦慮,焦慮在我的孩子分數比其他孩子分數低怎麼辦?

每個孩子只和自己上一個月比,只和自己上一個季度比,只和之前的自己比。每20次、40次他會看到曲線變化,一定不是這樣的,而是這樣的。他有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但我們隨時會有非常詳盡的分析告訴他,他現在問題在哪裡,他的弱勢在哪裡,他的強項在哪裡,弱勢方面怎麼幫他補充,因為我們整體未來教育就是要培養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不僅僅在學業,他會在生活,在真正面對社會,面對真實世界的強力連接的孩子,而且從3歲開始。

我們如何在未來教育里把孩子這樣的能力培養出來,而不是在他大學畢業之後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重新創業時再燃起這份熱情。

04能力和品格更重要

能力和品格更加重要,品格它不是12345打分的問題,就是正負的問題。一旦品格為負,他的思維方式再好,他也是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

我們給孩子們定位的是,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領域,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要為人類帶來什麼,能夠去解決現在的氣侯變化,能夠去解決現在的垃圾回收,能夠去解決當下社區的很多問題,這個才是真正的「現實生活體驗」。

把孩子們帶到真實社會中,讓他們真正了解,在做人生選擇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後面就沒有任何其它的問題了,只要我們去激發他,孩子生來就擁有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了。

所有孩子出生之後,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是一個小超人,而教育真的不是我們給予孩子什麼,而是把他心中的已經擁有的那份能力,他那份熱情,他那份思維方式,他的品格,把他點燃出來。所以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