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作者讓我很不舒服

今天,朋友圈被一篇名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刷屏了,文章好不好?那是極好的,但是,我第一次看,不舒服,第二次看,依然不舒服。此文作者說(他?她?)提筆5次,放筆5次,無法寫下去,於是我看了5次,記了5次,有了下面的文……

不是我較勁,是因為文章中有些內容我不舒服……對不起,我是個投資人。

死者為大。

如果文章內容是真的,我先道歉。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我的原則。所以,本文標題僅對作者而言。

我不想說文章是真實,或者不真實。如果是真實的,我也願意幫助死者的妹妹。只不過,倘若用杜撰死亡的方式去做大眾傳播,這點,不高級,如果是年輕作者,就用這招來創作,很危險。

言歸正傳,我說下為什麼我覺得這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讓人不舒服。

首先,這篇文章太精準了,精準得不像一篇面對死者的文章,簡單說吧,標題的「寒門、狀元、死」滿足了傳播要素,而概述里的「談理想三種人:傻逼、騙子、去世的他」也是「唯恐天下不亂」的。

大家不妨想想,當我們身邊真的有朋友離世(用作者的話說:認識8年的朋友),我們或許是不會這樣吃人血饅頭的。

更重要的是,作為老派的文字工作者,我們在文章描述上會寫上「R.I.P」。

這是起碼的尊重。

這是我不舒服的第一點

摘要是讓我不舒服的第一點

而讓我不舒服的第二點是:文章里的投資人,為什麼和傻逼一樣?

文中寫到投資人的段落如下:

2019年1月9日,在國貿居酒屋和投資人聊天,我工作兩年(包括實習)現在做一個商業項目,急需知道明年市場環境,什麼產品容易拿到融資。

所以,在元旦剛過完不久,投資人就如此著急地去見一個僅工作兩年的新人咯?並且會談到明年市場,以及to VC的產品如何做咯?(這樣的投資人簡直是資本圈的敗類,呵呵。)

然後繼續……

聊未來的經濟形勢,聊什麼行業有紅海藍海,聊如何快速套現,聊行業內的財務自由神話。畢竟我畢業一年,現在做一個商業項目,急需知道明年的市場環境,什麼產品容易拿到融資,做什麼有想像力。

這一段,複製開頭不說,我只覺得這真的是沒有見過投資人說的話,重點是,項目CEO真的很信任這個「職場新人」,我帶著疑惑看下去,然後讀到:

所以我約了他,對方是個40多歲的投行圈大佬,戴著勞力士的綠水鬼,說話三句一個VC、五句一個PE。

這裡給我的感覺好奇怪,怎麼又是「綠水鬼」?前陣子吳姓藝人的事件就是「綠水鬼」,除了「綠水鬼」就沒有別的了么?

直到我讀到:

我坐在他對面,穿著低胸的衣服,露出若隱若現的乳溝,化了精緻的妝容,全程裝出一副崇拜又夾帶著愛慕的眼神半仰視地看著他。在他說到有道理的話時,我會及時地給予反饋,比如發出「哇好厲害,這是怎麼想到的」「天啊,這個太厲害了,你也聰明得過分了吧」這樣的誇讚。

我才明白……原來是公司派了一個有點姿色的新手,去見一個說是40多歲的投行大佬,但有可能只是一個投資經理的角色的人。

我想說,作者對於當下的投資環境實在是太不了解了,而從文章透露的信息,你們談的顯然是一個連DEMO都沒有的種子輪項目,你也太浪費大佬的時間了(你和大佬有多熟呢?呵呵)。

當然,這還不是最讓我不舒服的。

當我讀到:

「我好幾個大學同學都創業套現了,現在投資人真的好騙,我也想做個產品騙來試試。」「你可別這麼說,我就是做投資的。只要我們投了他,證明做產品的人不是傻逼,用戶才是傻逼,不賺傻逼的錢賺誰的錢?」

我只想說……真是隔行如隔山。

這位姑娘,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專業啊,你真的太不了解創投圈了。

我所認識的,但凡任何一個靠譜的投資人,他一定不會這樣說用戶的,還有就是這裡的「傻逼」是誰?是用戶,還是跟投的?是股民還是……對不起,我編不下去了。

投資人送你一個小豬佩奇:)

當然,上面所說的並不重要,讓我們回到文章本身。

出於對死者的尊重,我還原一下時間軸——

死者是1994年5月出生,2011年高一(做了一套2010年的四川高考答卷),高一的寒假,也就是2012年,買了一件Adadis羽絨服,2012年高二,2013年高考(等於說,死者是19歲高考),2017年畢業(有一個讀研的機會+被迫做假賬),2018年4月開始打多份工,2019年1月8日(差4個月25歲死亡)。

這一點,沒有什麼漏洞。

讓我們繼續還原另一條時間軸——

死者妹妹比死者小6歲,也就是2000年出生,2019年高考(也是19歲高考),這裡有一個細節,死者高一的時候,要給妹妹送牛奶,也就是2011年~2013年之間,這個時候他妹妹11~13歲。

這點也沒有漏洞。

唯一讓我不舒服的(或者說,我覺得不太合理的)是,一件Adadis羽絨服,死者從2012年穿到了2019年1月(從勤儉的角度來看,也沒有漏洞)。

在關於作者和死者的友情,除了文風開頭特別哥們,後面一轉,作者是個姑娘有點行文的人格分裂外,我所感覺不正常的也就只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關於假賬,文中有說:

2017年,他可以讀研但是放棄了,因為他查出了病,妹妹也上高中了。他必須馬上出來賺錢。後來他進了企業做了財務,公司領導讓他做假賬,承諾給他一大筆獎金,他又死活沒肯。

這裡有兩個讓我不舒服的點,一是一個公司會讓一個畢業生做假賬嗎?(OK,這是狀元,業務過關);二是,這個劇情為什麼那麼熟悉呢?

我想了半天,應該是我身邊朋友投資的某一個電影里的劇情,後來,我想到了《超時空同居》,大家記得要二刷啊。

除假賬外,讓我不舒服的第二點是:你會在2013年送朋友《西遊日記》時候,會特意拍下照片嗎?並且還如此清晰記下是2013年6月22日?(當然,這不是實錘,畢竟情誼深,可以理解,只不過這個做法以及這個圖文混排的方式特別像我一個好兄弟的號:魔宙。)

我頓時心裡一驚,搞不好,文章真是杜撰的。

一張6年後會用到的照片……

此刻,我內心更加不舒服了。我是一個敏感體,我本身對很多信息就很敏感。

我開始閉上眼睛,想這個文章里所有的信息和脈絡。

這篇文章太精準的,從立意、標題、引導,從情緒到故事,甚至劇情的起伏和對比,都太精準了。

連《西遊日記》這樣的「理想在時代中浮浮沉沉」的道具運用,以及節選的那部分,甚至,連校長的發言(雖然諾貝爾的獎項可能是作者記憶模糊而說錯了,原文「他笑得一臉正氣,像個在接受諾貝爾獎的數學家」)。但一切都太精準了。

作為一個每一秒都關注互聯網輿情的,專註互聯網創業的投資人,我打開了我的收藏夾,我隱約感覺到一些事物的關聯。

於是,看到下圖:

世間萬物,無巧不成書

講真,在看到這個圖之前,我雖然不舒服,我已經死心了。畢竟,討論一個死亡和討論一個杜撰的死亡都毫無意義。但我看到上圖後,我決定還是要找實錘。

注意咯,太精準的東西,都是別有用心。

而在嚴謹推理中,所謂實錘,就是必須找到「作者說出來的信息中的致命漏洞部分」,而找到了這個漏洞,整篇文章都不會成立,並且,越故意渲染情緒越想走心的文章,當漏洞出現時,荒誕感會無限放大,會讓作者無比虛偽……

我一直尋找最讓我不舒服的那個點。

到底是什麼……

我又看了一下文章。最終,我看到作者寫給死者的「鎚子便簽」,結果,實錘果然出現在「鎚子」身上……

麻蛋,《靈魂擺渡》這部網劇的第一季是2014年上映的。

而《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里的「死者」是2013年高考……

好氣哦。

百度還是有點用的……

最後最後,想說,「一個真正用力活過的人」固然重要。但或許,對於我們做人做事而言,嚴謹、認真、乾淨、透徹,更重要吧。

這或許是一名老文字工作者,對於一個文字新人的忠告吧。


推薦閱讀:

TAG:阿里巴巴HR | 咪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