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歐·李奧尼:為孩子播下獨立人格的種子

兒童讀物與成年讀物之差異,並不在於主題淺薄或深刻,而在於其表現形式是否能夠吸引孩子,是否適應孩子的心理發展程度。在兒童最早接觸到的讀物——繪本中,能夠把對「自我」的思考巧妙地藏在故事背後,以有趣的小故事、極具藝術感的畫面展現出來,既為兒童所喜愛,又能引發成人深思的,非李歐?李奧尼莫屬(Leo Lionni)。

「如果繪本是我們整個時代一種的新的視覺藝術,李歐?李奧尼則是這種風格的大家。」

——《紐約時報》

李奧尼曾被《芝加哥論壇報》譽為「20世紀的寓言大師」,他於1910年5月出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父親是比利時猶太商人,母親是歌劇演員。1939年去往美國之前,他曾在義大利生活過多年。

李奧尼是一個才華橫溢、前衛的藝術天才。他的一生是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融合——學位是經濟學博士,卻在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等領域樣樣精通。他曾在廣告公司任職藝術總監,在《財富》雜誌做了10 年的設計總監,並擔任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主席、國際設計大會主席,獲得過建築聯盟金牌獎……

1962年,他返回義大利,開始為孩子創作繪本。也由此開創了一個繪本的新時代。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多種繪本,數次獲獎,四次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所創作的繪本主題集中在自我認知、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上。

李奧尼從小話不多,喜歡觀察自然,他不僅在自己的房間里養了許多昆蟲和小動物,還特意用小石子、泥沙和苔蘚營造出場景的真實感,這些經歷和體驗也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珍貴素材。雖然作品中的主角都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小動物,但簡單有趣的故事中常常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它們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李奧尼年近半百之時,對於生命本質、尤其是自我認知的思考和探索。

與許多繪本作家一樣,李奧尼經常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比如《小藍和小黃》源於與外孫的一場火車旅行;《田鼠阿佛》的主角是他在畫室中偶遇的一隻小田鼠;一次在碼頭上等待朋友時,他看到一群小魚將一條大魚團團圍住,這便是《小黑魚》的故事雛形;甚至在和朋友講電話時,他隨手塗鴉的一隻蜥蜴都可以成為一本小書的主角。他曾說過,自己不是專門為孩子創作,而是為了成人心裡的那個小孩而書寫。

也許我只是個小屁,但我獨立又完整

——《佩澤提諾》

佩澤提諾源自義大利語Pezzettino,意思是「小片、小塊」,阿甲把它翻譯成小P——諧音小屁,多麼渺小的小東西,像孩子,也像有時候的我們。李歐?李奧尼以抽象的畫法——馬賽克式色塊壘砌的小P。

在《佩澤提諾》中,小P一次次地去問飛毛腿、大塊頭、游得快、飛得高……「我是你的一小塊兒嗎?」可人家都說自己是完整的,不缺一小塊兒。迷茫的小P像可愛的孩子一樣,勇敢地探索答案,當他迎風踏浪地來到砰砰島,不幸摔成了很多更小的小小塊兒時,他一下子明白了——原來自己本來就是獨立的,也是很多小塊兒組成的,這些小塊兒組成了完整的自己。

李奧尼用飛毛腿、大塊頭、游得快、飛得高、智多星……這些讓孩子感到很酷的角色構建了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同時形象地描述了尋找自我、打碎自我、重構自我的過程,也暗示了自我認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地被依附對象拒絕,經歷孤獨、碰壁、自我破碎和重組,才能找到自己。

獨立,是否可以不孤單

——《自己的顏色》

李奧尼的作品澆灌著自我的成長,觸及人生問題,但他從來不告訴你答案,如果你把他的作品聯繫起來看,甚至會看到類似情景下,不同書中的角色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如果說我們在《佩澤提諾》中看到了不依附的自我,那麼你的獨立會不會是遺世而獨立的那種獨立?

在《自己的顏色》里,一隻變色龍很苦惱,因為別的動物都有自己的顏色,只有他沒有。為了有自己的顏色,他甚至不惜抓住一棵樹不放手,可是寒冬來臨,枯葉飄零,他到底失去了葉子的顏色。

終於,他遇到了一位更年長、也更有智慧的變色龍,對他說:「恐怕我們不會有自己的顏色的。」

「『為什麼我們不待在一起呢?我們走到哪兒,顏色還是會隨之變化,但是你和我的顏色總是一樣的。』」

「他們就這樣肩並肩地待在一起。他們一起變成綠色的,紫色的,黃色的……」李奧尼為變色龍安排了一隻年長有智慧的變色龍,讓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我們想必也會有自己的子期。

對於很多人而言,接受「不會有自己的顏色」 恐怕要用半生時間。然而,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接受這一點,就不必再尋找子期了。那時,我們自己就是子期,我們變成了那隻年長又有智慧的變色龍。

我和你相依相親,可我還是獨立的個體

——《小藍和小黃》

《小藍和小黃》是在旅途中隨手用廢紙片撕就的作品。一開篇,空曠的頁面上是個藍色的小紙片,下面寫著一行字:「這是小藍」。李奧尼在晚年時曾說過,他最喜歡的畫作就是這幅。可是,「這」到底是什麼?「我」到底在哪裡?

在故事中,小藍和小黃抱啊抱啊,抱成了小綠!又哭啊哭啊,直到把自己哭回了原來的小藍和小黃。

你瞧,這不就是我們在友情、愛情中的樣子嗎?情到深處總忍不住想要水乳交融,可是卻失去了自己,只好又分開。這個過程不正是自我的失去、解體和重構嗎?而重構的過程,往往輾轉反側、充滿了眼淚。

大約在幼兒園大班時,孩子的社會性發展開始加速,同伴的影響力顯現,小學、中學逐漸加強。到了戀愛的年紀,我們恨不得與對方合二為一,可是在這種交融的關係中,又常常感到不安。 《小藍和小黃》讓孩子自然地吸取養分撫平這種不安。

兒童讀物如果只是「深刻」,是沒有辦法使孩子讀下去的。李奧尼的智慧在於他的作品不僅深刻,更有當下的閱讀享受。孩子們讀李奧尼的作品不會像讀海盜書那樣興奮,不像讀翻翻書那麼活潑,但他們會享受靜謐的故事時光,然後玩起故事中的遊戲。

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薇薇安·嘉辛·佩利曾花了一年時間,帶領幼兒園的孩子共讀李奧尼的全部圖畫書作品,除了閱讀,她還與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學表演,甚至與故事作者李奧尼通信,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共讀繪本的一年》(The Girl with the Brown Crayon,1997)以進一步了解。

誰在天上撒雪花?誰融化地上的冰塊?

誰會把天氣變好?誰又會把天氣變壞?

誰讓四葉幸運草在六月里生長?

誰熄滅了陽光?誰又把月兒點亮?

是四隻小田鼠,他們都住在天上。

是四隻小田鼠……就和你我一樣。

一隻是小春鼠,打開雨露的花灑。

跟著來的夏鼠喜歡在鮮花上塗畫。

小秋鼠跟來時帶著小麥和胡桃。

冬鼠最後到……冷得直跺小腳。

想想多幸運,一年四季剛剛好?

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

——《田鼠阿佛》

| 最後附上李奧尼已出版的圖畫書目錄 |

- An Extraordinary Egg, 1948(《一隻奇特的蛋》)

- 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1959(《小黃和小藍》)

- Inch by Inch, 1960(《一寸蟲》)

- On My Beach There Are Many Pebbles, 1961

- Swimmy, 1963(《小黑魚》)

- Tico and the Golden Wings, 1964(《蒂科與金翅膀》)

- Frederic, 1967(《田鼠阿佛》)

- The Alphabet Tree, 1968(《字母樹》)

-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 1968(《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 1969(《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 Fish is Fish, 1969(《魚就是魚》)

- Theodore and the Talking Mushroom, 1971(《西奧多和會說話的蘑菇》)

- The Greentail Mouse, 1973

- A Color of His Own, 1975(《自己的顏色》)

- In the Rabbitgarden, 1975

- Pezzettino, 1975(《佩澤提諾》)

- Parallel Botany, 1976

- Flea Story, 1977

- Geraldine, the Music Mouse, 1979

- Mouse Days: A Book of Seasons, 1981

- Für Katzen streng verboten, 1981

- Lets Make Rabbits, 1982

- Who? , 1983

- Where? , 1983

- When? , 1983

- What? , 1983

- Cornelius:A Fable, 1983(《鱷魚哥尼流》)

- Its Mine! , 1986(《這是我的!》)

- Nicolas, Where Have You Been? , 1987

- Tillie and the Wall, 1989(《蒂莉和高牆》)

- Frederick and His Friends: Four Favorite Fables, 1989

- Matthews Dream, 1991(《瑪修的夢》)

- A Busy Year, 1992

- Mr. Mc Mouse, 1992

- Lets Play, 1993

- Six Lionni Favorites, 1995

註:附有中文書名的為國內已引進作品

?

作者: 王謙悅,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從事組織規劃與人才發展工作,持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受訓CBT(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師。熱愛閱讀,創辦有「謙謙悅讀」公眾號,擅長透過故事表層,剖析繪本對兒童人格發展的深遠影響。

版式設計:山伯語魚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繪本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