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千克身價高達幾十萬,冬蟲夏草到底是食品?藥品?還是保健品?
「身份」撲朔迷離,命運數度「反轉」,背後閃現各方利益角逐,但並沒有妨礙它成為中草藥里炙手可熱的「明星」。
冬蟲夏草,它也稱為冬蟲草,屬於蟲草的一種,是麥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冬蟲夏草之所以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傳說中它具有非凡的抗癌功能。
近日,冬蟲夏草包括其產品中的價格之「王」——極草,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食葯總局」)公開批評,利益相關各方爭辯不休,輿論一度甚囂塵上。
我國關於冬蟲夏草的記載最早見於清代吳儀洛1757年著就的《本草從新》:
「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則復化為蟲。」
此後,多種中醫書籍都記載了冬蟲夏草。
在中醫古籍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是葯,諸如指甲、灶灰、糞便都是葯,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功效」。
蟲草酸被認為是冬蟲夏草的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但其實蟲草酸就是甘露醇——一種非常普通而便宜的化工產品,被廣泛用於食品、藥物當中,一千克幾十元而已。
在20世紀70年代乃至之前,冬蟲夏草還非常低調,與傳統滋補品人蔘和鹿茸相比,僅被當作「中藥三寶」里最尋常的一種藥材。
在野外,幼蟲被侵染又長成冬蟲夏草的幾率很低,因此天然冬蟲夏草資源很稀缺,人工培植也還沒有獲得成功,每年全國總產量僅80~150噸。
冬蟲夏草在公眾眼中第一次公開高調露面伴隨著另一個騙局——馬家軍。震驚世界的同時,馬家軍也一度被國際質疑服用興奮劑,馬家軍拿補品、中草藥作擋箭牌。除了大家記憶中非常熟悉的「中華鱉精」,還有冬蟲夏草。
因此,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蟲草零售價漲到了2000元/千克,上等冬蟲夏草價格則更高。最後作家趙瑜的報告文學《馬家軍調查》證實馬家軍確實是服用了興奮劑,隊員成績和「中草藥」無關。
2003年非典時期,蟲草正式步入「奢侈保健品」行列,計價單位也從「千克」變為「克」。
之後,在2007年時價格更是攀上了歷史性巔峰,其中每千克2000條規格的冬蟲夏草每千克高達20萬元。
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影響,蟲草的銷量嚴重受挫,當年均價下降了40%左右。2011年7月,蟲草價格超過2007年的歷史最高點,「西藏商城」顯示,2200條規格的冬蟲夏草批發價18.2萬元/千克,而1800條規格的則達到21萬元/千克。此後,冬蟲夏草價格一直穩中有升。
炒家囤貨也是蟲草漲價的一大原因。從蟲草產區到消費城市,多級經銷商層層囤貨、層層加價。一些買家常年駐紮在青海西寧,在合適的時機出手購入囤貨。
儘管冬蟲夏草的身價一路飛漲,但它是食品?藥品?還是保健品?其身份撲朔迷離。
早在2016年,原食葯監局就曾發布《關於停止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
同樣在2016年,原食葯監局還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其中明確提出: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結果顯示,砷含量為4.4~9.9毫克/千克。
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 毫克/千克,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此外,市場上的冬蟲夏草品質參差不齊,少數商販魚目混珠,以次充好,大家也應格外小心。比如,冬蟲夏草的中藥飲片由蟲體與相連的菌座組成。
辨別時要注意以下3點:
1.看形狀
冬蟲夏草體型如蠶,一般只有一條「草頭」,極少有多分枝「草頭」的蟲草,「草頭」基部較粗,末端漸細,長度在0.1~4厘米。
2.聞氣味
真品有自然的冬菇香氣或略帶腥味,偽品一般無氣味。
3.泡蟲草
真蟲草用開水浸泡,蟲體和菌座緊相連,不脫落。假蟲草用開水浸泡10分鐘後,假菌座會開始脫落,與蟲體分開。
自始至終,被捧上天的冬蟲夏草是否含有有效成分飽受專業人士詬病。綜其一生,不過是一個「中國式」騙局罷了。
更多內容,請在微信搜公眾號:苗方春生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保健品 | 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