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貢Zaragoza的帶子麵包(pan de cinta)算是一種比較奇葩的麵包,高筋麵粉和面、天然酵母發酵、純手工製作......
然而這些似乎都算不上稀奇。真正稀奇的是這個麵包的形狀:橢圓形的麵包中間被一條線分開,彷彿是一個胚胎伸出一條「臍帶」。
關於這一麵包的特殊形狀,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條「分割線」象徵胎兒的「臍帶」,象徵著生命力。但是更「靠譜」的說法是:這種帶子麵包源於十三世紀的法國,當時的方濟各派教徒生活至檢,衣著樸素,只用一根麻繩來束腰——因此他們在製作麵包的過程中,就將麻繩捆在麵包上作為象徵......
久而久之,麵包上的這條「麻繩」就變成了用面捏出的花紋——帶子麵包由此而來。
一提到玉米餅,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但是在巴斯克地區,玉米餅也曾經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主食。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自16世紀開始,西班牙巴斯克地區陸續有移民遷往美洲大陸,玉米餅(talo)逐漸走進了西班牙人的生活。
但是西班牙地區的玉米餅和墨西哥的tortilla以及委內瑞拉的arepa都不太一樣——拉美這些國家的玉米餅是使用半熟的玉米面煎制或者烤制而成的,而巴斯克地區的talo則是直接用生玉米面和面烤制的。
因為缺少了玉米的熟制過程(nixtamalizacion),所以導致無法完全吸收玉米中的營養物質,導致當地人得糙皮病等問題,加之小麥加工麵包的工藝日臻成熟......這也許導致了玉米在歐洲,最終沒能像在美洲和亞洲那樣成為餐桌的主角。
現在這種talo更多地演變成了巴斯克地區的一種節慶「儀式」,在重大節慶活動時被當地人端上餐桌。
說到玉米餅,筆者忍不住要吐槽一句:筆者幾年前在委內瑞拉期間吃的arepa真是沒有傳說中那般美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物資緊缺而少了餡料和各種作料的「加持」,只是一塊加了少許鹽的玉米餅子而已。
在西班牙,巴斯克並不是唯一「發明」玉米餅的地區,加利西亞也有屬於自己的玉米餅。
和美國南部的cornbread(玉米麵包)類似,加利西亞的玉米麵包也是用玉米面和小麥粉混合而成,但是不同的是加利西亞的玉米麵包完全使用天然酵母自然發酵而成,因此麵包的纖維更加粗糙,穀物香氣更加濃郁。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玉米麵包還常常會用茴香調味。
就這樣,我們以馬德里為中心,逆時針沿著伊比利亞半島轉了一圈,下面聊聊西班牙其他群島上的麵包。
迦納利群島也是最早接觸到美洲食材的西班牙地區之一,土豆就是其中一種。由於迦納利群島很多地區雨量豐沛,土豆甚至成為了這裡的主要經濟作物,甚至和小麥粉混合在一起製作麵包。
土豆麵包(pan de papa)用到的原料很簡單:土豆泥、麵粉、酵母、水和食用鹽。但是每家的土豆泥和麵粉的配比都不一樣:有些以土豆泥為主,有些則以小麥粉為主,土豆泥只是個點綴。不同的配比,麵包的口感也不盡相同。
除了我們常見的黃色土豆可以製作這種麵包外,還有紫土豆(patata roja)也可以用來製作土豆麵包。
看看這「烏漆嘛黑」的顏色,是不是和「網紅」臟臟包有幾分神似?
上期的麵包地圖,引起了很多小夥伴的熱烈反響,有人留言問會不會「扒一扒」馬約卡的螺旋麵包(ensaimada)。
這是一定的,對於筆者來說,Mallorca是我對於西班牙麵包點心的最初認識——這一切都要得益於馬德里太陽門廣場上的「馬約卡人」麵包店(La Mallorquina)。
這家百年老店成立於1894年,在馬德里的地位好比「稻香村」之於北京,店內的面點五花八門,如今尤其以那不勒斯卷(napolitana)聞名,但是這家店其實來自馬約卡,而真正的「當家」點心就是馬約卡特有的螺旋麵包(ensaimada)。
這種麵包用高筋麵粉加雞蛋和面烘烤而成,一般還會加入豬油增加麵包的香氣。螺旋麵包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可以加入奶油、巧克力等各種餡料;但只有不添加任何餡料的螺旋麵包才是正宗的馬約卡當地風味,也是特別受到地理標識保護(IDP)的麵包。
西班牙的麵包五花八門,這裡僅僅是粗略地介紹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麵包。
有西班牙人統計,西班牙一共有315種麵包,造型千變萬化,味道也各有千秋......
這幅「麵包地圖」也僅僅是為小夥伴拉開了西班牙麵包之旅的序幕.....
推薦閱讀:
TAG: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