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網丨萬億美元泡沫:美國高科技股集體暴跌之謎

作者 | 王丹薇 發自紐約

來源 | 騰訊深網(公號 ID:qqshenwang)

2018年起,美股投資人發現,投資頭部科技股一本萬利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幾個月前,大家都還在猜測誰是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隨後蘋果、亞馬遜相繼捅破這層薄薄的窗紙,但好景不長,美股市場開始遭遇全線大跌,帶領美股走過近十年牛市的科技股幾乎全軍覆沒,80%的科技股進入回調區域。

因長期牛市而被投資人簡稱為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和谷歌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的四家科技公司,距離今年高點的跌幅均在30%至50%之間,其中Facebook幾近腰斬。

2013年2月5日,美股知名評論員Jim Cramer在自己的日播股評節目中,第一次使用「FANG」這組投資標的的縮寫。在定義FANG時,Jim Cramer說,「我們應該投資那些代表未來的公司,投資那些上升勢頭強勁的公司。」

直到2018年之前,科技股的長期牛市似乎還沒有破綻。2012年,曾經備受質疑的Facebook上市後不久,便用移動端廣告之營收能力,吸引了大批擁躉;亞馬遜通過雲業務、電商巨無霸等優勢,在公司十幾年不曾盈利的情況下,讓投資人乖乖買單;Netflix被認為將重新定義好萊塢,而谷歌則通過在無人車等領域的發力,再次為矽谷和華爾街講述了誘人的產業和投資故事。

頭部公司的市值,帶動一級市場科技初創公司估值增長。以中美兩地為首,全球創業圈享受了幾年被投資人追著給錢的時光。

投資人廣泛撒網的大背景即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央行為救市而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時至今日,隨著貨幣政策的收緊,市場流動性今非昔比。

美籍華人投資人李建對騰訊新聞表示,左右市場的主要力量在發生變化,由此前的流動性驅動,轉變為基本面驅動,科技公司超高市盈率的時代結束了。

曾經富可敵國、快速擴張的科技公司,將面臨支出的急剎車、提高盈利效率的挑戰。在這個備受關注的板塊中,能夠成功迭代的「莽撞少年」將完成他們的「成人禮」,而有的科技新貴則可能幻化成時代的泡沫。

科技公司的成長陣痛

資本市場的風向掉頭,但科技板塊的行業巨頭幾乎從誕生起,就習慣了友好的融資環境。這使得這些財富新貴,缺乏提高資本使用效率的緊迫感。

一方面,大量的研發並沒有在關鍵領域為科技公司贏得戰略優勢。過去五年,Facebook對研發部門的投入從30億美元跳漲到140億美元。而在監管極其敏感的隱私領域,Facebook仍然無法拿出一份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快速生長帶來了綿長的版圖海岸線。這些科技公司突然發現,在涉及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自己似乎都可以大有作為。

一位紐約基金經理對騰訊《深網》指出,這種做法,在市場好時,是未來的增長故事,但在市場差時,則會被抨擊為不聚焦,「公司越不聚焦,越多樣化,投入產出比越平庸。」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當今的科技公司,每一美元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會拉動五美元的銷售增長,而十年前,一美元投入,將至少帶回十美元的回報。

科技公司習慣了激進的花錢節奏。蘋果斥資50億美元在加州建造新總部,但矽谷一位科技公司員工對騰訊《深網》笑稱,蘋果總部的一個門把手的設計,耗時數年,「不可能期待蘋果仍是在車庫裡創業的模樣,但是矽谷公司普遍的大公司病,正在蔓延。」

頭部公司進入熊市的後遺症

可以預見,在投資環境和產品利潤的雙重壓力下,科技公司會採取成本縮減的戰略。這會對消費者和企業(C端和B端)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前大公司之間的兼并是科技公司整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和中國巨頭培養自己的生態系統一樣,美國的主要科技公司,也將觸角伸入到平行或上下游企業。

單拎出來任何一家科技巨頭,只從風險投資業務上看,也都是濃墨重彩。在未來,科技巨頭輸血的疲弱,會在整個經濟中牽一髮而動全身。

綜合市場各方意見,這次科技股的大熊市,並不是金融危機的前兆,多位市場人士對騰訊《深網》表示,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穩固。因此,頭部科技公司的表現,並沒有影響Pre-IPO公司的上市計劃。

紐交所上市部門負責人對騰訊《深網》表示,2018年最後一季度以及2019年,等待上市的中美企業數量仍在增加,勢頭強勁。

從上世紀20年代,美國市場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的絕大部分增長均由數量佔百分比極少的公司拉動。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Hendrik Bessembinder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統計出,1926到2016年,蘋果、埃克森·美孚、微軟、通用和IBM這五家公司,貢獻了整體美股市場股東收益的十分之一。在過去近百年,美股上市的約兩萬五千家公司中,超過半數的收益不如美國國債。

正因為如此,資本市場如果認為自己發掘到了這些「鳳毛麟角」,通常會欣喜地為自己寵愛的股票起昵稱。這些昵稱會在公司受到追捧時,成為流行辭彙,也會在公司境況下滑時迅速被人遺忘。

漂亮50,即「Nifty Fifty」,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被公認為應該堅定購買並持有的50支最流行的大市值成長型股票的非正式稱謂。他們被認為是拉動七十年代初美股市場大牛市的功臣。在1972年達到頂峰的時候,漂亮50股票的平均市盈率高達41.9,是同期標準普爾500的兩倍多。

勝速衰急。就在漂亮50甚囂塵上,成長投資大行其道的時候,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不期而至,美國股市迅速轉入熊市。在全面下跌中,漲得最凶的漂亮50首當其中。

資本市場中逐利是最合法的追求。漂亮50從被捧到天上到重重地摔在地上,幾乎成為了過分投機、股市泡沫的代名詞。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也遭遇宏觀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FANG如今的境遇,不能被簡單粗暴地類比成漂亮50的昨日重現。

雖然仍然看好FANG,但是發明了FANG的Jim Cramer,在近期的一次節目中,又推出了新的概念。這位語速極快的股評人對著鏡頭宣傳到,「大家應該關注WANG!」而W正是零售商沃爾瑪,一個此前被稱作明日黃花的名字。


推薦閱讀:

TAG:拼多多 | 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