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這麼幼稚!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青葭老師的指點,從知乎問題「年輕人有哪些典型的幼稚病?」中的一個答主「毛豆」的回答而來。
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老太太一言未發,待翻譯翻完最後一句話時,她說:「你當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你想,並沒有一支槍在那裡抵著你。Next one.」 然後她就不理我了!!!轉頭去回答下一個問題了。
Boing! 當我從震驚中清醒過來後我意識到我剛剛聽到一句極度深刻的話,一個新的世界即將由此展現。
一個年輕人未必幼稚,但是一個幼稚的人心裡一定住著一個沒有力量的小孩。
我甚至能清楚地感知到聽到老太太那句話的一刻,我心裡的那個原本雙手抱膝耷拉著頭蜷縮著坐在角落裡的小孩,猛然間抬起了頭。那個心裡從某個年紀就被凍住的、從此不再長大的小孩,在那個瞬間被現在已成年的我看見。
兒童的敏感脆弱在面對成人世界時的無力感,往往演變為成年期的各種防禦機制 - 除了極少數的幸運兒,不設防的心靈無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來:
超理性(故作成熟)- 通過濫用概念或沉浸在一種不合邏輯的行為理論中,而不必面對自己的感受;
轉被動為主動(冷暴力)- 「你不能拋棄我;我先拋棄你!」,我控制自己的受害;
戲劇化(作)- 在言談中注入大量情緒以緩解未被注意的衝突;
幽默 - 用開玩笑的方式來避免痛苦的感受......
理想化 - 過於看重某人,為了不體驗到失望或減輕因為自己的缺陷而引起的羞愧感......
絕大部分防禦機制的使用都可以表現為適應性或不適應性。兒童、青少年、年輕人、成年人,纖弱的自我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緩慢地不斷加強。如果沒有意外,我們幾乎會自然地學會一個成人應該具備的捍衛自己精神領地的能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幾乎就等於心理的健康。
但是,不幸的是,有一些人,由於成長的道路坎坷(逆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法被比較),使得他們在成年後還持續地使用早年學到的低級而落後(但曾經在某一階段保護了他們)的防禦方式,這使得他們的內在小孩彷彿被凍住一般,無法學會更加高級而先進的手段,進而一生處在內心的角力與掙扎中。換言之,一個人使用哪些防禦機制,直接呈現了這個人的人格強度、穩定度和成熟度,籠統地說就是心理健康程度。
情感的關閉就像呼吸一樣。人們通常不會意識到這些調節機制,但事實上人們也可以有目的地掌控這些調節機制。覺察,就是有和沒有中間的一扇門。
覺察,在心裡的小孩和成年的我之間穿梭往複,它讓內在小孩的纖弱被看見,被給予機會用成年我的知識、理性、意願和決心去暖化她、營養她、強壯她。「我當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我想。並沒有一支槍在那裡抵著我。」
我反覆回放這句話。必須承認,這句話之於那時的我是一個接近真理的發現 - 原來我是有力量的,原來我就是力量。
最後也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也繼續自勉:「感謝你願意嘗試改變的發願」 -- 即使懵懂、做作、笨拙的發願也能幫助我們超越自己的極限。如果不是發願,我們恐怕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麻木、狹隘,而限制了自己和這個世界本來存在的諸多可能性 - 「你當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你想,並沒有一支槍在那裡抵著你」。
在我初讀這段文字的時候,囫圇吞棗,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聯想。直到青葭老師劃重點,說可以利用這個回答,去理解和回應很多學生的行為。我又點開這個答案看了好幾回,嘗試著結合平時遇到的學生問題,來理解。
First:
超理性(故作成熟)- 通過濫用概念或沉浸在一種不合邏輯的行為理論中,而不必面對自己的感受;
我上一篇提到的那個男孩子,平時的表現就是超乎尋常的成熟,尤其是對於一些社會潛規則的概念的偏執的理解,對於外部世界諸多苛責,但一旦談及他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他就會不自覺的岔開話題,逃避。
在最開始與他談話的過程中,我對於他這種永遠逃避自己存在的問題的做法非常不耐煩,時常會直接說出來「你現在就是在逃避問題,我們今天就是要解決你的這一個問題!」
但是說完,他還是會拒絕解決問題。顧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看自己。後來我感覺到這樣不是個辦法。就想要從幫助他培養成長型思維入手。即告訴他,人是在成長的,你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改正。我們有能力去做出一些改變。並舉出一些他身上變化的細節,效果比之前要好。
Second:
轉被動為主動(冷暴力)- 「你不能拋棄我;我先拋棄你!」,我控制自己的受害;
這個問題在一個男孩子身上存在。極度敏感,極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成績——因為(他覺得)大家會用成績看他。有一次他和我鬧脾氣,就是因為他到辦公室問問題,我批評他不夠細緻,這樣只能考70分(他的水平應該是90分),於是他轉身就走,並在接下來的一天內,在上課的時候不看我,不聽課,擺黑臉。
過了一天以後,我再找他聊天,他說他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害——我居然覺得他只能考70分。於是他決定不要理我。(控制受害)
我哭笑不得,我說我這個話只是希望你不要太過驕傲,能謙虛地去看問題。他卻會把我的言語定性為對他能力的定義。他說,平時他和同學相處也是這樣,別人稍微說一點不好的話,他就會覺得是在批評自己,看不起自己,於是很生氣,不再理他。(其實他自己也是有意識到是自己過於敏感,但他說自己無法控制)
我只能嘗試著告訴他,不要這麼敏感,多用善意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言行舉止,不要什麼都想到最壞的方面。此後,他依然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但不會出現像上次那種比較嚴重的冷暴力,可能過個一兩節課,自己就想通了。
Third:
戲劇化(作)- 在言談中注入大量情緒以緩解未被注意的衝突;
這是一個語言與行為都非常誇張的男孩子。有演講才能,因為很擅長通過誇張的語言和情感來渲染氣氛。甚至在作為語文科代表,在講台上帶讀的時候,都會有各種誇張的動作和行為,比如坐在地上,扭曲身子等等,以此來吸引大家的眼球。還會在教室打籃球。
我一度感到非常惱火,而且撤掉了他的語文科代表,跟他說,不要這麼隨便。要知道在正確的場合做正確的事情。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在宿舍因為在熄燈前打籃球,與宿管老師起衝突後,態度及其惡劣。
我在找他談話的時候,也曾直面說過「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要通過這種誇張的方式來獲得大家的關注」。但他的表情是很拒絕的——我不應該這麼直接。他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多問題的,所以一開始我非常同情他。但是他出現這種行為的次數太多,「又沒有一支槍抵著你」,我希望能真正解決他的問題。會嘗試從引導他,不要太多在意別人的關注,而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入手,在合適的場合下作出合適的行為。
班上像這樣的男生還有一個,基本上是一顆葯就管幾天用的狀態。要反覆的提醒,但沒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我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無法覺察到自己行為和語言的不恰當。
我曾經問他:「你知道這樣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嗎?(上課的時候大聲插話,開無意義的低級玩笑)」
他是真的不知道。
他們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沒有力量的小孩。他甚至沒有意願想要做出改變。
通篇文章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
「你當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你想,並沒有一支槍在那裡抵著你。」
這句話可以對很多學生來用:懶惰、講小話、說髒話、不合適的行為——又沒有槍抵著你。甚至對於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拖延,晚睡等等,也是一樣的。
我當然可以控制我自己。我是有力量的。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