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清軍入寇的真相(二):陳新甲害死盧象升

上一篇文章筆者已經論證過了,楊嗣昌並沒有謀害盧象升,分兵是因為清軍分兵兩路,楊嗣昌分給盧象升的兵力也不是什麼5000老弱病殘,而是宣大總督標營,宣府、大同、山西、薊鎮、保定五鎮兵,大同巡撫標營,山西巡撫標營共計四萬大軍。另外,楊嗣昌在盧象升戰死後安排孫傳庭接替盧象升,調洪承疇,曹變蛟入衛,也使得楊嗣昌害死盧象升的謊言不攻自破。詳情請見這篇文章:

天山劍客:崇禎十一年清軍入寇的真相:真的是楊嗣昌害死盧象升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以,真正謀害盧象升的人是誰?

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

對,就是「正史」中「因為議和泄露,崇禎推卸責任殺掉的」那位兵部尚書。陳新甲議和並不能挽救明朝,他也並不是因為議和被殺的,這點以後我會寫文章專門分析。今天只分析陳新甲如何害死盧象升的。

一、陳新甲炮製假情報,欺騙明朝朝廷

說到陳新甲,筆者一直強調的崇禎朝最重要的一手史料《中國明朝檔案總匯》和《明清史料》終於派上了用場。

《中國明朝檔案總匯》31冊裡面《兵部為夷情變換請旨定奪事行稿》中有陳新甲的一份題本:

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宣大總督陳新甲題稱:臣護陵月余,於十一月二十二三等日屢閱塘報,有奴營尚在真定,前哨已至獲鹿,井陘,苗頭系奔固關,出山西等語。當二十三日,據分守冀北道朱家仕塘報,據山陰縣知縣張奇蘊稟報,據監生吳以敬親稟:奴夷已過龍泉關,至花晏嶺等語,恰與軍前塘報相符。臣馳以報部。二十四日亥時,即准兵部咨該本部覆督師盧象升為塘報事。又復臣塘報為飛報夷情事。議合雲、晉二撫引兵速回,宣督陳新甲自引其兵前去截擊等因。——《中國明朝檔案總匯》31,九五

這裡面給出了三條信息:

  1. 之前有塘報稱,清軍大營位於真定(今河北正定,在石家莊附近),前哨到達獲鹿(今河北鹿泉),井陘,有去固關(河北山西間關隘)進入山西的苗頭。
  2. 一個監生報告,清軍已經過了龍泉關(河北山西間另一關隘),進入山西和大同境內。這個報告層層上報,到宣大總督陳新甲那裡。
  3. 2與1相符。

乍一看,清軍到了山西和大同?讀者們應該都沒有這種印象。同樣,記載清軍此次入寇的一手史料《盛京滿文清軍戰報》,也沒有任何入寇山西和大同的記載。所以,清軍攻破龍泉關,真實性比較可疑。這裡先打上一個問號。

再看信息3:2與1相符。注意,1說的是固關,2說的是龍泉關,是兩個不同的關口!

如果兩個關口距離很近,那麼說2和1相符也說得過去。

打開衛星地圖,看看兩個關口的位置,盧象升主力的位置以及西路清軍的行軍路線:

看到沒有?龍泉關在固關北面至少二百里。兩者離的非常之遠。

之前的塘報說清軍的路線是真定——獲鹿(鹿泉)——井陘,行軍方嚮應該是井陘——固關,固關離井陘很近,而且就在清軍行軍方向上。

而龍泉關呢?從地圖上可以明顯看出來,龍泉關不但不在獲鹿,井徑的方向上,恰恰相反,龍泉關離獲鹿,井徑非常非常遠!

清軍想從井陘去龍泉關,必須先退回真定,再往北走二百里到曲陽,再往西走一百多里到阜平,最後才能到達龍泉關!繞這麼大一個彎子,說明「前哨已至獲鹿,井陘」和「奴夷已過龍泉關」根本不相符!陳新甲硬說相符,就是在公然撒謊,欺君之罪肯定跑不掉。

因為龍泉關和固關都是北直隸與山東交界的關口,而且古代人一般沒有地圖,所以對龍泉關和固關之間的差別並沒有概念,而且皇帝和兵部尚書要看的奏疏塘報非常多,很可能忽略這種細節,以為龍泉關和固關相距不遠。明代的時候大臣欺負皇帝不懂地圖的比比皆是,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薛國觀在奏疏上對天啟說遼東沿海的須彌島離後金兩千里,實際上南京離瀋陽直線距離也只有1100多公里。

下面引用一段毛文龍吧吧主「jialaoliu」對大臣欺負皇帝不懂地圖的解釋:

可以說,周文郁寫《遼西入衛紀事》的時候,是當著所有人的面撒謊。他知道自己是內行,欺負外行的時候,就欺負你們不懂地圖,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就沒人能發現這些么?理論上說,有,但不多,一百個人裡頭出不了一個。   

什麼人能發現這些呢?人們管這些人叫「活地圖」。   

這些人,通常是職業軍人,他們把大量地圖硬背下來,裝進腦子裡去。   

本朝上將楊成武曾發表一篇文章《林×軍團長教我怎樣當師長》,裡頭就記載了他在抗大的時候,校長林×教他當師長時特地交代的幾件事,其中一條,就是背地圖:  

 (四)要有活地圖

指揮員和參謀必須熟悉地圖,要經常讀地圖。熟識地圖可以產生見解、產生智慧、產生辦法、產生信心。讀的辦法要把地圖掛起來,搬個凳子坐下來對地看圖。看要從大的方向到活動地區,從地區全貌到每一塊地形的地形特點,從粗讀到細讀,逐地逐塊地讀,用紅藍鉛筆把主要的山脈、河流、城鎮、村莊和道路標划出來,邊劃邊讀。等到地圖差不多劃爛了,也差不多把地圖背熟了,背出來了。

在熟讀地圖的基礎上,要親自組織有關指揮員和參謀對作戰地區和戰場進行實地勘察,校正地圖,把戰場的地形情況和敵我雙方兵力部署都裝到腦子裡去。做到閉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鮮明的戰場圖景,離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這樣,在你死我活,瞬息萬變的戰鬥情況下可以比敵人來得快,爭取先機,先敵一著,掌握主動,穩操勝券。你們強渡烏江的戰鬥所以能夠很快突過去,就是因為在戰前熟悉地圖,細緻地進行了戰場勘測,正確地選擇了渡河點。   

背書尚且是很痛苦的事,背地圖,遠比背書更加痛苦,這活,一般人幹不了。   

偏偏就有人做到了。   

據說,中野參謀長李達,能把全國兩千多個縣的名字統統背出來。   

據說,華野代司令粟裕,地圖上所有道路、河流都能背下來,哪條河流從哪到哪,有幾座橋,他全知道。   

如果有人當著這些人的面將袁崇煥的部署複述一遍,這些人肯定能立刻發現袁崇煥的惡毒用心。   

只不過,這些人就算不是軍事主官,起碼也是參謀,軍隊裡頭尚且達不到1%,民間可就更少。   

而且,這些人裡頭沒一個是研究歷史的,不可能去接觸明末的史料,更不可能知道當時明、金雙方的兵力布置。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人群里出現「活地圖」的可能性不會超過千分之一,大家看周文郁的《遼西入衛紀事》,裡頭袁崇煥的軍事部署誰誰守這裡誰誰守那裡,看起來面面俱到,三河更是有專人負責防守——反正你們這些不懂軍事的人就別想看出什麼名堂來,最後就算大家知道黃台吉「潛越」了,也只能感嘆老天不長眼,黃台吉太狡猾。

所以,陳新甲欺負皇帝不懂地圖,就算懂也不一定能注意到這種細節,所以才敢公然地進行撒謊。

那麼,清軍真的攻破龍泉關進入山西了嗎?《明清史料·丁編》中陳新甲在後續的奏疏,承認了自己的情報是假的,清軍沒有攻破龍泉關進入山西:

兵部為恭報微臣抵代日期,並陳地方守御先著,仰請聖裁俯定臣居事。 職方清吏司案呈,崇禎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時,奉本部送御前發下紅本,該宣大總督陳題稱: 臣奉旨西征,恐賊西突晉疆,為先發制人之著耳。及星馳晉中,見與畿南塘報迥異,隨具奴情變換靡當,塘報參差不一等事。一疏冒昧上聞,一面策馬度雁,業於本月十六日抵代州。訖代州北抗雁門,南控台崞,東通平刑,西扼寧武,誠省北重區而三關之命脈也。奴若繇晉出雲,該州正其要地。臣面扣雁平道臣李喬崑,餉臣趙獻素:「前雲奴出龍固,今何杳無一耗?」隨據司道皆云:「前報未始無因,只見奴據獲鹿,相傳必出固關。自二十九日獲鹿下,而奴始拔營東南去也。然北直東南一帶,處處與晉為鄰,皆不可不防等因。」——《明清史料·丁編》第六本,五八二,兵部行「御前發下宣大總督陳題殘稿」

首先,問責的人就不對。之前清軍過龍泉關,是冀北道朱家仕的塘報。但是現在清軍在山西「杳無一信」,說明朱家仕的情報出了問題。問責的話,應該問責冀北道朱家仕,山陰知縣張奇蘊,監生吳以敬才對,誰提供的錯誤情報誰來解釋。但是,陳新甲問責的卻是雁平道,而不是冀北道朱家仕。

還有,雁平道的回答也有問題。之前的塘報說「奴夷已過龍泉關」,注意,是「過」,就是進入了山西境內。

而雁平道回答的意思,是看清軍圍攻獲鹿,有消息說清軍「必出固關」,所以他們才以為清軍已出龍泉關。

這句回答有兩個問題。

1.雁平道說的是「必出固關」,而冀北道說「已過龍泉關」,一個固關一個龍泉關,地理上還是對不上號。

2.「必出」代表一種預測,「已過」是事實。各位讀者什麼時候聽說過,預測能成為事實的原因?換句話說,預測能代表事實嗎?顯然不能,預測是預測,事實是事實,完全不能混為一談。而雁平道官員就是在混為一談。

從這兩個問題上看,雁平道官員完完全全是在撒謊。

下面我們看看陳新甲和宣大當地官員撒謊多少處:

陳新甲此前說「奴夷已過龍泉關……恰與軍前塘報相符」,龍泉關在固關以北至少二百里,而且得繞一大圈才能從井徑獲鹿去龍泉關,「已過龍泉關」和之前將出固關的塘報根本不相符,陳新甲硬說相符,必然是故意撒謊。

假情報是出龍泉關,雁平道的道臣和餉臣回答「必出固關」是第二處撒謊;

假情報是「已出龍泉關」,雁平道回答「必出」,時態對不上,是第三處撒謊。

報告「已出龍泉關」,實際上清軍不僅未出龍泉關,而且離龍泉關很遠,行軍方向和龍泉關完全相反,這必然也是故意的,是第四處撒謊。

陳新甲兩封奏疏,故意撒謊四處!

前言不搭後語,撒謊不打草稿,這是我對陳新甲奏疏的評價。

二、陳新甲炮製的假情報分走盧象升一半兵力

陳新甲製造假情報,直接的危害,就是盧象升所部大同巡撫標營,山西巡撫標營,大同鎮兵12000人被分到沒有敵人的山西,使得盧象升身邊的兵力不足。這是盧象升兵敗巨鹿賈庄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先分析一下盧象升的兵力。前面說過。楊嗣昌分給盧象升4萬兵力,但是盧象升並未帶保定,薊鎮兵南下真定(這點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只帶盧象升部分督標營,宣、大、山西三鎮兵,大同,山西兩個撫標營南下真定。另外宣大總督陳新甲上任並且入衛護陵(《中國明朝檔案總匯》31陳新甲題本裡面有「臣護陵月余」的說法),如果不給他一部分宣大總督標營,那麼他一個人也沒法護陵,因而分給他一部分督標營也比較合理。盧象升身邊也是留了一部分督標營,歸李重鎮管:

而陽和、宣、山將領尚多……李重鎮節制中營副總兵。 ——《楊嗣昌集》十五,鉅鹿屢報未詳疏

陽和是宣大總督駐地,陽和將領即督標營將領。巨鹿之戰後督標營將領還有很多活了下來,說明盧象升還是留了一部分督標營的。

而陳新甲的假情報傳來,造成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兵部調宣大總督陳新甲,大同巡撫葉廷桂,山西巡撫宋賢各自帶著自己的標營回防山西大同:

議合雲、晉二撫引兵速回,宣督陳新甲自引其兵前去截擊等因。——《中國明朝檔案總匯》31,《兵部為夷情變換請旨定奪事行稿》九五 茲幸督臣陳新甲,撫臣葉廷桂、宋賢俱已提兵回鎮。——《中國明朝檔案總匯》31,《兵部為山大總督預布晉地防禦事行稿》九〇

宣大總督陳新甲的部分標營在昌平護陵,而且沒有史料證明陳新甲的標營分給了盧象升,這部分可以不算。但是大同巡撫葉廷桂,山西巡撫宋賢二人帶的撫標營,被分給了盧象升,盧象升損失了這部分軍隊。那麼這兩個撫標營有多少人呢?

查見在楊國柱、王朴、李重鎮等領一萬九千之眾,虎大威提兵五千已過保定而來,不足者加保鎮劉光祚之三千五百,與山、大二撫之四千,令趨進交付該督,可得二萬一千之數。——《楊嗣昌集》復盧總督飛請密切軍機疏

「山、大二撫之四千」說明大同,山西兩個撫標營共4000人。盧象升損失了4000人的兵力。

但是,這還沒完。盧象升誤信了這個假情報,把大同總兵王朴派回了大同:

二十八日先發大同兵出倒馬,宣帥亦從藁城南去,以備東來未盡之烽。——《楊嗣昌集》南烽一股報遁疏 今偵探未確,烽未出關,遽遣雲帥王朴前去,已屬非宜。……今固關報到,烽全未出,而朴兵八千先出倒馬。——《楊嗣昌集》復盧督塘報軍情疏

「倒馬」即倒馬關,距離龍泉關很近,去的方向是大同方向。大同總兵王朴帶領的8000大同兵,也被盧象升派到了大同!

4000+8000=12000人。陳新甲這個假情報,使得屬於盧象升的一萬兩千人被調到了沒有敵軍,遠離戰場的大同、山西!

盧象升還剩下多少人呢?他剩下的有宣府鎮兵、山西鎮兵、部分宣大總督標營。兵力是多少呢?

查見在楊國柱、王朴、李重鎮等領一萬九千之眾,虎大威提兵五千已過保定而來——《楊嗣昌集》復盧總督飛請密切軍機疏

楊國柱是宣府總兵,虎大威是山西總兵。宣府兵+大同兵+全部督標營=19000人,而大同兵8000人,那麼在宣大總督標營滿員的情況下,督標營+宣府兵+山西兵=19000-8000+5000=16000人。而宣大總督標營分了一部分給陳新甲,所以盧象升帶的兵力不會超過16000人。

陳新甲本人的題本,提到過他本人帶的督標營人數:

臣隨帶馬兵兩千一百名,標下節制步兵兩千四百名 ——《明清史料·丁編》第六本,五八二,兵部行「御前發下宣大總督陳題殘稿」

2100+2400=4500人。盧象升剩下的兵力是16000-4500=11500人。楊嗣昌的奏疏,也能佐證這個數字:

今據王朴塘報,以初三日發真定,初七日至倒馬關。是則二十八九整整二萬兵在城下 —— 《楊嗣昌集》復真按再報失陷城池疏

11月28日,29日的時候,大同巡撫葉廷桂,山西巡撫宋賢都已經回防山西,盧象升只剩下部分督標營,還有宣、大、山西三鎮兵在真定,據楊嗣昌集記載這些軍隊一共兩萬人,王朴8000大同兵走後,剩下的兵力是20000-8000=12000人,和11500人差不太多。姑且按照12000人算,這個數字比較可信。12000也是盧象升參加賈庄之戰的總兵力。

而陳新甲的一個假情報,就使得盧象升被調走12000兵力,等於讓盧象升損失了一半軍隊!如果沒有陳新甲的假情報,盧象升在賈庄之戰就是以24000人面對清軍主力,勝算無疑會大很多。

陳新甲為什麼說清軍出龍泉關呢?這需要從軍事上進行分析。

據 @Capo 所述,八旗行軍有嚴格的方位次序,若分八隊南下,從東到西必然是:正藍、鑲白、正白、鑲黃、正黃、正紅、鑲紅、鑲藍。來到真定的是西路清軍,自然是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我們需要看看《盛京滿文清軍戰報》上,這四旗清軍過真定後的行軍路線:

葉臣(鑲紅)旗,古木(鑲紅蒙古)旗合攻獲鹿縣。

譚泰(正黃)旗,杜雷(正紅)旗合攻趙州,克之。

貝子費揚古(鑲藍)旗招降元氏縣。

文字敘述看不出來陳新甲的陰謀,老規矩,軍事問題一定要看地圖,把清軍,明軍的行軍路線畫在地圖上,那麼陳新甲的險惡用心就昭然若揭:

註:紅色箭頭是明軍,紫色箭頭是清軍

看到沒有?清軍兵分三路,一路西進兩路南下。但是因為陳新甲的假情報,盧象升一半兵力卻被調到沒有清軍的西北

更重要的是,陳新甲的假情報,讓明軍沿清軍的反方向行軍!

盧象升本部後來往南進軍,一旦出事,大同山西兩個撫標營,大同總兵王朴一共12000人就得從大同,龍泉關一帶往回趕,而盧象升賈庄之戰時遠在畿南,這12000人根本來不及趕回來。

如果說清軍過固關,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固關離真定(正定)的盧象升本部比較近,盧象升的哨探很容易就能弄清楚,清軍過固關是不是假情報。就算明軍去了固關甚至太原,發現沒有清軍,也能迅速回援。

但是如果說清軍過龍泉關,龍泉關離盧象升本部數百里,盧象升一時半會很難搞清楚清軍有沒有過龍泉關。所以,只有說「奴夷已過龍泉關」才能欺騙盧象升,保證不被很快查出來。事實上後來查出來了,陳新甲也承認了這是假情報,但是此時盧象升已經戰死。

那麼為什麼要說「已過」呢?如果說清軍沒到龍泉關,那麼明軍要做的就根本不是回鎮,而是扼守龍泉關,龍泉關地形險要,是阻擊清軍絕佳地點。那樣的話,如果明軍發現沒有清軍,那麼他們仍然可以迅速回援真定。而只有說「過龍泉關」,那麼防守龍泉關就沒有意義,就應該回鎮,防守山西大同腹地,這樣距離盧象升本部遠,地形複雜,回援的時間就會很長。

所以,陳新甲這個假情報,就是故意調明軍到遠離戰場的大同,代州,減少盧象升的兵力,導致盧象升面對清軍主力兵力不足。

更噁心人的是,假情報導致明軍和清軍行軍方向恰好相反,明軍往北,清軍往南,這就造成被遣散的明軍離清軍和盧象升本部越來越遠,盧象升一旦出事,這些明軍回援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盧象升就更加不能得到這些明軍的支援。

事實上,陳新甲「本月十六日抵代州」,到達代州是12月16日,這時他才「弄清楚」清軍沒過龍泉關。而盧象升早在12月11,12兩日的賈庄之戰戰死。陳新甲完美錯過了盧象升的戰死。盧象升死的時候,陳新甲遣散的12000人還在代州附近,離盧象升千里之遙。

敵軍過龍泉關這種事,如果沒有發生,那麼說這個情報的人必然是故意的,不可能是不小心弄錯了。

親愛的讀者們,故意製造假情報誤導朝廷,導致本方大量兵力被派到沒有敵軍的地方,並造成本方兵敗,督師戰死的行為,是不是賣國行為?

陳新甲此人,絕不是無能誤國,而是有意賣國,就憑製造假情報害死盧象升這一個賣國行為,他最後掉腦袋,一點也不冤枉。賣國賊,死有餘辜。

推薦閱讀:

TAG:崇禎 | 明朝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