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ile Design丨一個被中文翻譯——「紡織」耽誤的專業

諮詢或轉載請聯繫大菲哥微信號(Jolie_Y98)

剛好我今早聽了一則講「常識、科技、藝術」的音頻,我覺得非常適合用來形容「工業設計」和「紡織品設計」這兩個專業。也恰好最近有位經我之前家長推薦的孩子媽媽,就女兒選擇「紡織品設計(Textile Design)」這一專業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ce by Divakar Kumar

女兒喜歡紡織品設計,也有做出來一系列還不錯的作品,動手能力很強。但是媽媽擔心紡織品設計的就業問題,以及美國開設這個專業的大學也很少,傾向於讓女兒選擇適用門類更廣的平面設計專業。

藉由此機會,我願將我對「紡織品設計」的專業和就業解讀一起分享給一直以來支持我寫作的你們。

* 為統一起見,下文我都用「Textile Design」來代替「紡織品設計」。

1丨紡織品設計是什麼?

用羅振宇的話來說,「令人費解的事,往往也是認知資源的巨大寶藏。」也就是說存在的機遇也越大。雖然我不能篤定學習紡織品設計的學生100%就業都很好,但是我相信若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我們總會去主動地創造出紡織品設計與其他行業的鏈接,同時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去探索邊界。

而且Textile Design, 確實領域還很廣,就看我們是否能既掌握「常識」,又學到「技術」,還能做出「藝術」。

MICA學生的作品

△1.常識:即最起碼要明白「textile」一詞的概念,也就是紡織都牽扯到哪些對象。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紡織就是織物棉麻布料尼龍萊卡等,卻忽視了紡織首先來源於材料(Material),所以我們要想理解「紡織」一詞,就先得放開腦洞,肆意想像,材料都有哪些?

這裡我要推薦一個最笨但卻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大家在Google瀏覽器里輸入「Textile」, 點擊」Images」, 你們絕對會在看花眼的同時,感嘆「原來我們對textile的了解是這麼局限啊 ~」

一起看下圖:

以及輪軸圖(包含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科技:即掌握textile design的技術,比如針織、編織、梭織、蕾絲製作、提花、紗線製作、氈呢、3D列印、模型製作、圖案設計、納米技術、雷射切割、CAD, 紡織品裝飾等技術。

Parsons學生作品Damselfrau

△3.藝術:則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從材料設計美學的角度,做最終的設計,並運用在特定的商業領域或者藝術領域(這點我下面會講)。

比如蘋果vs華為手機,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這兩者都不弱,但當技術滿足了功能需求之後,人們就更追求「誰美買誰」。這也就是雖然華為技術強於蘋果,但學習藝術設計的我們就是更喜歡用蘋果。

再比如米其林餐廳vs普通餐廳,一方面是烹飪技術和食材的差別,另一方面則是在於藝術和外在環境的一場饕餮享受。把菜品當作一件藝術品來處理,讓食客在入口前後能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上都產生極致的體驗。

也如表演與音樂領域裡,優秀的人一定是能夠帶出層次感,觸及用戶情緒的人。放在textile領域,則是在理論常識和設計技術的基礎上,設計出極具藝術美感的作品,並把這些作品運用在時尚、工業、傢具、純藝術等領域。

The Lost World watercolor patterns by Teti Kartasheva

Man Made by Stephen Burks

總結:Textile Design, 是從材料、技術與設計美學的角度來做設計。Textile是關注整個思維的過程,看重的是一個整體。

2丨就業有什麼選擇?

談及textile,我們本能先想到的只有紡織,也就從紡織再聯想到只有服裝。不是我們有錯,而是確實一來國內學校對這個專業從開設到教學都很有限,二來我們也不會太多關注材料和運用,三來因為服裝門類很窄,就業競爭大,我們就覺得textile肯定就業更窄,不知道學完後出來能幹嗎。

所以我帶著大家一起認識下這些我們不會關注到的,textile在行業中的運用以及就業領域:

△1.時尚領域:時尚領域,不是只有服裝,還有配飾(如帽子、包包、鞋類、胸針等設計),珠寶等。服裝設計,是針對廓形來做設計,而服裝的每一季材料則是textile完成的。比如textile designer想將動物的元素用在面料領域,就需要先提取動物的形態,將形態設計成為圖案,並將圖案轉換運用到面料領域。比如Gucci, D&G, Hermes等對印花、紋樣的運用,比如三宅一生「褶皺」系列對材料的研究。

MICA學生的作品

Gucci Cruise 2019

只不過具體的材料是毛氈、蕾絲、絲綢,還是羊絨、滌綸等則是根據要服務的對象來確定。

2.工業設計領域:在工業設計(產品設計)領域,很講究顏色、材質與工藝,而這些正是textile所要掌握的內容,遍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車的內飾設計,以配合汽車的結構和外形,還有家電器械,也是textile應用的一大領域。

Interior Car Design by Raylene Zhang

Img by Abidur Chowdhury

3.傢具室內:窗帘、室內裝潢、地毯、傢具、廚具等。比如著名家居品牌Marimekko對印花的運用,一些燈飾、器皿、桌凳所覆蓋的材料表層都有textile應用的痕迹。

Flexile Customizable Textile Shelf by Aybars ?eny?ld?z

Marimekko家居設計

4.研究材料本身,把材料運用在軍事、醫療、科技、建築等領域,比如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Cornell―Fiber Science這一專業;比如醫療救護(如支架),太空領域(如降落傘、航天服等),比如人造皮膚等等。這個領域更為強調材料的性能,以及在理工科行業的運用。

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Ftech / Google Labs by Julius Manalo

5.藝術品:不為商業,只為用材料和技術進行藝術家個人創作思想的概念化表達,比如徐冰在《思想與方法》展覽中所展出的作品,比如北京僑福芳草地的裝置藝術等。

The Ninevites by Studio Carreras

Mitra by r.masha

所以,textile的學習內容和就業都是跨學科的,涉及藝術、建築、室內、工業設計,以及時尚設計的部分。特別是現在,更為看重textile與高科技、生物科技相結合的研究發展,讓學生們對textile有更多的組合式批判性理解。所以學習textile,既可以從事設計,也可以致力於研究。

3丨推薦院校

在選擇學校方面,家長們可能會因為美國開設的院校少,便擔心因前期選擇少而導致後期沒有發展的空間。其實還真不用擔心,因為一是有時候選擇很多,並不代表我們能夠做出好的選擇;一是若堅定院校目標,創作好作品集,就定會獲得心儀學校的錄取。

美 國

1○RISD(羅德島藝術學院):注重textile在純藝術和時尚領域的研究與運用。

RISD學生Michelle Dunbar作品Tension Jacquard Series

2○CCA(加州藝術學院):注重理論、歷史和創新結合,探討textile在純藝術領域的運用,有很多與歷史及當代問題相關的批判性課程,也會涉及到手工和數字技法的學習。

3○FIT(紐約服裝設計學院):注重textile在時尚、傢具、室內的設計與運用。

FIT Textile/Surface Design專業

4○MICA(馬里蘭藝術學院):對錶面、造型、材料和設計背後的意義有著極致的追求,介於純藝術和設計之間,探索手工做法和數碼科技,不局限於2D/3D的紡織設計本身,而是鼓勵學生將學習的內容融入到裝置、表演、視頻甚至是其他交叉學科的應用當中。

5○Cornell(康奈爾大學):注重textile在時尚、生物、化學、科技領域的研究與運用。

6○Parsons(帕森斯設計學院):不過只有研究生學位,是2018年才新成立的。探究textile在室內、時尚、建築、科技等綜合領域的運用。也是再次肯定了這是大勢所趨啊 ~

7○Cranbrook(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只有研究生學位,注重調研和探索,不為商業目的,而是希望學生們在形式與創新,在工業、室內、純藝術、建築、時尚等任一領域實現自我的表達。

除以上幾所學校外,還有SCAD(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堪薩斯州立大學、肯特州立大學等。

Parsons Textile專業

英 國

1○CSM(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

2○RCA(皇家藝術學院)

3○Chelsea(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CSM學生Sally Cheung作品

今天先講到這裡,也是乾貨滿滿。若有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的,再來跟我一起探究哦~

最後建議,利用好Google,多看作品,看得多積累的多了,就自然而然明朗了。

MICA學生Clarissa Iskandar作品Moremo


推薦閱讀:

TAG:紡織品設計 | 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 | 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