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高手高在何處

圍棋中的計算,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先以一個最簡章的圖來說明一下

要計算如圖的角上板六的死活(白先),白第一感是1和2這兩點,對白1,黑2是第一感,之後白4則黑3活;白3則黑4成劫殺。白1若改於2位,則黑佔1位,之後AB兩點見合,黑活。如果再全面些,則再把餘下4點同法處理,更容易確定黑活。結論,白先劫殺,這個圖是正解圖。

在此過程中,第一手的1,2,是感覺,是直接在腦子裡出現的,不是推理計算出的;而對第1手的應手,仍然如此。因此,計算實際上就是將感覺的點串起來形成推演。

複雜一些的場合其實是一樣的。比如(來自著名國手胡耀宇的文章

現代人的圍棋技藝與古人相比是否有提高??

www.zhihu.com圖標

該處變化的詳細介紹見鏈接)

白1,除這手外,還有旁邊幾點可選,這些可選點,都是感覺產生;對白1,從計算角度,也有旁邊幾點可選。

只取其中一個分支,接下來是:

至此,從第一圖白1開始,共12著。每一點都是由感覺產生。由於其中每一著都有幾個可能的選點(對於高手而言,可能每一著點都是唯一的,後面再講這個問題),因此,可以說這是成千上萬個分支中的一個:每手3個可能著點,則有3的12次方約54萬個!如果再往下1手,則變成3乘以54萬個!

因此,計算必定有終點,上面的最後一圖就是這個分支變化的終點。

如果只有這54萬個變化圖,則還是沒法下棋,因為不知道該選哪一個。

此時,需要對變化終點的這個圖作個判斷,比如

「白三角整塊棋形舒暢。而黑三角七子,非但沒有眼形,還是個愚形。」顯然,這個判斷里的依據,或者說內容,仍然是感覺(這圖是計算終點!)

對於作為判斷依據的感覺,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味惡、厚、薄、(孤子)容易騰挪、已經是(或者還不是)實空、不易做活、有借用、複雜難把握、黑好下、黑可戰、簡明、勝負在此一舉、不可妥協、效率高、(殘子出動)嚴厲、(一塊棋)不難處理,等等。

而棋手水平高低的不同,主要就在於這兩類感覺的差異。

對於第一類感覺即產生局面下一手可選著點的感覺而言,高手之高,在於第一感正解率高。以第一圖為例,如果完全沒有基礎的初學者,同時計算邏輯沒有問題,需要計算的內容差不多是將6個點進行全排列,即需要計算6的階乘即720個變化圖(不考慮不合棋規及提子後再點入)才能得到正解。但對於稍具棋力的棋手而言,是直接得到這個正解圖的,過程中每一手都是第一感,即,只有一個圖。顯然,在這裡初學者的計算量大得多,效率也低很多。如果將計算結果為不成立的的著手的計算為低效計算(自己的著手不成立,則這部分計算相對於只計算了成立著手的計算而言,對對局結果沒有任何影響;對手的著手不成立,則這部分計算只在對手下出這手時有意義,而顯然不能期望有這種好事,這樣情形出現可能很小),計算結果成立的著手的計算為有效計算,那麼,高手由於第一感正解率高,其計算內容中,有效計算的比例就高。由於高手的有效計算比例高,他們就可以在不增大計算量的情況下,算得更加深遠。這就是職業棋手對普通業餘棋手讓子多面打還能輕鬆獲勝的原因:業餘棋手算了很久很多,但其中絕大部分是低效計算;職業高手只是路過時看一眼,就能下出正解。

有時,局面的正解是特殊的點,不在一般棋手的第一感範圍內,而有些特別有才華的棋手卻可能第一感就是這樣的點,那麼,在對局中表現出來就是:李世石的一路跳、坂田榮男的二路托,由於對手漏算了這些點,他們得以一擊制勝。

第一感正解率的高低,不僅是職業與業餘的區別所在,還是職業頂尖與職業普通的區別所在。相傳古力曾在10秒一手的超快棋升降中把另一位圍甲選手打到讓四子。在這樣超快棋中,第一感正解率的要求更高,於是這方面一點點差別都足以放大到讓子的程度。

對於第二類感覺,即對棋形與局面的感覺而言,高手之高,在於敏銳與精確。比如,李昌鎬之前的棋手,對於某方優勢3目的棋,都感覺為半目勝負,而現在的一線職業棋手,半目勝負都能感覺出某一方稍厚,這也是現在的棋遠比李昌鎬之前的棋激烈和緊湊的原因(詳見

吃龍萬噸:圍棋天才論?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第二類感覺的差別,還可以解釋李昌鎬與崔哲瀚在2004-2005年的三十番大戰中,為什麼李昌鎬屢次被屠殺大龍。崔哲瀚力量大計算力更強是很輕鬆也失之膚淺的解釋。李昌鎬有神算之名,計算力絕對極強。而且,對於攻殺的計算,計算的範圍不大,是可以聚焦的,計算量並不特別大;而李昌鎬這樣的控制流,需要將全盤各處的各種可能定型組合起來,需要的計算量只會更大(上年紀後,李昌鎬和常昊這樣的控制流都轉向了激烈的棋風就是這個原因)。因此屢次被屠大龍不可能是因為計算力不足。

李昌鎬屢次被崔哲瀚屠殺大龍,是因為二者在感覺上各有所長。崔哲瀚這樣攻殺型的棋手,對於棋形的厚薄的感覺更為敏銳與精確。於是,對局中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預想中幾手或者十幾手之後的某一局面,崔哲瀚感覺李昌鎬實利佔優但一串子會被攻擊而讓雙方實地對比逆轉,而李昌鎬則感覺同一串子無憂可憑實地優勢獲勝。於是兩人都認為是自己有利的變化圖而成為實戰。由於崔哲瀚的感覺更接近事實而一步步將李昌鎬的一串子的生存空間壓縮最終殺死。

其實,棋手從初學圍棋第一天起,他們的學習與訓練,就是為了訓練上述的兩類感覺。而對局——尤其是與高手對局——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錯誤的感覺會因為被對手懲罰而得到校正。如果總是與低手下讓子棋,那麼錯誤的感覺會因為導致成功的結果(未被對手懲罰)而得到強化。我想,這也是柯潔在網上對職業棋手下讓子棋後,火熱的狀態就消失了的原因之一。這還可以解釋昨天春蘭杯半決賽里,柯潔在官子階段被朴廷桓逆轉。柯潔在布局與中盤的感覺都非常好,因此,大部分比賽里,柯潔都能中盤勝,或者以大優的局面進入官子階段。這樣情形下,官子收得不很精確也能獲得勝利。因而,柯潔官子感覺不精細也常常得不到糾正。少數情形下,在劣勢中進入官子階段,也可以通過投入大量的計算而找到致勝之路。但在昨天那樣只有微小優勢同時讀秒時,只能靠官子感覺落子,官子感覺的不夠精細這一短板就暴露出來,最終招致逆轉。

從以上討論可知,在圍棋中,感覺的地位是:

感覺是計算判斷的基礎,圍棋的靈魂

正因為感覺充斥了對局的全過程,而且感覺在本質上是心理過程,必然受心理狀態的影響,這才導致了棋手有時狀態好,有時狀態不好。只從計算力難以解釋狀態好壞在對局表現上的巨大差異:狀態好時算得深?狀態不好時算得不深?更合理的解釋是:狀態好時,第一感就是正解;狀態好時,更表現在對棋形及局面的感覺與真實相符合。後者往往是決定棋局勝負的關鍵因素。比如常常從棋評或者對局者局後感中看到這樣說法:「對局時,黑方低估了白棋出動右邊三個殘子的嚴厲性,白方出動時,黑才發現意外地難以妥善處理上下兩塊黑棋,棋局就此陷入被動。」對此,首先黑方對白棋殘子的出動嚴厲性評估,是感覺;其次,也只能是感覺,因為評估時,是很多(幾十甚至幾百個)個可能的變化中的一個,不可能再繼續往下計算,繼續往下計算則計算量會呈指數級的增大;最後,評估產生偏差很難避免,畢竟,是對棋盤上的局面之後十幾甚至幾十著的(想像中的)局面進行評估。這還能解釋一些棋手在心理重壓力表現失常:重要對局,對風險的評估可能就會偏大,對局中的選擇就不客觀不正常,從而著手就低於正常表現時的棋力。


推薦閱讀:

TAG:圍棋 | 柯潔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