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狗十三》:女性、成長、青春期

先做個提要給沒看片的朋友,愛因斯坦是電影中13歲的女主角李玩的狗。這篇影評有三個部分,分別是 「女性」、「成長」、「青春期」。

我先用劇作五幕劇拆解方式展開給你看。序幕,第一鏡李玩先是說了自己的願望,然後有一個咧嘴動作,我們看到了戴著牙套的牙(從這裡開始就在意指被管制的青春)開篇三個鏡頭看水準,從景別和運鏡不見得多牛,但卻是深扣主題,第一幕的激勵性事件:30min狗丟了。33min第二幕開始,60min第二次激勵性事件:被父親暴打後妥協不再鬧了,不再提找狗的事兒。98min第三次激勵性事件出現,愛因斯坦咬傷了弟弟,所以大人要把它送到狗肉店(這背後其實也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接著是第三幕,三次反轉:1、101min 從小喝牛奶就吐的女主開始努力適應喝牛奶。2、117min 得知愛因斯坦去了流浪狗中心後沒吃東西所以死了,李玩居然釋然了。3、120min 李玩不想再認回愛因斯坦了。高潮戲是115min 李玩吃了狗肉。尾聲,最後一個鏡頭,看著弟弟也是喝牛奶會吐,他不想滑冰卻被逼著滑。梳理下來你會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女性成長的故事。

關於成長,我先分享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父親每三天給他10塊錢去買一包煙,同時有1塊的零花錢。小男孩發現要是一次買一條煙10盒可以便宜10塊。於是他忍受住各種零食誘惑攢夠了90元買了一條煙,然後隔三天給爸爸一盒。不久後父親發現了,沒收了一條煙還打了小男孩一頓。從此一個懂得「延遲享受」的品德、具有天才商人思維的小男孩被扼殺了。

只活了27歲的詩鬼李賀,有句「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道盡了少年成長的不易。人們都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那女孩富養的真諦是什麼呢?

那就是不要扼殺她對愛的期盼、執著,尤其不要讓物質的東西羈絆了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試想一下,一個單親小女孩住在爺爺奶奶家,只有一隻狗作為感情陪伴,走丟後,家裡人不但沒有努力幫她去找狗,反而想讓她承認另一隻狗就是自己心愛的那隻。這種被強行給予的愛真的能算愛嗎?當李玩有了弟弟之後,她親眼看著父親處理事情的雙重標準,也會讓她懷疑自己到底是否在「愛」中成長。而從弟弟的角度,在大人的飯局中他從睡意朦朧中醒過來,還要強行表演才藝背《三字經》,以應和父親是張總詩書傳家的知音;影片結尾,他練滑冰時流淚不止請求大人幫忙,卻只能在一次次摔倒中自己學著爬起來,也是讓人對小小年紀的他十分同情。

這種種的一切都凸顯了成長的主題,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家長與子女交流很重要的典範。我甚至覺得多年後等我有了女兒,我也因此學會了和她怎麼交流。

相對於別的青春片灑狗血的故事,《狗十三》能夠感動大家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太真實。在《狗十三》的劇情中,高放把李堂、李玩的名字先後紋在身上,以示對心愛的人的重視,雖然很傻但心是真的,這就是青春;無論是李玩額頭上的幾顆青春痘,還是她在鏡子前撩起睡衣觀察自己發育中的胸部,這也才是青春;還有被父親強行更改興趣班、英語演講比賽緊張被全場笑等等情節,《狗十三》不以懷舊戀愛為主線,而是細膩描繪了青春期里那些平凡常見的點點滴滴, 所以才能引人入勝、讓人感同身受。

密封五年,《狗十三》終於亮相大銀幕,就像電影中李玩闡述的「平行宇宙」,電影是我們人生之外的另一個宇宙,希望我們看完那個宇宙的故事,能讓那些傷痛,不在我們這個宇宙上演。

推薦閱讀:

TAG:青春期 | 女性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