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行業利潤灰飛煙滅 重壓之下第三方支付誰更厚道

業界良心支付寶,也頂不住巨大的財務壓力,開始對信用卡還款收費了。

螞蟻金服稱,從3月26日起,通過支付寶給信用卡還款將收取服務費。

跟其他信用卡還款收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同,向來厚道的支付寶,提供了每人每月2000元的免費額度。

如果還款額度在2000元以內仍然免費,超出2000元的部分按照0.1%收費服務費;如果用戶需要提升自己的免費額度,可以通過支付寶積分進行兌換。

支付寶調整信用卡還款的規則並非首例,2018年8月1日,微信支付已經對信用卡還款進行收費,每一筆收取0.1%的手續費,但未設置免費額度。

相比較而言,無論如何,支付寶還信用卡更划算一點,用支付寶至少要比微信支付便宜2元。

支付寶表示,收費的原因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信用卡還款的服務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的壓力。

微信支付收費的時候則表示「每一筆還款背後都會產生支付通道手續費,為了使廣大用戶享受部分免費的產品體驗,騰訊財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進行手續費補貼」。

1、免費的終結

「免費」一直是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陣營發動摧枯拉朽式攻擊的殺手鐧,賬戶之間、提現、甚至通過第三方支付實現銀行間免費轉賬,支付寶迅速崛起。

不過,收費一直是懸在互聯網金融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6年3月1日,微信的零錢提現開始收費。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有終身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目前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

半年後,支付寶跟進。

2016年10月12日起對轉賬到銀行卡和賬戶餘額提現兩個業務收費,同一身份證下的多個實名賬戶終身共享2萬元基礎免費額度(含轉賬到銀行卡、賬戶餘額提現),超過額度後超出金額按照0.1%收取服務費,最低0.1元/筆。

支付寶仍然是留了兩個口子。

1、基礎免費額度使用完結後,實名用戶可在支付寶客戶端操作轉賬到卡及提現時使用螞蟻積分兌換更多免費額度;2、以上收費規則不對這些業務生效:從餘額寶頁面操作轉出到卡、轉賬到支付寶賬戶。

一般來說,支付寶用戶每年都能積攢上萬螞蟻積分,這些額度足夠抵扣。轉賬到餘額寶當過橋,也可以繞過這個收費。

相比較微信支付而言,做過16年支付業務的支付寶應對收費更加人性化,也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10億用戶級別的產品,在全球互聯網產品中,僅有Facebook旗下的幾款應用能達到這個級別,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微小規則的改變,放大來看,都牽扯億萬用戶。

2、三方與四方

2011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第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給支付寶,從此第三方支付納入央行監管之下。

2015年12月8日,最後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完畢,總共發放了271張,經過合併註銷等,第三方支付總數停留在243家。

在央行的管理下,靠叢林法則、免費模式的第三方支付,靈活性大大減少。

在監管介入之前,最初行業的一些規則,都是行業先行者支付寶建立的,比如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模式。

第三方支付剛興起時,無法實現與所有銀行的互聯互通,支付寶就在不同銀行開立賬戶進行資金的劃轉調撥和信息轉接處理業務。

在這個模式下,第三方支付與銀行之間聯通的交易成本就比較低,支付寶與200多家銀行實現了直連,可以說已經包打天下。

直連模式下,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清算,原本應該通過銀聯或者跨行清算系統的業務轉化為備付金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

這種直連模式是中國獨有。在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是通過卡組織連接銀行。比如美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PayPal,主要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虛擬賬戶作為支付賬戶,且該虛擬賬戶與銀行賬戶相綁定。

直連模式下,分肥的人少,第三方支付公司與銀行直接協商,可以把提現費用降到極低。

在監管介入下,直連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銀行、商戶的「三方模式」被打破,加入了清算組織網聯的「四方模式」。

在四方模式中,第三方支付跟銀行斷直連,所有的資金必須通過清算組織也就是新成立的網聯。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金融機構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到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也就是業界俗稱的209號文,該文件要求,各銀行及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三駕馬車」變成「四馬分肥」,雖然目前網聯的收費標準並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網聯不是慈善機構,網聯的運行肯定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是行業共擔。

網聯的收費也有跡可循,可以參照銀行卡清算組織的收費標準,也就是銀聯的收費標準。

2013年調整後的刷卡手續費後,分為四檔,餐飲類收0.13%,一般類收0.08%,民生類0.04%,公益類免費。

網聯的收費標準雖然沒有公開,但長久來看,網聯的運轉,跟銀聯類似,最大的收入來源應該是手續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第三方支付超過90%,這個錢大頭當然來自這兩家。

未雨綢繆,早點提高提現和還信用卡的費率,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在網聯出現那天起,就註定要干這件事了。

3、誰更厚道?

2018年,一直處於盈利的螞蟻金服首次出現虧損。

2017年螞蟻金服向阿里巴巴支付的利潤分成合計達到7.9億美元,根據之前約定37.5%的分利潤比例計算,螞蟻金服217年全年稅前利潤是21億美元,摺合141億元。

2018年阿里巴巴擁有了螞蟻金服33%股份,螞蟻金服不必向阿里巴巴分成稅前利潤,不過螞蟻金服卻出現了虧損。

目前螞蟻金服收入構成大約有三塊,分別是支付連接、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分別約佔比40%、50%和10%。

微信並沒有獨立出來,支付和雲服務組成「其他」業務收入,在2018年第三季度,該項收入202.99億元,占騰訊總營收的四分之一,增長率高達69%,是騰訊業務線上增長最快的板塊。

騰訊在財報透露雲服務收入本年首三季收入超過60億元,也就是說其他這塊收入中,雲收入恐怕只佔十分之一,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的用戶超過10億,只要稍微對用戶收費,就能帶來巨大的收入,這也是面對遊戲嚴厲監管的時候,騰訊營收不斷攀升新高的秘密所在。

同樣面對困境,支付寶選擇了放水養魚,通過補貼的方式進行利潤返還,擴大用戶規模,進行併購和業務創新。

微信支付已經進入收割階段,在通過紅包大戰和線下補貼之後,在騰訊進入困難時期,微信支付進入收穫季節,成為重要收入來源,反哺主業務。

不管哪種選擇,都是公司自主的商業抉擇,並無對錯之分,不過對用戶來說,支付寶處處留出口子,讓利用戶,顯出了對互聯網金融的諳熟,也多了一份溫情。

4、消失的300億

剛剛過去的2019年1月,是第三方支付的一次大限考驗。

根據央行的規定,2019年1月14日,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實現100%,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商業銀行開設過的備付金賬戶,必須在2019年1月16日之前全部銷戶。

從2015年開始,央行開始整治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就是重要的一個課題。

央行對備付金的定義是「非銀行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包括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賬戶餘額以及結算前沉澱資金等。

據統計,2018年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佔據了90%。

備付金一般存在商業銀行,產生的利息,一直以來是歸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有。但根據央行新規,備付金集中存管於人民銀行,並不計算利息。

也就是說,央行消滅掉了許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第三方支付公司匯付天下上市財報顯示,2017年末備付金利息收入6160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46%。

也就是說,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凈利潤一半都來源於備付金利息,央行通過法律手段,將這塊行業大蛋糕一舉消滅。

按照備付金協議存款的利息,一般是3%左右,1萬億元的備付金能產生300億人民幣的利息。

根據支付寶和財付通的佔比,支付寶大約有200億元,財付通有100億元,一道新規,這些利潤就此消失。

一下子損失上百億的純利潤,任誰也不能無動於衷,如果這時候第三方支付機構向用戶伸伸手,於情於理都應該理解。

這個特殊時刻的剋制,才能體現出一家公司是否真的願意考慮長遠利益,在蛋糕變小的時候,切蛋糕的刀偏向哪邊?

推薦閱讀:

TAG:備付金 | 第三方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