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姐夫李微信公眾號,作者:李國威
5月23日,埃森哲宣布同意收購總部位於上海的數字營銷公司「伙傳播」。
埃森哲這個老牌諮詢公司,近年來通過旗下埃森哲互動收購了創意、數字營銷、數字商務、電腦特效業務,長臂直搗營銷。
如果說,轉型中的媒體對營銷公司的搶劫尚不足掛齒,這輪來自諮詢公司的降維攻擊卻著實讓整個營銷行業震驚。
將來,營銷公司會不會淪落成給諮詢公司打工?快營銷時代,營銷公司的制勝法寶是否進化得足夠快?
先看一個案例。
一個化妝品品牌,基於對全球女性消費者的洞察,啟動了一個女性改變自身命運為主題的全球品牌戰役。
廣告片大受追捧,包括戛納金獅。
但是老闆和甲方的終極問題是,效果呢,銷量呢?
一個營銷技術公司的軟體,可以實時監測品牌的詞雲變化,比如快樂、分享、省錢、可依賴、暖心。 但是品牌主題、社交平台用戶的情緒、社會熱點事件關注的起伏,撩動消費者按下「購買」健的微妙驅動因素,這些事情的關聯在哪裡?
化妝品品牌投了廣告,贊助了綜藝節目,這家營銷技術公司在海量數據的茫茫大海中,一個叫前男友的詞突然跳了出來。
技術部門把這個詞交給創意小組,後者的直覺感到,相比「失戀後的女生」,「前男友」給人更多的話題想像。
創意和執行團隊連續加班熬夜,根據數據精選出幾十個女性KOL大號,加入內容合作,一個「前男友面膜」產品在狂轟濫炸的碎片創意和話題討論中,被推上了熱搜榜,百度百科出現了「前男友面膜」詞條,其定義是:
「前男友面膜,指的是這些面膜能夠幫你在15分鐘後皮膚煥然一新猶如新生蛻變一般,擁有由內而外的好氣色,吹彈可破的滑嫩肌膚,白裡透紅的細軟面龐。也叫氣死前男友面膜,讓他知道老娘沒你也過得好著呢。」
帶著這個話題殺入社交網路的這個大品牌,成為前男友面膜的代表,在競品開始仿效之前,這個品牌的面膜已經被搶購一空。
老闆和甲方爸爸很滿意。
時趣互動創始人張銳在談到自己團隊運作這個案例時,感慨快營銷時代,技術、創意和執行必須聯合發力。
快速靈活,抓住社交話題引發的銷售機會,比過去那種大品牌穩步推進,一切符合「品牌表現規則」(On brand equity)更重要,更符合客戶的真實預期。
成立七年的時趣互動,以技術起家,現在已經成為服務200多家500強和大型企業的數字營銷公司,500多員工。
時趣迅速壯大的團隊
時趣互動最初提出「用技術驅動營銷」,張銳想得更簡單徹底,希望做軟體公司,把軟體賣給客戶,用規模化複製迅速圈地。
但是團隊很快意識到,營銷這個傳統的行業,服務這道坎跨不過去。
「這就好比你建了一個特棒的餐館,準備了上好的食材,卻讓顧客自己炒菜」,張銳說。
改變是痛苦的。從技術公司到成為「企業移動社交營銷的一站式平台」,你要強化自己的技術優勢,同時殺入奧美、藍標這些巨獸的地盤。
進入營銷圈,張銳發現在組織管理上也繞不開前人的坎。
最大的難題是,公司規模難做大,有創造力的人不斷離開,自己去開公司。
張銳認為:「公司制金字塔模型不是一種好的生產關係,在這種環境中,人的價值得不到真正的認可。」
根據工商總局的數字,中國營銷行業從業人員有300萬,公司50萬,平均每個公司不到六個人,像藍標數字那樣做到1500人,已經是超大規模了。
時趣現在也是一家有500人規模的「大公司」了,但是張銳建立了以核心業務骨幹為獨立經營主體的的小團隊,相當於大時趣裡面套著很多「小時趣」。
原來時趣核心的技術團隊現在成為賦能平台,每個「小時趣」獨立核算,考核業務團隊看他們創造的人均凈利,技術團隊則看效率,包括軟體開發的成本,數據轉換為洞察的能力。
業務單元分散帶來的問題,張銳早就想到了。他說「我們這個做大數據的行業,其實缺少自身的大數據」。
「大家很辛苦,熬夜加班,做提案、執行、結案,中間海量的溝通。做完以後,數據都放電腦里,過幾天另一組同事做類似的項目,還是從頭來,花同樣甚至更多的時間成本。」
如今時趣正在用自己的技術,將營銷過程的歷史數據分析管理,著手解決這個行業巨大的效率痛點。
張銳是擁有北大法律和經濟雙學士,國際金融法碩士,在摩根士丹利參與多個百億美元級全球兼并案的超級海歸。2011年創立時趣互動後,一直探索「技術驅動營銷」,如何「幫助企業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智慧營銷生態」。
2014年,張銳提出 「社會化媒體時代的波紋理論」,指出過去漏斗時代單一的購買廣告為主,正在變成了通過內容、互動和廣告形成波紋來實現。
張銳的波紋說得到了包括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認可,大師說:「時趣的波紋觀點是一個對傳統品牌營銷方法論的啟發性延伸,結合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網變化,值得跨國公司重新審視自己的數字營銷和用戶戰略。」
張銳也活躍在營銷論壇和各種頒獎典禮,時趣屢次斬獲艾菲獎、金滑鼠、金投賞、金匠獎等國內重大營銷獎項,張銳本人也獲得《中國廣告》「中國數字營銷十大年度人物」,國際營銷權威媒體Campaign的「Digital A-list」名人堂,「年度創新營銷新銳人物」,金滑鼠「數字營銷年度影響力人物」 等個人獎項。
張銳的「波紋論」引導時趣的數字營銷探索
筆者注意到,2017年,張銳基本沒有參與業界的風光活動,言論也不像以前那樣頻繁見諸網路。他坦言,現在時趣必須一邊快速擴張,一邊為下一個風口做準備。
張銳講了三個主要觀點:
第一,技術型快營銷是主戰場。
甲方的焦慮,找到」浪費的另一半「廣告費,乙方的付出和回報,這些都回歸到效率這一原始概念。
從技術本身,「一個人把品牌下面十萬條評論全看完要多久,技術幾秒鐘就可以」; 從營銷實效,「營銷內容的高頻製作,拉動效果轉化的方法實時更新,技術+創意有了更好的施展空間」。
張銳談到時趣操刀的一個案例。某快消品牌要求建立餐館廚師的社交CRM系統,傳統的銷售針對餐館這一B端,現在希望通過廚師這個C端來拉動。
首先,品牌要利用自己原有渠道,廣告、包裝、微信公號。 對時趣來說,怎麼把更多的廚師帶入SCRM系統,內容製作、獎勵機制、不同獲客方式隨時調整,時趣的技術和創意能力在這裡用到極致。
時趣建立的技術平台,隨時跟蹤獎勵制度的有效性,開始是讓廚師介紹廚師進來,獎勵老客戶拉新。 在不斷變換花樣的獎勵中,時趣發現什麼時候送蚝油效果不好了,改成著名廚師直播;直播幾期後效果又往下走,考慮組織大董烤鴨店主廚做線下講座,每一次活動的數據都實時監測,指導活動內容的變化方向。
同時,技術部門也跟騰訊這樣的大平台合作,做深度粉絲分析,適時投放朋友圈廣告,推出大戰役。
這一技術+創意的效果,為客戶的微信公號拉到了200萬廚師用戶,中國廚師行業40%的人群都在這裡,時趣幫助建立的SCRM系統維護著這個超大的社群,跟他們互動,讓他們開心,有所收穫,在要跑掉的時候,拉住他們。
第二,20-80結構,大客戶是主要收入來源。
寶潔、加多寶、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優酷、麥當勞、滴滴、瑪氏、騰訊、百度、搜狗,這些著名品牌對營銷的持續投入,讓時趣有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寶潔公司對時趣的方法論高度認可,旗下飄柔、護舒寶、玉蘭油、碧浪,Oral-B,等都與時趣有深度合作。
張銳說:「一個公司商業模式不成形的時候,營銷投入要謹慎,沒必要搞太複雜。時趣的優勢是與大品牌一起做本土化創新。」
從大衛·奧格威時代的營銷公司都走過任何客戶都做,選擇客戶,與大客戶一起成長這樣的過程,藍標、迪思、時趣們看來也不例外,但我們還是等著看另一種營銷公司模式的出現。
時趣為Levi『s製作的「打馬賽克」病毒視頻
第三,下一步是決策鏈頂層的諮詢。
2017年全球十大營銷公司中,六到十名都是諮詢公司,埃森哲互動,高知特互動、德勤數字、普華永道數字和IBM iX在營銷業的崛起給行業震動很大。
時趣已經為超過200家的500強和大型企業提供數字營銷服務,但是市場太多的不確定型讓張銳一直考慮未來的方向。
在取和舍之間,時趣抓住技術和創意,把握生存和發展的底線。
時趣也捨棄了媒介購買這個在張銳看來「即將消失「的業務。
在摩根士丹利的經歷,讓張銳深刻感受到頂層構架和CEO對話的重要性,「時趣有了技術基因和創意基因,下一步要從諮詢的高度更多切入客戶的戰略層。」
張銳說,時趣已經與一些頂級諮詢公司展開合作,現在還獲得了一些幫助客戶設計產品的業務。 比如一家白酒廠商希望用互聯網方式推出一個新產品,時趣負責洞察、定位、人群、包裝設計,做戰略諮詢+營銷,客戶負責自己最擅長的生產、品控、售後。
張銳對這種模式感到既興奮又緊張,從產品設計出發,打通營銷整體環節,不僅是技術,也是商業服務的最高境界,諮詢公司開始大量投入創意和執行,正體現了這一趨勢。
筆者與張銳的補充對話:
問:以前以為時趣是技術公司,延伸到創意和運營,是技術公司的必然嗎?
張銳:我們抓最核心和變化最快的客戶需求。廣告內容化,傳播社交化這些不必說,像消費者運營,以前不是營銷行業的詞,用技術+創意幫客戶找到他的用戶,留住他們,現在是營銷的基本動作,時趣的技術和創意優勢在這裡面空間很大。
時趣與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打造「味來研究院」,品牌自製綜藝玩內容營銷
問:時趣現在如何定義自己業務範圍?
張銳:我們跟客戶講,一切資源,一切可能性,創新型客戶整合營銷,圍繞你的需求,專註你的結果,不是我們做這個,不做那個。
問:時趣最初的基因是技術,殺到創意行業,怎樣跟奧美這樣的巨頭和微信大號這樣的新勢力競爭?
張銳:我們不是做所有的創意,社會分工可以完成,用某化妝品案例來說,首先是通過數據找到前男友這個洞察,然後我們根據影響力排序確定50-100位女性KOL,把「前男友」拋給他們,話題就可以這樣炒熱。
被迅速炒熱的「前男友面膜」
問:什麼樣的Agency能適應目前的快營銷,技術公司一定要做創意和策略嗎?
張銳:時趣從效率和創意的結合點切入,快營銷是客戶的常態,他們要求快速、高頻,每次營銷活動看到ROI。不是一個創意打遍全年,而是一個月一次、兩周、一周一次活動,每天都有新內容上線,過去做品牌規劃和創意的Agency,現在很難跟上這種節奏,時趣成為Lead Agency (服務總承包商)的機會越來越多。 我們做的是在幫客戶與消費者實時溝通。
問:可以說現在是技術在驅動策略嗎?
張銳:技術貫穿營銷的始終,決策首先要用到數據和數據分析,這裡面演算法和應用模型是技術公司的核心優勢,它可以導出消費者洞察,成為營銷決策,甚至業務戰略決策。
在傳播端技術的應用就更加普遍,比如我們幫寶潔選擇每個品牌的KOL,他們分成1,9,90,900這幾個層次,1是品牌的主代言人,大明星;9是現實中名人的映射,明星周圍的人,跟品牌調性相關的;90是網路上的名人,段子手,可能看不到他們的真名,但是影響力很大;900是個人的KOL, 比如小紅書上的美妝博主,微信上十幾萬粉絲的公號主。
每個品牌都有一個金字塔系統,我們不斷通過內容合作和投放跟蹤這些KOL的電商轉化效果,我們發現腰部KOL的效果最好。現在明碼賣的自媒體有幾十萬,時趣從他們當中找到對品牌,對某個產品最能產生轉化效果的KOL,投入產出最高的自媒體。
時趣出品的IP營銷經典案例「小黃人×OFO」
問:時趣這幾年走過什麼彎路?怎麼定義自己的未來?
張銳:時趣是一家用技術在營銷這個古老的行業上創新的公司,在做大平台和創業型小公司之間,時趣選擇做「品牌支撐+合伙人制度+強大技術平台+強大創意能力」的公司。
我們放棄了單純的技術,放棄了媒介購買,我們把自己定義為:左右腦結合,AI+Creativity的數字營銷公司,結合全球視野與中國本地實踐的營銷創新引領者。
TAG:前男友 | CEO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