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研究室主任演講 | 如何干預自殺以及消除對自殺的誤解
因為抑鬱症,我們對「自殺」這個詞尤其敏感。只要有這兩個字的演講,我一定會點進去看的。於是我打開了一席裡面一個標題叫「中國預防自殺現狀」的演講。
演講者,費立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研究室主任。
我很認真的看完了這個視頻,也覺得這個視頻對於病患家屬來說,尤其需要看一下。
視頻戳鏈接??
一席 費立鵬:中國預防自殺現狀
下面是敲黑板時間!
- 跟患者的溝通技巧
當患者剛有自殺行為的時候,自我評價是低得不能再低的,所以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尊重他,有人認可他,跟他有感情交流。
- 耐心耐心耐心。這些人經常是沉默的,封閉自己的,你需要等待,不要因為自己不舒服而插嘴。
- 多傾聽,少說話。主要去傾聽他的故事,而不是告訴他應該怎麼辦。不管他說什麼奇怪的東西,甚至是你根本不相信的東西,不管多麼不理解,都要接納,不要批判。勸告會被認為是批評。
- 不要害怕跟他談到自殺,應該對他說,別假裝愉快,別假裝沒事。
- 如果他哭,應該讓他哭。不要帶有批判性地認為哭是懦弱。
- 不要隨意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精神障礙
精神障礙最起碼得持續兩周才能算精神障礙,才是精神科要治療的問題。
自殺的最高危人群是自殺未遂者,並且其中大概60%是衝動性行為。而這種衝動性自殺發生時,從產生念頭到行動,60%的人說是在2個小事之內。
在兩個小時之內,如果沒有人守在身邊,幾乎不可能進行干預,所以要提前干預。
- 自殺的死亡原因大概一半一半。
一半是心理衛生問題,一半是社會問題。自殺未遂的大概30%是心理衛生問題,70%是社會問題,最主要的社會問題是家庭矛盾。
- 自殺者和自殺未遂者的特徵,年齡、性別、地域、文化和家庭因素等,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不能夠隨意、任意、不負責任地評判任何自殺者和自殺未遂者的動機、原因以及心理狀態。不要隨便把A的例子加在B身上。
- 從客觀條件上增加自殺難度可以比較有效地減少自殺的機會。
比如,獲取毒藥的方式很困難以及讓患者遠離高處等。
- 在自殺未遂者被搶救後,嘗試去了解他們的故事,而不要急於指責他們。
這一點我們需要向西方國家學習。這一點,我自己之前親身體會過,我在醫院的時候,我母親只會說「你怎麼這麼傻」,「你總去亂想」……這種話絕對真的是禁忌。
護士問我「你幹嘛要自殺」的語氣和態度,也讓我感到我並不想跟他們交流。甚至我還未完全清醒的時候,知道自己的樣子很難堪,其中有個護士還在偷笑。這讓我覺得非常冷漠。
消除對於自殺的誤解
1.自殺無法預防——可以預防,因為90%自殺的人當時心理有矛盾,又想死又想活,你在這個階段跟他接觸,肯定能夠預防的。
2.討論自殺的人不會自殺——完全錯的。
3.有些人自殺前沒有任何的自殺徵兆——90%的人有比較明顯的徵兆。如果你稍微敏感一點可以覺察到這樣一個心理危機的狀態。
4.有過一次自殺,以後肯定不會再自殺——完全不對,自殺未遂就是最高危的人群,會出現自殺死亡。
5.還有人說大多數自殺者是文化程度低的窮人——那是批評他們,那是看不慣他們,那是錯的。
6.跟有抑鬱情緒的人提起自殺會導致他產生這個念頭——完全錯的。你擔心的問題應該跟他談。
7.多數自殺緣於一個突發的創傷事件——經常有好多其他的問題,差一個創傷事件,並不是1:1的關係。
8.非致命性的自殺行為只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那就是批評他的東西。如果他用自殺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那應該去關心他,不是批評他。
9.所有的自殺者都有精神病
感謝一席和費力鵬老師
以上所有內容來源於一席和費力鵬老師的演講
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
希望心理疾病患者都看到希望
全國性24小時心理危機熱線
800-810-1117
010-8295-1332
侵刪
我的抑鬱症日記公眾號:yyzdiar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