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說茶1001夜之27 老生常談——烘青與曬青
我們從原理上上講,所謂曬青與烘青之爭,先要搞清楚爭的對象,太多的人把大廠的普洱茶歸為烘青茶,為這一點,已經無數次講解過了,但大廠一直沒有給我付解說費。
烘青與曬青之爭,烘和曬,操作的對象都是鮮葉,意思是對鮮葉,在殺青揉捻後,是晒乾還是烘乾?多數普洱茶廠,都有烘房,這裡的烘乾,是毛茶在加工成緊壓茶之後,用烘乾的方式來乾燥,這個並不能構成烘青茶與曬青茶的區別,許多愛好者對於烘青和曬青的混淆主要在這一點上,事實上,很多茶葉論壇上出現一些所謂老茶客,或者某些台灣大師,去了茶廠後,如獲至寶,到處宣揚大廠在做烘青的普洱茶,以吸引注意力,實際卻對茶葉的加工一知半解。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了,烘青與曬青其實差別很大。曬青其實是很簡單的工藝,就是在殺青揉捻後用日光乾燥晒乾而已,這個溫度是不高的,但很多人又質疑曬不幹,我想請諸位去熱帶,在西雙版納山上曬一下太陽,正常情況下,三個小時足夠曬得很乾,很乾了,不要說是攤開了曬太陽,就算把人放在日光下曬,也能晒成人干。有幾個茶油去過了勐海,我已經帶他們去享受了日光浴,不會有人能經受得住20分鐘。要做烘青茶,這個就很麻煩了,曬青,把揉好的茶攤開在篾席上日光下乾燥就可以了,而烘青,大致說來,有兩個方式,第一是人工的方式,第二是機器的方式。
人工方式就是放火爐上烘,細節上我不說了,只說時間,大約要1個小時左右烘乾,期間要翻動幾次,而且要防止煙味。機器烘乾,有專門的烘乾機,大約10分鐘烘乾,那個烘乾機,在景邁地區很多人家都有,因為同時也可用於製作紅茶。烘的方式,主要是利於提香,讓香氣上揚,由於香氣容易揮發,導致茶質下降,所以烘青茶不利於保存。從原理上講完,再從外觀上來分析,相對來說,烘青茶外觀比曬青茶漂亮得多。同樣的鮮葉製作成烘青和曬青,明顯烘青茶,會白很多,芽頭看起來白白的,而製作成曬青的話,芽沒有那麼,整個外觀會顯得黑一一些,為了方便個大家實物對比,看下這個雲南最高基本的綠茶,全芽做的毛峰茶,大家可以比較。
因為全部是用芽製作的,所以香氣會很好,所以我很奇怪有些人的怪癖,居然要把普洱茶想法做得適應現喝,那不如直接做成綠茶算了。我個人感覺喝起來,曬青的毛茶,怎麼都沒有綠茶好喝,普洱茶的價值本身就在於存放後的變化。從外觀上看,曬青和烘青本身就有很大區別,從口感上看,差別就更大了。其實,我一直覺得說曬青和烘青的區別非常難,正如要解釋為什麼1+1為什麼不等於三 一樣的難。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區別就是這麼明顯。
但我也確實看到很多非雲南茶商做的創新,把鮮葉搞來搞去,去除苦味澀味,搞了很多新工藝,其實他們不知道,雲南人本身不怎麼喝普洱茶的,他們的所謂新工藝,遠不如滇綠好喝。至少90%的外地茶商不知道雲南本地人是喝綠茶的,想當然以為應該喝普洱。事實上,我個人幾十年的感受,最受歡迎的雲南綠茶應該是不到10元半斤的大渡崗綠茶,起碼我從小家裡一直喝那個茶,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下滇綠,仔細聞葉底,以後不要再談普洱茶的所謂烘青問題了,這個本來就不是問題,普洱茶里有少量用烘青茶的做的,那個是屬於不良商人,把過期綠茶壓製成餅,非正常,這裡不做討論。烘青茶由於在鮮葉階段,已經高溫處理,導致整個物質結構已經變化完畢,所以沒有轉化空間。這裡,我想還是用簡單的道路來說明,比如甘蔗,你慢慢啃,是甜的,可是如果這根甘蔗已經一次性榨過糖了,你再啃,肯定不甜,這個例子也許不貼切,只想說明,烘青茶是沒有後期轉化空間的。當然,剛才有群友問到,毛茶在加工成緊壓茶後的乾燥問題,我個人是不贊同高溫烘乾的,即便是烘,最好也控制在較低的溫度,能不烘就不要烘,烘對茶質還是有傷害的,何況,現在的茶廠,如果要趕單,完全可能用比較高的溫度幫你迅速烤乾出廠收錢,我推薦陰乾,但這個會需要較長時間的製作周期,而且,遇到下雨或者潮濕的天氣會返潮,加工周期非常長,慢,對於普洱茶來說,不會是壞事。請大家謹記。正如大滇推薦的普洱存茶法,小範圍內,高密度,密封保存,這不是一個最快陳化的方法,到卻是一個安全可靠不會存壞的方法。
推薦閱讀: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