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專欄:我做不好是因為我做不了主

2018,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像都過得挺疲倦的。

讓人煩惱頭疼的工作,賬面上貧瘠的數字,乏善可陳的個人里程碑事件,或者處於一段不那麼讓人滿意的親密關係之中……

人們談論經濟寒冬,談論互聯網變著花樣的裁員,談論那些互聯網奇蹟的消融和瓦解,唯獨,我們很少去談論「自己」。

Momself在2018年做了一個價格又貴,用戶體驗又很差的線下課程,叫做「人生實驗室」,專門為那些談談「自己」的人,提供一個深度探索的線下空間。

出乎意料的是,它按照一種不可能的招生和開班節奏,在2018年改變了300多人的人生軌跡,卻意外地在年底的時候,伴隨著經濟下滑的大趨勢,停產了。

人在面對低谷的時候,才會深思「我」到底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底要做什麼。

從低谷中反思,然後崛起,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次的經歷。

主動喊停之後,我們最終去向何方?更重要的問題,除了喜不喜歡自己以外,還有:

你這一生,想要成為怎樣的人?2019年,你想做什麼?

作者:李松蔚

文章:《「我做不好是因為我做不了主」| 新的一年,從理解什麼是「做主」開始》

我們計劃要做一場跨年的人生實驗室。跟一個財經頻道合作。我想好的主題叫:冬天來了。這個題目跟季節吻合,也有一點對經濟形勢的暗喻。

我想是時候聊一聊冬天了。

後來收到了平台的反饋。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在機場等飛機,接到崔璀的電話,說對方覺得題目不好,過於沉重,不利於招生。有沒有更積極一點的?

猶豫了一下,我對崔璀說:好吧,換一個。

我們在工作群里發起了討論。等我從航班下來,討論已經有結果了。最後定下的是一個足以放到機場書店裡的題目,叫做「預見不一樣的影響力」。

通知發出去了。那個平台只有很少的人報名。

因為報名人數沒有達到舉辦條件,我們停辦了這一期人生實驗室。顧問對此倒是有些心理準備,但負責組織和運營的團隊很沮喪。我在想怎麼安慰他們,想到的一個說法是:我們想做的是「冬天來了」,而它之前已經被叫停了。

也像是一個隱喻。一語成讖。

但這樣說,被叫停,好像跟自己無關一樣。

它是一個被動的句式。其實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里,我本來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就在那個機場,就在我接到那個電話的時候。我知道已經有一些事情發生了。但我猶豫了一下,什麼都沒說,我說的是:「好吧」。

這是我主動做出的選擇。我的決定。

我後來反覆回想,當時我本應該做什麼呢?

不是立刻妥協,但也不是一意孤行地堅持:不行,必須按我的想法組織這一期!最好的辦法是去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平台不會平白無故地提意見,他們是最接近市場的人,一定是從裡面嗅出了某種不受主流市場歡迎的味道。

我需要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必在堅持和妥協之間二選一。如果存在問題,這個問題絕不是改一個名字就能解決的。

——這個小小的衝突背後,反映出我的設想和市場(由合作平台反饋而來)的接收程度之間,是有距離的。

聽聽這句話:你想做的事,跟市場有距離。

你看,這不就是終極答案嗎?一個嚴肅的,接近本質的答案,早在結局發生之前一個月,命運之神就已經假手於那個電話,劇透給我這一點。

只是我匆匆結束了那個電話。

這樣說顯得有點悲劇色彩,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大,損失並不嚴重。我也絕沒有想哀嘆「我做了一件很棒的事,可惜沒人欣賞」的意思。這件事情被我看成是一個提醒。

它提醒我:任何時候你感覺不被理解,都絕不是只有「堅持」或「妥協」兩條路可選,要從合作的角度看待雙方的差異,然後積極溝通。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為了多一點的溝通。

正好做這個項目一年了,也聊一些我的感想。

「人生實驗室」這個項目,是借鑒團體諮詢的形式,策劃的一場小型深度體驗。從策划到執行的這一年多,很多人希望我用一兩句話介紹這個產品,我說不清。勉強說的話就是:這是一個讓你體驗一下「自己」有多麼重的產品。

出發點很簡單:在這裡,人要為自己做主。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人要為自己做主,我們都知道啊,又何必巴巴地從全國各地趕過來,專門聚在一起?難道非得在這裡才能體驗什麼叫「為自己做主」?——話是這麼說,但我們真的為自己做主的時間,少得可憐。

每天要上班,要盯著KPI的數字發愁,一個項目完了又有一個項目。下了班要加班,要陪客戶,要帶孩子去各種興趣班,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一下,還時不時地盯一眼手機,看有沒有錯過什麼消息……

這些事是你「自己」想做的嗎?你有過選擇嗎?

這些話說起來就扎心了。但每個成年人恐怕都有過午夜夢回,捫心自問的時候:我怎麼就稀里糊塗把日子過成了這樣?處處是惹不起的人和事。

但我並不是引導大家去抱怨這樣的生活。剛好相反,我更希望大家想一想:如果給你自由呢?如果沒有人為你做主,由得你選擇,你想不想要?

比如說吧,你去上一個課。你問老師:「今天我要學什麼啊?」教室里唯一那個長得像老師的人說:「不知道,我不是老師。」這時候你是什麼心情?是歡呼雀躍「太好了!沒人管我了」呢,還是說:「呃……那老師在哪裡?」

你是需要一個老師的,對不對?

如果真的,真的沒有老師呢?這就是人生實驗室。

做了一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很難。

每期幾十個人,就是幾十份的壓力。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想像那個壓力是何等的沉重。「不就是自由嗎?自由有什麼沉重,那是最輕鬆的事了」,如果你這麼想,你說的自由就像是單位放幾天假。

你很清楚,放完假還會回去上班,會有人安排好一切,連這個假期也是被人家安排的。所以你可以盡情地享受。

而真正的自由是什麼呢?

那種感覺,約等於你在兩份工作交替的間隙。你不知道接下來去哪裡上班。你閑得很,心裡也慌得很。你要做什麼?都可以。去這裡看看,可以;那裡搞點事,也可以。

但是你怎麼做都有點慌。你為什麼做出現在的選擇?誰讓你非做不可嗎?沒有人。沒有人替你承擔這些責任。這個選擇對你有哪些好處和代價?不確定。別人會怎麼看你?是理解你,還是視你為異類?都有可能。

《肖申克的救贖》里的老布,在他終於離開監獄獲得自由之後,選擇了自殺。

你是要向左,還是向右?要飛翔,還是墮落?

你說那些選擇太難了,我不想選擇,我什麼都不做可不可以?但那也是選擇。

你什麼都不做,在別人看來也做了什麼。

所以啊,每一次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混亂。幾十個人聚在一起,我們儘可能保障在這段時間和空間里,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自由。對他們的言行,除非極端事件,否則不但不干預,甚至連言語和神情都盡量剋制。那樣會發生什麼呢?什麼都有可能。

甚至有人罵我,打我,在我身上惡作劇,我盡量保持不動。

在那些時候,我心裡會有個聲音說:

看,這就是自由的重量。

面對這個重量,有人選擇戰鬥。他們憤怒地衝到我面前,說:

你不是心理學家嗎,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你能不能告訴我接下來要怎麼做?!

有時候甚至是惡意的推測:「你們是不是在惡意斂財,我要去投訴!」

戰鬥還不是最傷人的反應,說明他們至少還有慾望。還有一些人的態度是迴避。

他們用一種平淡的態度告訴我們:「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挺好的,什麼都好,工作也滿意,家庭也和睦。你們給我的自由沒有意義,我不需要它。」

這些反饋有時讓人挫敗。對一個商業產品來說,幾乎就是不可承受的。每一個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的人,包括團隊內部的工作人員,都真誠地建議過我:

現在不是一個好的產品形式,或者還是以講課為主吧?你把這些內容講出來,用一套PPT包裝一下,幾個精心設計的遊戲,氣氛嗨起來。一次招收幾百個學生也沒問題。交的錢少,賺的錢多,大家接受起來也歡喜,其樂融融。

我其實也同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看起來「什麼都沒做」的活動,恰恰是成本最高的。——我後來已經不太管成本的事了,所有的計算都讓人頭疼:

為了幾十個人有最好的體驗,同時需要十幾個人的團隊提供服務,租下十幾塊不同的場地。每一樣支出都無法節省。

為了控制成本,顧問老師在酒店只好兩個人合住一個標間。

工作人員跟場地方打時間差:一場活動結束之後,立刻把會場復原,用於其它活動,半天之後再重新布置好,可以節省半天的租金。

以這些顧問老師的資歷地位,連同我自己,花同樣的時間講兩天課,不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嗎?一個老師,一塊場地,少量工作人員,更多的學員。

相比之下,「自己」是多麼奢侈的一個需要呢?

但偶爾我有了這種想像,就會被一些參與者的反饋所打消。每一期,都有一些人告訴我們,通過這樣的組織形式,他們才第一次理解了為「自己」負責是怎麼樣的一件事。乍一看很輕快,真正面對的時候很辛苦。

他們感謝我們頂住了壓力,讓他們直面這份辛苦,從而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表現在生活中,就是他們做出了改變,把生活中的某個部分,變得更像他們想要的樣子了。

或者說,辛苦過後,他們活得更順了。

甚至在活動結束後的幾個月,我們還會陸陸續續收到這樣的反饋。有一些一開始不理解的,心懷憤怒的學員,也開始承認那些憤怒是有意義的。

我們把所有人聚在一起,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在彼此身上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開始交流,交換,從別人身上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等待這些被安排好。他們意識到,即使沒有人為自己負責,自己也是可以有力量的。

當更多人為自己所用,每個人都是有力量的。

雖然很辛苦,但在我心目中,這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有自由,有權利,有彼此。可以在生活中以更主動的姿態做出選擇,影響別人,成就自己。我們聚在一起,從面面相覷開始,也許會怒吼「為什麼沒人管我」。但是慢慢地,我們會摸索出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去安定,去建設,做一些讓彼此變得更好的事。

所以每一次,當有人建議我改成講課的時候,我都說,謝謝,但我覺得現在這樣更有意思。這也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做了選擇就要承擔責任。

我也在試圖理解平台帶來的反饋。

我猜,也許「冬天來了」會讓人感到負面,是因為我們把自我描繪得太冷清了。追尋自我很難,但好像我們只強調了艱苦,這個產品形象已經被預設成了潛在的二元對立:要麼逃避責任,要麼就只能苦哈哈地為自己負責。

如果只有這兩種選擇,那的確怎麼都選不好。

如果理解到這一層擔心,也許我們就會更強調它帶來的積極作用:更高的自信,更多的合作,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影響力,更舒展的生活。

在面對那個電話的時刻,我也處於二元對立,要麼就只能妥協,要麼就堅持自己的選擇。但其實有第三條路,第三條路就是溝通。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也說明我想做的是什麼。

它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對立。我們堅持自己從來都不是為了反抗什麼,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變得更好。我們合作,擁抱更大的世界。

我們將與贊助商合作,與視頻平台合作,與投資人合作,我們也會與你合作。

我們試圖理解不同人的需求。2019年,我們將做出一些調整,讓「人生實驗室」為更多人提供他們需要的好處。

我們會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價值感的概念,因為看見了自己,就可以更好地與別人相處。我們會在團體中探索合作、創造,領導力,讓每個人通過成為自己而受益(同時也惠及其他人)。

我們會做更長程,更趣味的的探索,在形式上讓它更溫和,而非一種嚴峻的刺激或挑戰。通過這些方式,我們把這件事做下去,讓它走得更長遠。

我們一直都說,在人生實驗室里,所有人都在改變。

而這裡的所有人,也包括人生實驗室自己。

改變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但改變之後也讓人期待。既然冬天來了,我們正好需要一些時間。圍著火爐坐下來,聊一聊,為春天做一點儲備。

2019,我們會越來越愛上自己,重新出發~

歡迎你關注《人生實驗室》實驗員皮皮微信:momself8,了解詳細課程信息,或者只是聊一聊「自己」。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生活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