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家鄉味」之廣西百色篇:你有歌我有酒,那坡縣裡有故事!

我們總以為幸福在光陰的對岸,卻未曾察覺它早已淹沒在流年中。幸福的味道是自然饋贈的禮物,得到它的不是期待,而是在發覺後的盡情享受!

[初食·家鄉味]——還原最初的味道,走進你的家鄉——廣西那坡縣。

那坡,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地處桂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余脈,六韶山南緣。山路蜿蜒,諸峰疊涌。貧隱深山,卻富藏獨特民俗、風情古韻。

「那」在壯語中意為「水田」,而那坡即是「坡上的田」,以「那坡」作縣名,除了是對那坡大部分田地都在山上的真實寫照,還表達了那坡人民對田地的珍惜和眷戀。農耕時代,那坡各族群眾以「那」為本,憑「那」而居,靠「那」而穿,賴「那」而食,依「那」而樂,演繹了多姿多彩的「那」文化。

黑衣壯古樸人情

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以「黑」為美,以黑作為穿著和民族的標記。主要聚居在廣西那坡縣境內,共有9975戶人家,5萬多人,占那坡縣壯族人口的32%。

銀飾文化

黑衣壯婦女佩戴的銀項圈,兩邊都製成魚形狀,有如雙魚對吻。雙魚對吻銀項圈是壯族婦女婚嫁時的必備之物,說明黑衣壯有魚圖騰崇拜的信仰。現代黑衣壯居住的環境是缺水的石山乾旱區,人們相信人死後變成魚。黑衣壯佩戴的雙魚對吻銀項圈,是崇拜魚文化的遺風。

服飾文化

黑衣壯的衣褲套裙別具一格,為廣西其他壯族地區所少見。這種著裝顯示出立體層次感,人也顯得活潑秀雅。黑衣壯婦女所戴的雙角形頭巾,也是外地壯族服飾中所罕見的。以崇尚黑色為主題的審美意識,構成了黑衣壯獨特的區域服飾文化。(婦女們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

每年四、五月舉行邊關民俗文化旅遊系列活動,以其絢麗的民族服飾,優美的舞蹈,充分展現了那坡縣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活動內容有傳統民族體育競技活動、中越山歌會、山歌擂台賽、篝火晚會、民族民俗展示、鬥牛、鬥雞、斗鳥等,南疆邊城壯鄉的民俗文化魅力十足。

彝族「跳弓節」及「祈雨節」

彝族在那坡縣有兩個支系,分別為白彝和紅彝。傳說是有一位彝族的祖先,在保衛疆土的戰鬥中被敵人圍困時,想出以竹製箭的方式奮起反擊,獲得全勝,從此,金竹成為白彝的吉祥物,每逢經歷四月初十,白彝就舉辦盛大的祭祀金竹活動,成為「跳弓節」。

紅彝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歌舞形式婀娜多姿,婦女服裝長袖露臍,主要節日是在舊曆的三月擇吉日舉行「祈雨節」,祝願來年風調雨順,生活安康。

幸福的味道——那坡酒

以黑為美、以歌傳情、以舞表意、以酒待客是黑衣壯人的傳統,那坡黑衣壯人把酒當做日常飲用的解渴解乏飲料,好酒與好客連成一體,客人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捧上香醇米酒,喝酒當喝茶,打酒心暖,喝酒心開,一缸農家酒便可讓主客相敬,一宿不眠。

幸福的味道——百色西貢蕉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百南鄉的上隆村,曾經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那坡縣農村委員會開展游擊革命自衛反擊的秘密基地,是最靠近中越邊界的「死神」領地之一。因為沒有突出的經濟產業,仍是一個年戶均收入還不足萬元的貧困村莊。2011年,百南鄉政府終決定大力發展西貢蕉示範種植基地。

西貢蕉原產越南,又稱小米蕉、大芭蕉,粉蕉等,蕉果成熟透後皮簿清甜。 剝掉蕉皮,肉質呈白色,香甜可口,芬芳撲鼻,是適合各類人群食用的健康水果。

幸福的味道——上隆野蜂蜜

野蜂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能夠產蜜的蜂群在野外生產的蜂蜜,非人工養殖。 因非人工養殖,因此產量極低,味道卻格外清香甜潤。

鑒定方法:

野蜜看去不透明,一般是金黃色或黑色,

(1)含活性成份,搖動下有氣泡,

(2)還有很多點點粒粒的花粉在瓶上,

(3)有天然百花香味,味道不是很甜帶酸和有酒味(養蜜一定很甜),

(4)天然野蜜喝後不會生痰,

(5)100%保證放雪櫃不會結冰(養蜜一定會結冰),

(6) 野蜜混合蛋黃會半生熟 野蜜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適合美容、藥引、日常保健等。

(7) 野蜂蜜中混合著蜜蠟,成品有固體,也有半液體,呈不規則形狀。一般產量很低,一年也出不了幾萬噸

(8) 廣西熱帶地區常見,當地主要用圓形木桶養蜂。每當秋冬季節,為了提高蜜蜂存活率,會注射一定藥物;而野生蜜蜂則完全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價值比較高。

推薦閱讀:

TAG:家鄉 | 廣西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