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Vlog的理想與現實:真實、商業化和創造生活

1月24日,由《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主辦,以「Vlog的理想與現實——人人都說要做,但究竟怎麼抓住機會?」為主題的「三聲?新青年沙龍」在北京圓滿落幕。

知名Vlogger井越,微博用戶運營總經理陳福雲,VUE市場、商務總監杜玉婧、papitube資深短視頻製作人王子雄,資深電影製片人、體育領域Vlogger關雅荻,以及上百位Vlog創作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Vlog的特點、現狀和未來。

三聲聯合創始人賈曉濤

從目前來看,Vlog更多是具備個人內核的一種記錄生活的視頻形式,真實在其中特別重要。井越認為,一支好的Vlog短片應該有超越於傳統紀錄片或旅遊節目的真實感。在Vlog的商業化方面,個人IP顯得尤為重要,流量變現和視頻打賞只是其中一部分,當能達到通過廣告合作形式來定製內容時,Vlog的帶貨能力也會凸顯。至於Vlogger和MCN的關係,相互協作和良性互動將是未來一種比較明顯的趨勢。三聲聯合創始人賈曉濤在致辭中表示,三聲在2017年就關注到Vlog,認為視頻博客在中國的趨勢是會越來越崛起,「因為它更符合年輕人的表達習慣和喜好」。

以下為《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整理的嘉賓演講內容(有刪減,未經演講者核實):

井越:Vlog做的事情是創造生活

知名Vlogger井越

大家好,我是井越,微博ID是@大概是井越,職業是Vlogger、作者和戲劇創作者。兩年來,我做了60個短視頻,其中Vlog有40多個。我現在做Vlog會把很多喜劇元素融入進去。

我的代表作品一個是《別再問我什麼是2017》,播放量有五六百萬,目前在國內網路上Vlogger視頻播放量最高,最近我也發了2018版,但是2017年版最火。也有和飛豬老師一起合作拍的Vlog,雖然屬於商業性質,但不會影響它本身的播放和受喜歡程度。這也是Vlog的魅力所在,如果大家認可你的生活,也會對你的推廣比較認可。

Vlog和Vlogger是什麼?Vlog是video blog,主題和內容是生活,所以你拍的一些美妝和開箱視頻不能算是Vlog。就算你的Vlog不是生活,但它至少是即興的,至少在編劇這塊要淡化,有很多東西是真實的。比如說你開著箱子又出門去做別的事情,這是Vlog;你做飯失敗,用它餵了狗,這是Vlog。不過我不是很喜歡Vlog裡面有假的劇情。

Vlogger是Vlog的主角及負責Vlog前中後期的那個人。並不是所有的Vlog裡面都有Vlogger,如果你只是出鏡,跟一個演員沒有區別,不太算得上是Vlogger。直播很流行無編劇、無剪輯,而Vlog是無編劇、有剪輯,這裡的「無編劇」指編劇淡化了。比如你看到一片很美的景色,如果光拍下來,那主角不是你,而是景色。你不能讓壯闊的景色把你的風頭蓋住,而且你也只有幾分鐘時間想像,怎麼跟面前的東西產生互動。如果只是把鏡頭給很美的風景,或者在那感慨好美,你拍得流量再大,觀看量再多,主角依然不是你。

我的朋友史里芬曾在一個會議上說,最好的Vlogger在民間。史里芬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在鄉鎮政府的稅務員,因為每天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他的視覺里發生的事情,要比所謂的小資Vlogger精彩、刺激得多,他帶上GoPro容易成為一個很好的Vlogge。但是我有不同的意見,你把GoPro從稅務員的頭上挪到旁邊同事的頭上,它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

Vlogger不僅僅是一個拿相機的人。史里芬能把河北拍得很出色,但河北一直就在那裡。他在英國留過學,是一個高學歷且在西方國家歷練過的人,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去套河北,才把河北的魔幻挖掘出來了。他的語言,甚至是每一句話,都經歷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所以能挖掘出河北的魔幻,甚至不讓這種魔幻把自己「壓住」,這是很厲害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做Vlog?因為它滿足了人的展示欲。我在各個場合講過很多遍,Vlog很火是因為你看papi醬的視頻,不會突然一拍大腿想自己哪天也拍一個搞笑視頻,但是會有人想要做或者想讓身邊的人做Vlog。Vlog就是一個滿足展示欲的視頻版的東西,所以大多數人會做Vlog,但如果他發現自己做的視頻沒有太多人看,也會很快結束(拍Vlog)。

Vlogger現在主要以明星、KOL和其餘形式的視頻博主構成。因為他們開始做Vlog會自帶流量,容易引起別人的好奇。另外一個特點是,他們的Vlog不會給創作者(本身)帶來流量。國內只有幾個像我這樣的職業Vlogger,以Vlog為主要創作模式,是通過Vlogger來自帶流量。

現在也缺乏好的視頻發布平台。所謂好,是像Youtube那樣,在我看來,國內比較接近好這個級別的視頻發布平台比較多,像微博、一閃。

一支好的Vlog短片是有超越於傳統紀錄片或旅遊節目的真實感。很多人覺得自己做的Vlog沒有太多人看,認為是做得不夠精良,就把自己的Vlog做得跟紀錄片一樣。在我看來,他們想得還不夠全面。真正做紀錄片的頂尖創作者,會想把他們的紀錄片更真實化,甚至是Vlog化。所以不要再把自己的Vlog往那個方向走,我們真正的優勢在於真實感。當然,真實感不代表完全沒有轉場,或者只是拿一個手機非常抖地拍視頻;真實感代表著你的真誠,代表著你在鏡頭裡面訴說的真實情感,可能也代表著你自己對鏡頭運用的想法。

再就是不自戀。你拿一個單反相機對著自己,還能保證不自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在不自戀的情況下,Vlog的主角永遠是Vlogger自己。在保證主角為自己的情況下,還能設置大家喜聞樂見且想在你的Vlog裡面看到的其他角色,比如我的女朋友或者玩具「小箱」都是我設置的Vlog角色。大多數男生自以為對器材很了解,做的第五個Vlog就是教大家做Vlog,這就是我剛剛說的自戀。

大家都說Vlog的風格有影視化、綜藝,還有隨意。我的風格蠻隨意,但比風格更重要、更高層次的是內核,這也是你要開始想的東西。國內大部分Vlog內核都非常單一,絕大多數的內核是分享。做一個Vlog來分享自己的生活,包括吃什麼早餐、用到什麼好的相機、最近看了什麼好的電影。他們沒有思考,默認做Vlog是來分享的。在我看來,內核不僅僅是分享,大家做Vlog的時候可以思考是不是需要替換一下內核。

如果你在某個領域不是專家,沒有值得分享的東西,可以不要分享它。大家看竹子的Vlog,雖然她自己可能不承認,但我覺得她能分享的東西比較少。她的Vlog內核是勵志,主打女性視角、女性力量之類的東西。我和史里芬的Vlog內核可能就是喜劇化。

至於我的Vlog歷程,我剛開始是在學校讀書,讀不下去就輟學了,後來研究喜劇,做了作者和戲劇編劇,最後成為了一個Vlogger。我剛開始做Vlog的時候,身邊很多人開始做的Vlog,非常喜歡模仿Casey Neistat(國外知名Vlogger),甚至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我對Vlog的創作想法是,內核和風格比內容更重要,因為它是指導性的東西。

製作Vlog有門檻,這個事情被低估了。如果你做得好,商業潛力會遠遠大於其他視頻模式。把內核從分享替換成其他東西後,會對你的Vlog商業化有極大的幫助。比如你分享一些美妝或好物,這時候植入進去會喪失真誠感,你不能把觀眾當傻瓜。但是你把Vlog的內核替換為喜劇後,比如我要在Vlog放什麼東西,會在第一時間或前五秒讓大家都知道我做的是什麼廣告。只要我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到好玩就可以了。

回到標題上,Vlog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記錄生活,而是創造生活。包括你思考的內核,都是創造的過程。僅僅當一個三腳架或一個行車記錄儀來記錄的話,是遠遠不夠的。

王子雄: Vlog應該更即興、更真誠

papitube資深短視頻製作人王子雄

我現在在papitube工作,工作內容是簽約孵化一些素人,讓他們變成網紅。

國內有越來越多的英文縮寫詞開始火了起來,Vlog和MCN這兩個詞特別有意思,命運也特別像。先說MCN,MCN比Vlog早火一年,是在2017年引進,並且新媒體公司都自稱MCN。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是個新媒體小白,在公司主要負責微博賬號的一些運營和內容製作。我當時只負責一個賬號,但是焦頭爛額,每天要想這個賬號怎麼漲粉。突然有一天,MCN這個概念來了,我們的老闆說不能只做一個賬號了,要做MCN。

我們很好奇MCN到底是什麼,老闆就說,「表面看起來最起碼是有四五個賬號」。作為小白的我們內心疑問都是,我們連一個賬號都沒有做好,做四五個就能做好?其實在MCN整個語言體系裡面,這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你要想說自己是一個MCN,需要列出五六個賬號,並且必須是不同的領域。當時在我看來挺魔幻,一個賬號都還沒有做好,由於MCN火,出現了四五個賬號都要一起做,但是最終每個都沒有做得很好。

Vlog現在的命運特別像當時的MCN,當一個英文縮寫詞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會好喜歡,就去用它。我原來的老師有一個段子,大概意思是,如果什麼都干不好可以教書,再不行就去教體育。現在在MCN裡面,達人拍Vlog的狀態基本是,如果你什麼都不會拍,那你就拍Vlog。

我們簽的大部分人,相對於拍短視頻的要求,各種素養都會差一些。因為我們負責簽約的同事大部分是女性,所以看到長得還不錯的,就簽了進來,簽約時主要看特質和潛力。簽進來以後,他可能不會拍視頻。內部的對話經常是這麼一句,如果什麼都不會拍,就拍一下Vlog吧。

井越老師說,Vlog的門檻實際上蠻高,現在被低估了。門檻被低估對於Vlog的推廣是件好事,不管這個達人最後拍的是不是Vlog,這件事情對他的各種素養都會有一個鍛煉。「鏡頭恐懼」也一直被低估,很多達人在鏡頭面前錄視頻的時候特別尷尬,這和他長得好壞沒有關係。如果沒有刻意練習,一個人很難在鏡頭面前做到自然。即便是一些「傻大笨粗」的直男,也很難在鏡頭面前做到毫不畏懼,我們總是在害怕什麼。

「視頻語言」是Vlog的另外一部分。有些達人長得還不錯,但是什麼也不會,就可以培養一下他們拍視頻時候的鏡頭語言運用。舉個例子,我們公司的一個達人是在抖音上爆紅的,三個月前粉絲3萬,三個月後在抖音的粉絲將近1000萬。這位女博主是紐約大學導演系畢業,當時有一些人試圖拍抖音版的Vlog,他們早上幾點出門、幾點刷牙,這個時候剛好被她趕上了這個趨勢。她當時第一次做出稍微有點電影感的短片,現在一直冠以Vlog的名號。因為我和她比較熟,相信她是真誠的。雖然她的操作手法就算用真正的Vlog去看,編劇屬性也比較強。她在當下可能沒有想到,自己會用這一段去描述當時的經歷。

之前講的都是針對一些以素人身份進來的達人,我們會讓他拍一拍短片、Vlog,去訓練他的各種能力。我們也有一些博主粉絲量比較高,但是會持續不斷地更新,像papi老師學自己親戚的視頻。如果策劃屬性比較強,耗費的策劃時間比較長。那麼空檔的時間幹什麼呢?這就是我們內部談的,如果沒有什麼可拍的,就拍一些Vlog。這些內容都是在嚴重低估Vlog的門檻,但我們就這麼做了。

前一段時間,微博和抖音都比較火的一個東西叫「萬物皆可supreme」,現在的Vlog特別像當時的supreme。從我個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好事,Vlog畢竟還是有門檻的,應該做一個更即興、更真誠的東西。目前,我在微博、B站上看到的幾乎所有Vlog,都快等同於視頻了。不過對於一個新的概念進來,它的野蠻化狀態會比較有利於最後更加大眾化地傳播。

去年MCN就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抖音,一件是Vlog。這兩件事的精力分配上,抖音佔7,Vlog只佔了3。我希望今年Vlog可以更火一點,再火一點,火到什麼程度呢?火到當我在一個公共場合拿起相機的時候,不用擔心別人再用「很奇怪」的眼光看我。

杜玉婧:Vlog本身是個積累的過程

VUE市場、商務總監杜玉婧

大家好,我是來自VUE的杜玉婧。VUE是一個原創Vlog平台,想幫助大家通過短視頻來記錄、分享生活,以及表達自我和發現同好。我們在2016年夏天創業,兩年多的時間,現在總共積累了1億用戶,社區日活過百萬。

VUE一直在服務Vlog的內容創作者,我今天想從平台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從零開始成為一名Vlogger。

什麼是Vlog?在VUE看來,Vlog是記錄生活,有主題且包含個人表達的短視頻形式。記錄真實生活不用多說,有主題是說你的視頻看完以後,大家知道你想講一件什麼事。個人表達跟井越講得有點像,你不應該僅僅只是個人分享,表達裡面還包含個人內核、性格和其他一些東西。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區別彼此最後拍出來的Vlog的關鍵點,不應該是你們拍到了不同的景色,而是面對相同的景色,你們不同的感受和用視頻表達出來的不同表達方式。由此我們可以得出,Vlog和很多其他短視頻形式不同。

對於電影、微電影、表演類的短視頻,Vlog是非虛構的。新聞也是非虛構的,但是相對於新聞,Vlog是主觀、個人的表達的東西。直播和觀眾的互動是實時的,而Vlog是非同步的,內容製作者可以有時間和空間去加工自己的內容。討論Vlog的定義並不是想框定什麼,而是通過明晰它的邊界,探討它和其他短視頻形式的異同,讓我們更好地看到Vlog的更多可能性。

如何拍出好的Vlog?首先需要一個好的選題,建議大家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比如你的經歷、特長、愛好,想一下什麼樣的話題是自己有東西可以分享。這裡的分享不是指單純的記錄早餐吃什麼,而是有話可說、有乾貨可以輸出、有觀點可以表達的內容,同時大家也願意看。

舉個例子,如果我拍一個今天去滑雪的Vlog,只是拍怎麼出發、怎麼到滑雪場,買票和滑,然後回家,這樣的視頻只是一個流水賬。我們不如在其中加入一些個人的表達,或者把它換一個角度。有個視頻叫「雖然滑得不怎麼樣,但我摔得美」,作者本身跳出了流水線的敘事,加入了怎麼通過摔學會了滑雪,還加入了和一起去的朋友開玩笑的內容,這就增加了視頻的可看性。同時,這位Vlogger幽默的特性也呼之欲出。

好的Vlog還需要找到好的軟硬體工具。不是有一整套非常齊全、很貴的Vlog設備,才能夠拍出好的內容。手機只要用好了,就足夠積累好的視頻素材。邁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建議你先開始積累一定的視頻經驗以後,再根據實際需要去購置設備。

如果對畫質特別在意,買一個支持高清拍攝的相機。如果在意現場收聲,買一個外置的麥克風。如果經常有走動的拍攝,可以買個雲台。軟體層面,有一些人習慣在電腦剪輯,如果不會剪輯軟體,或者覺得很麻煩,或者在其他不方便使用電腦的場景下,通過手機剪出一條好看的Vlog也是可行的。還有一點就是濾鏡,其實非常風格化的濾鏡,比如一些膠片或對比色,不太適合Vlog。

找到好的選題,也有了對的工具之後,可能還是有人說,我不知道該如何去組織內容。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看。可以通過多看別人的Vlog吸取經驗,學習別人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方式,以及是如何組織內容的。Vlog本身是個積累的過程,必須要多嘗試、多積累,只有持之以恆,最後才有可能拍出好的Vlog內容。

解決了內容問題以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平台。在現在的環境下,如果你本身不自帶流量,或者沒有很多推廣資源可以用,或者你沒有很強的話題性,一個新人很難在一個非常成熟的平台上獲得可觀的流量。我們建議Vlogger要選擇流量分配還沒有出現馬太效應,還有流量紅利的平台。VUE的社區剛剛開放沒多久,我們整體還處在一個非常快速增長的階段,非常歡迎各位Vlogger來VUE入駐。

最後分享一下關於商業化的話題,這個大家相對比較感興趣。我們一致認為Vlog商業化有兩個優勢非常明顯。第一,Vlog本身是記錄真實生活,它和生活中很多消費場景息息相關。第二,Vlog滿足了觀看者的一些需求,包括想要拉近和創作者之間的距離,想要感受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還有想要從內容創作者那裡得到信息量和觀點。基於這兩點,Vlog的廣告植入可以做到自然融入推薦場景,加上還有這位Vlogger的形象和品位背書,轉化率會比較高,也有很多廣告主慢慢認識到這一點。如果在座的Vlogger希望將來自己的目標是通過Vlog來獲得收入的話,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其實是打造自己的個人形象,並且不斷通過內容去強化這個形象。

VUE平台也做了很多商業化的探索和努力,在我們平台上的部分Vlog已經獲得了切實收益。另外,我們也計劃開通針對Vlog的觀眾打賞和電商導流,最終希望我們平台上的Vlogger可以賺到錢,有持續動力去更新優質內容,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我們雖然是通過工具起家,但是想分階段實現幫大家用視頻記錄生活的平台目標。我們一直堅信兩個點,記錄分享和表達是每個人的天然需求,視頻又是能比文字和照片表達更多信息量的一種更高級的媒介形式,所以用視頻來記錄生活一定會是一個趨勢。Vlog只是用視頻記錄生活的一個代名詞,以及給它一些內容和內核而已。

我們相信2019年Vlog一定會有一個新的爆發,VUE會在其中一直服務於Vlog的內容創作者,並且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看到中國有更多好的Vlog內容和優秀的Vlogger出現,謝謝大家。

當我們談論Vlog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井越不喜歡Vlog中有假的劇情,在他看來Vlog就是video blog,主題和內容是生活,「真實最重要,盡量展現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這也得到了陳福雲的認同,首先人是最重要的,然後才是內容,包括內容的形式,「如果他真的喜歡你,不管你發任何一種內容形式,他也會願意來看」。在關雅荻看來,Vlog本身就是對生活的篩選和呈現,只要能持續展現人的魅力,就是很好的Vlog,「你要有不一樣的生活角度、興趣愛好,這是最重要的」。王子雄有更深的體會,從MCN的角度來講,理念就是做自己。

技術的發展和設備的迭代,讓視頻的拍攝和上傳時長几乎沒有太多限制。這給創作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Vlog時長的討論。如果單純通過時長來劃分和理解Vlog,不止會讓Vlogger難以把握,也容易與長短視頻混淆。

井越通常拍攝的Vlog在7-10分鐘,不過他認為Vlog的時長由內容決定,視頻里信息的集中度越多,Vlog就越長。關雅荻預感Vlog會越拍越長,「現在短視頻太短了!如果是創作和記錄生活,不看一段是『進不去』的」。陳福雲則認為,對於Vlog多長才合適,目前還沒有定論,「時長不是很重要,只要用戶願意消費內容就行」。

站在平台的角度,陳福雲更願意把Vlog理解為視頻日記,他認為Vlog的概念從普遍和更廣的意義上來看,就是年輕人將自己用視頻方式記錄的生活分享出來的部分。

為了幫助Vlogger更好地成長,相關平台也採取了相應措施。VUE會用演算法加人工的形式,讓好的Vlog和持續生產好內容的Vlogger被更多人發現。而在2018年12月的微博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啟動了「Vlog學院」,用來對新入門者提供輔導。陳福雲介紹,微博願意去幫助能生產優質Vlog的內容創作者,也一直堅持讓這些Vlogger有良好的成長環境。

對於MCN和Vlogger之間的關係,也吸引了不少人關注。陳福雲覺得,MCN具備提供很多服務的能力,如果Vlogger把拍完的Vlog交給別人來剪,剪的和自己也差不多,就形成了一種協作。來自VUE的杜玉婧有更樂觀的看法,隨著Vlog的發展,Vlogger在與MCN的聯動中有機會獲得更多話語權,能夠跟MCN和平台之間形成更好地三方良性互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於Vlog而言,最大的現實莫過於如何才能賺到錢。在現場不少從業人員心中,Vlog該如何商業化是他們普遍的困惑。

井越結合親身經歷,認為Vlog的商業潛力遠遠大於其他視頻模式。他現在微博所有的視頻都可以打賞,卻覺得當Vlog達到可以給別人定製時,打賞和流量變現都不重要,「我跟廣告商打過很多交道,他們在前期因為不了解Vlog,磨合用了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大家都認識我,就好了很多。而且我也有了長期合作夥伴,現在這幾個品牌商只要有活動,都會請我去,這是非常重要的」。

杜玉婧也看好Vlog的商業化,「Vlog的廣告植入可以做到自然融入推薦場景,同時還有Vlogger的形象和品位背書,轉化率會比較高,已經有很多廣告主慢慢認識到這一點。」她建議,如果Vlogger希望將來通過Vlog來獲得收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造自己的個人形象,並且不斷通過內容去強化這個形象。

推薦閱讀:

TAG:Vlog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