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掛名潛規則盛行,青年科研人的權益如何維護?

本文匿名作者曾經就職於英國羅素大學集團(由牛津、劍橋在內的24所英國頂尖大學組成)旗下的大學。

撰文 匿名

編譯 徐寒易

科學家本應是極為誠實和客觀的人。行為不端或者歪曲信息可以終結一個科學家的職業生涯。但在一種情況下,科學家可以撒謊:謊稱自己是一篇論文的作者。

研究人員常常在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論文上署名。一般來說,學術職業等級越高的人,這個問題就越嚴重。學術圈「不發表就完蛋」(publish or perish)的箴言道出了事實,不少教授和科研團隊領導們把它當成正兒八經的信條。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你的論文越多,職業生涯就進步得越快,就能從科研資助機構得到更多的經費。這意味著你可以雇更多人,這些人可以發表更多讓你署名的論文,讓你的事業更上一層樓。許多知名教授的團隊都非常大,以至於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每個項目,無法保證他們對每篇論文都享有署名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會這麼做。

論文署名,有多少「假作者」?| 「來聊」精選 -領研網?

www.linkresearcher.com

根據我所在的大學的規定,我的許多論文的作者欄里都不應該有我的導師。但我還是署了他的名,因為他要求我這麼做。

我的教授權力不小,如果我拒絕他,就會限制我的職業發展。他可以拒絕為我的項目分配碩士研究生,這意味著我的人手會更少;他也可以拒絕提名我為獎項的候選人;如果他受邀為一個知名期刊寫綜述,或是受邀成為某一特刊的編輯的話,他可能不太會讓我和他合作。不幸的是,作為科學家,所有這些事都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時候,有教職的人更看重的是這些事,而不是把科研做好。

據我所知,許多世界頂級大學的教授會把朋友的名字署在論文上,他們認為,不久後朋友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桃李相報。我論文上的許多作者對論文的工作一無所知。我認識的一個博士生的研究被歸到他實驗室的一個博士後的名下,但是他什麼也做不了,因為他的團隊領導和這個博士後一起做了假。我還認識一個研究團隊,這個團隊的學生投稿的論文是未經教授審閱的,教授更沒有對論文做出過貢獻。

諷刺的是,一旦你得到終身教職——這基本上是一輩子的工作——提升簡歷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從另一方面講,在論文里虛假添加教授的名字對年輕研究人員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年輕人亟需展示研究的獨立性。

我們需要改變學術體系,讓誠信、數據和結果成為署名權的衡量標準。

論文署名之戰:誰動了我的排名? -領研網?

www.linkresearcher.com

學術界需要對研究人員的名聲秉持更具批判性的態度。目前,成為科學家是科研人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你的科研可能很優秀,但是如果沒人知道你,你很可能在科研圈無足輕重;如果引用你的論文的人不多,你的科研看起來就會沒那麼重要。

最近一篇有點搞笑的研究論文證明,科學家能夠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出風頭的方式變得有名,即使他們的論文發表記錄並不出色。這意味著他們將受邀去許多會議上演講,這反過來會讓更多的人邀請他們去大學演講。這其實會讓強者恆強。

這就是關鍵的一環:名聲對科學家來說格外重要,但是這僅僅和你發表的論文數量(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要偷署名權)或者(在最好的情況下)論文的質量有關。但是,與之相比,人們似乎並不那麼在乎科學家是否有誠實或者嚴謹的名聲。然而,科學實際上恰恰關乎誠實和嚴謹。

我們已經破壞了科學的模式。我們想要名聲,但卻忘記了科學最關鍵的基礎。我指的是那些「最著名的」或者最有可能在學術界混出頭的人——研究委員會以及僱員。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如此迫切地想要在《自然》(Nature)上發表「性感的科學」的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媒體會對它進行宣傳,你的名字會在大學之外流傳開來。你會變得有名,名會帶來利。性感的科學的概念是另一個難解的問題。

面試小組和撥款委員會在評審簡歷的時候得多加小心,大學也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攘除悖德之行。一種辦法就是建立誠信工作小組,研究人員(特別是年輕人)可以向其匿名舉報論文掛名不實以及高級研究人員強迫掛名的問題。要注意的是,這一切不能對舉報者的職業生涯起到消極影響,並且還要對責任人施以嚴懲。

龐大的科研團隊,以及那些自命不凡的明星教授,對科學真的有好處嗎?一個更加合理的方案是,根據團隊領導能夠在每個項目的年輕科研人員身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限制科研團隊的大小。

這就要求給年輕人製造更多的教職;反過來,這也會平衡頭重腳輕的學術等級。另外一個方法,是讓教授允許團隊成員在其沒有對論文做出足夠貢獻的情況下,不用在論文上掛他的名字。總而言之,誠信這件事,要比發表的論文數量重要得多。

原文鏈接:

theguardian.com/higher-

推薦閱讀:

TAG:學術論文 | 學術不端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