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塊屏幕就可能改變命運!科技賦能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
近日,一篇名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火爆網路,引發人們關於教育資源及教學方式的討論。有人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是教育資源的共享,將優質教育資源帶到偏遠地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範圍。也有人對這種教學方式產生質疑,認為這種遠程教學的學習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無法解決學生課後答疑等一系列問題。科技的發展為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利用科技手段可以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據《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報道,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跟隨成都七中同步上課。這種教學方式讓缺少優質教育資源地區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不少學生因此改變了前途命運。據統計,全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總量超過1.8億。而其中有超過70%以上的學生分布在一二線之外的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教育受到地域和資源的限制,偏遠地區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程度高於發達地區。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創新帶來更多可能性。在線教育發展早期被稱為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利用視頻技術將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課程以視頻錄播的形式傳播至網路,創造了一位老師用一台電腦就可以向上千名學生授課的方式。從早期一節課程只有十幾分鐘的可汗學院到提供更多課程內容並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慕課,互聯網錄播課的形式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選擇。
與此同時錄播課的弊端也逐漸顯露,據《哈佛商業評論》報告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傳統慕課模式只有4%的參與者能完成課程,絕大多數學習者都因為自制力不夠而中途放棄。錄播課的形式對學習者的學習意願和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於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存在較大的挑戰。
互聯網移動技術的發展,使互聯網在教育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2016年是網路直播元年,不同於傳統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傳播形式,直播作為一種實時性、互動性顯著的互聯網內容傳播形式,在遊戲、娛樂等多個領域內得到發展。網路直播在帶紅一批網路紅人,引爆泛娛樂領域的同時,也使在線教育的上課形式發生新的變化。在線教育的學習形式也得到越來越多學習者的認可,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72億,較2017年末增加 1668 萬人,佔整體網民比例為21.4%,增長率為10.7%。
與錄播課程相比,在線直播課的形式具有更多的優勢,尤其是在K12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學習是一個老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直播課程的形式,有利於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顯著。此外,老師與學生之間真實的溝通互動,有利於老師對課程的掌控,了解學生的信息反饋,使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上課內容和進度。
錄播課的形式體現出隨時隨地學習的特點,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而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專註是一項很重要的學習能力。直播課的形式要求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學習,有利於增加學生聽課的專註度。在線教育進入成熟階段,為教育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學習體驗,除了直播課程外,課程還支持回放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來選擇課程回放的內容和進度。
課堂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但在課堂之外,還需要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預習、練習、測評、答疑等多個環節。除了主講老師在課上進行內容講解外,採用「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雙師模式,通過輔導老師,關注學生髮展的全過程。輔導老師作為連接課程和學生的紐帶,在課堂外與學生進行深度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前帶領學生預習,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除此之外,輔導老師在課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對一的作業批改,並針對學生情況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為學生進行答疑輔導。
TAG:教育 | 在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