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2月25日起,為了向大眾普及網路成癮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受網癮侵害的家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張沛超、周爍方、王邈、彭建玲、柯慧貞五位心理專家老師,一起為大家帶來了《青少年網路成癮》系列公益講座第二季。在上周一的第一講中,張沛超老師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了「網癮」,讓大家收穫頗豐。今天,我們想與你分享當天老師講座的文字稿,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網癮」這回事,從而幫助有困難的人們更好地戰勝它。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一看所謂的網癮現象。首先,我想談今天的幾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我本人對於網癮現象的一般看法。
原則一:我完全反對楊永信醫師的做法。我之所以參加這樣的一個網路系列公開講座,其實(楊永信事件)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我感覺到了我們作為專業人員應該發聲的緊迫性。
原則二:我承認這一類現象的存在以及其危害性。我們會遇到或者聽說,來訪者或身邊的人t自己或孩子被「網癮」所困擾,這的確影響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則三:儘管我是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談這個現象,但是我承認這個現象有它的生物基礎,即基因和大腦方面的基礎。但是網癮和生物基礎之間的因果關係仍然是不可知的。
原則四:我們要承認產生這一類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在網癮現象中,存在著一個權利的問題,比如被判定為有網癮問題的青少年的權利,是否被家長以投資其學習的名義壟斷了?這是一個不應被忽視的重要思考維度。
01. 為什麼會上癮?
弗洛伊德本人就是一個物質成癮者
我是精神分析、精神動力學流派的,我們精神分析的祖師爺弗洛伊德,本人就是一個成癮者。由於對弗洛伊德的尊崇,我們往往會努力忽略這一點,或者盡量給它合理化。但我們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照片,十有七八都是拿著雪茄的。雪茄已經成為弗洛伊德的一件「法器」了。
其實,雪茄對於弗洛伊德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具,他對雪茄的依賴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從傳記中我們可以知道,弗洛伊德每天可能要抽20支雪茄。我即使在多年前寫論文的時候,每天可能也不會超過十支香煙,現在可能半年也抽不到十支香煙,雪茄只是嘗試過幾次,但是我從來沒有適應它過於濃烈的味道,所以很難想像,一天抽20支雪茄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TAG:精神分析 | 網癮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