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出其他事物的問題,並不代表你很厲害

有一陣子我老婆對我的聊天方式非常不滿。

如果她給我講她讀到的一篇文章,我經常會在她講了一小部分之後就開始挑毛病。對於這篇文章的主旨,我還沒有了解,但我聽到了一個不太對的觀點/論據,就會急匆匆地發表意見。這讓我老婆非常惱火。

她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就對我說「能看出這些問題,並不代表你很厲害。連主題都沒聽清呢,瞎評論個啥?」

杠精

思維」

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陣子是個挺煩人的小破孩,老喜歡琢磨一些小問題去問同學(比如「一個人現在20周歲了,不算他出生那次,他可能經歷過幾次生日?」)。對方答錯了,我就很開心地把答案告訴他,產生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最後被我一個好朋友狠狠地吐槽了,才停止了這種愚蠢的行為。

後來在網上和別人辯論得多了,就容易產生一種杠精思維。就是看別人寫的東西,稍微看到一些有問題的部分,就會嘲笑作者寫的有問題。儘管在寫反駁文章的時候我仍然會聚焦於討論的主旨,但一旦和別人隨意聊起天來,這種杠精思維就原形畢露了。

其實說白了,杠精思維和我小學的時候喜歡用小問題刁難別人一樣,都是獲得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是一種極端自大的表現。

「你看,我隨隨便便就挑出了你的毛病,豈不是說明我比你高明得多嗎?」

不僅是在生活中、網路上,在企業經營中這樣的思維也是比比皆是。當看到競品或者新的競爭者的時候,很多人會很自然地找到這些新威脅的弱點。然後因為這些缺陷,輕易地把競品或者新的競爭者當作無關緊要的東西。有一些企業家、管理者就這樣因為輕視了對手,而沒有在對手發展的早期做出應對,最終飲恨商業戰場。

能看出問題,不代表你很厲害

沒有什麼東西是十全十美的。看出事物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自以為是的「問題」,一點都不難。如果認為「能看出問題來」就說明「自己比相關的人更高明」,那麼計程車司機們早就已經轉行做企業高管或者國家領導人了。

沒有哪個成功的大企業未曾被人非議過。還記得在2015年前後我就看到過很多對於大疆

創新內部管理的吐槽。大批人都在說大疆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一派行將就木的樣子。但這並沒有阻礙大疆後來一路勢如破竹。

不只是企業,對於國家也是一樣。從1980年代開始,連續三四十年都有人不斷指出中國社會存在極大的問題,行將崩潰。2001年美國律師章家敦像模像樣地寫了一本書叫做《中國即將崩潰》,裡面列數中國社會存在的重大結構性隱患,說中國最快五年,最遲十年,必然會崩潰。當年一時被捧為美國各大電視台和論壇活動的貴賓。如今卻已成為笑話。

所有的事物都會存在毛病,越複雜的東西,越是如此。僅僅看出一些問題,並不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這個事物的運行的核心邏輯,也不意味著你看到了它的主流趨勢。這個事物究竟是好是壞,究竟是會繼續成長還是會走下坡路,並不能簡單通過一些毛病來判定。

其實,正如優秀的美食家,做起飯來可能完全不敵入門級廚師;一個評論起足球來頭頭是道的觀眾,一旦上場和他鄙視的球隊對陣,可能根本連球都碰不到;一個把電影評論的頭頭是道的影評人,當了導演可能拍出來的片子還不如自己鄙視的那些片子。看出毛病,和自己相關的工作水平是毫無關係的。

所以,看出一些毛病,實在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允許自己沉浸在杠精思維裡面,沉醉於極其膚淺的「智商上的優越感」。看待事物,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趨勢,這才能正確理解它們。

看待事物的三個層次

我發現看待事物存在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哪裡都好」。

我一開始對一類事物並不了解,自己挑不出毛病來,就會覺得事物各個方面都很好。小時候可能以為父母無所不知、老師說的都對。二三十年前,出國的人比較少,大量的人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亦即,發達國家哪裡都好,挑不出毛病來,簡直是人間天堂。這都是因為我們學識、歷練不足,實在是對有些東西毫無了解。

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逐漸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來了。這就會上升到第二個層次——「輕易否定」。

在這個階段,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已經有所提高,能夠看到事物的一些弱點、毛病。我們很容易以為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以為自己既然能看出這些問題,當然說明自己比這些事物的作者、設計師、管理人員、主創團隊的水平要高,於是產生一種虛妄的優越感。

而且隨著我們自身水平的提高,我們確實可以看出來越來越多的問題。這常常會讓我們誤以為「看出的問題越多」等價於「自身水平越高」。其實這個推理是不成立的(一個命題只能推導出它的逆否命題,這是高中知識)。

大多數人,很容易走到這一步就停止了。只有擁有更多的歷練和反省之後才能進入到第三個層次——「抓住主線」。

在這個層次,我們一樣能看到事物的很多問題。但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表面上的問題並不能決定事物本身的好壞。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線、主要趨勢、主要觀點、主要運行機理等等。這些才是決定了這個事物的核心。

看一篇文章,不要看到一個自己不同意的觀點、論證就急吼吼地將它否定。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主旨說的有沒有道理,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借鑒的。這才是讀一篇文章最應該抓住的東西。

看一家公司,不要看到有的HR的一些做法失當、創始人言辭不妥,就急吼吼地認定這家公司要完蛋。這家公司的戰略是什麼樣的、盈利情況如何、人員結構和流失率如何?擁有了這些信息,才可能對這家公司有更完整的判斷。

競品也許存在顯而易見的毛病,但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嗎?它真的對客戶的吸引力不如你的產品嗎?這些毛病真的那麼重要嗎?這些思考才是應對競爭時應該做的。急匆匆地否定競品,不過是智識上的偷懶。

抓住主線,抓住核心,才能避免被顯而易見的毛病遮住了眼睛。

這是我自己特別需要注意的。共勉。

(首發於我的公眾號「冷風吹牛」)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