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說中國文化才能避免Dead and Gone
「中國實為一文化體而非國家。」 - 羅素(B.Russell)
「文化」從來都是有遠見企業的有力武器,但它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Dolce & Gabbana正在經歷的這場風波中,對中國「文化」的傲慢態度最終把這個擁有多年歷史的品牌推向「斷頭台」。同時,讓一支講述中國「筷子文化」的短片在五年後刷屏。
「昨晚我正在家裡煲劇,突然就有電話微信告訴我「筷子篇」刷屏了。」主創孫濤告訴胖鯨智庫。實際上,這則視頻早在2014年就通過春晚平台播放。來自央視春晚的要求是「一則能讓全國14億百姓產生情感高度共鳴的短片。」「那時引起的效應和討論實際上比這次要大很多。」
做出這條片子背後,是孫濤及其團隊對中國文化及品牌如何運用中國文化的經驗與洞察。於是,就有了這次胖鯨智庫與孫濤和陳佳祺的這場對話。
孫濤,創意合伙人,馬馬也
陳佳祺,總經理,馬馬也
王婧,首席知識官,胖鯨智庫
Dolce & Gabbana的「起筷吃飯」問題在哪?
孫濤: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一個相互曲解的過程。都是帶著自我認知去看對方,時至今日文化鴻溝也並沒有被消除。比如我們現在去紐約唐人街,中餐館的菜也跟中國吃到的不一樣。同時可以理解的是,國外時尚品牌要有突破性的表達,它不可能做出中規中矩的呈現。但這次Dolce & Gabbana在表達語境上產生了問題。同時視頻沒有照顧到更多中國大眾所處的情緒狀態。中國消費者是敏感的,這種自覺的維護是一個自我認知的趨同性。
王婧:我們內部也討論了這個事情,它為之付出代價的點叫做「傲慢」。這有兩個層面,一是視頻的呈現方式如孫老師說的忽略了中國大眾的情緒狀態;另一種傲慢在於,作為一則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視頻,卻沒有花足夠的精力去了解這個市場現在的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什麼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被接受的。
TAG:品牌公關 |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