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典規範倫理學理論系列之功利主義

這篇文章簡要探討一下何為功利主義以及一些基本的觀點

一·基本內涵

功利主義其內涵頗為簡單,即通常指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它歸根到底只有一個根本的道德原則:效用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的總體幸福水平

功利主義認為,一個合理的社會是一個讓大多數人都獲得幸福的社會,如果一個社會不能滿足這個要求,那麼人們就應該進行社會改革

我們之所以把一個品質成為美德,主要是因為那個品質要麼對個體要麼對社會來說是有用的。一個行為的道德正確性是由它所產生的結果的好壞來確定的。

二·如何定義和測量「幸福

上文提到了功利主義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總體幸福水平,那麼如何定義和測量幸福就成為了核心命題,下面是對邊沁和密爾觀點的簡要概述。

1、邊沁的觀點

什麼是幸福?幸福即快樂,快樂是惟一的善,而痛苦是唯一的惡。一個人之所以促進他人的幸福,只是因為那樣做有助於促進他自己的幸福

那麼如何測量?

通過如下七個維度

強度:這個快樂或痛苦有多強。

延續時間:這個快樂或痛苦會持續多長時間。

確定性:對於這個快樂或痛苦可以從我們的行動中產生,我們究竟有多確信。

遠近:在時間和空間上,這個快樂或痛苦有多遠。

繁殖力:這個快樂或痛苦究竟有多大的機會被一個類似的快樂或痛苦所跟隨。

純粹性:這個快樂或痛苦不被一個對立的感覺所跟隨的機會有多大。

程度:究竟有多少人會受到我們的決定的影響。

通過這七個方面得到一個分數

2、密爾的發展

邊沁的觀點非常直觀,但是無疑把直接的感官快樂定義為幸福過於簡單了,所以密爾對其進行了改進。

密爾區分了兩種類型的快樂——低級的快樂和高級的快樂,或者說純粹感性的快樂和精神快樂。並且高級的快樂優越於低級的快樂

人們不僅需要低級的快樂,而且也需要深深的友誼、知識能力、文化、創造和欣賞藝術的能力。一個合理的社會應該為人的這些高級能力的發展提供機會和創造條件,尤其是,人們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樣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時候。幸福可以說在於各種各樣有價值的活動,在於一個人通過行使自己的能力來完成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完善。

三、對功利主義的一個詰難和辯護

功利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爭議,下面我們只看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詰難。

質疑功利主義要求每一個人都應該最大限度地促進人類福利,超出了日常道德的要求,過於嚴厲。舉例:比如我想花50塊去吃麥當勞,功利主義跳出來說,不對,你應該把這30塊錢捐給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這樣更能增加社會的整體幸福感。

辯護:經典的功利主義者認為,在思考如何行動的時候,如果我們對某些特殊的人際關係(例如愛、友誼、集體的忠誠)予以某種優先的考慮,我們反而可以更有效地促進人類福利。理由是:他們反映了一般的和普遍的價值,這也是每個人都應該促進的價值。而且每一個都只具有有限的理性和有限的思考實踐,我們對周圍的人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因此,如果我們關心我們了解得最為深入的那些人,那麼一般來說,我們就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普遍的人類福利

四、具體實踐

功利主義認為,我們平時可以按照這樣的程式來運用實踐功利主義:

第一個層次:按照日常道德來行動,因為這已經經受過社會的檢驗;

第二個層次:當日常道德發生衝突的時候無法解決當前道德困境的時候,按「最大效用」原則來行動。比如經典的電車難題。

下一篇文章,我們考察一下契約論道德理論,審視一下道德是如何形成的。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哲學 | 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