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才是隆鼻恢復期後鼻尖下懸的罪魁禍首
最近總能聽到好多寶寶訴苦,說做了自體耳軟骨/自體鼻中隔軟骨鼻尖以後,在恢復期當中發現鼻尖越來越有下懸的趨勢,離她們術前期望的小翹鼻相差甚遠,真的是很頭疼的一件事。
估計寶寶們的內心OS都是這樣的:「為什麼我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情況啊?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相信對整形有些了解的寶寶都熟悉硅膠+耳軟骨這對兄弟組合,這也是各大整形醫院主推的明星組合,它們的優勢就在於硅膠不會和自身血管融合在一起,可以隨意取出的同時減少了感染的幾率,並且自身耳軟骨不會排異,所以它們也稱得上是幾年前最受寶寶們歡迎的組合,為什麼說是幾年前呢?因為經過了幾年的恢復期,它們逐漸顯現出來的弊端也使它成為了現在修復率最高的組合。做了硅膠+自體耳軟骨導致的鼻尖下懸、鼻頭圓鈍、鼻尖高度不夠、達不到理想支撐效果的案例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問題就出在材料本身,硅膠的優勢在於不會和自身血管融合在一起,相應的它的弊端就是會下滑,而自體耳軟骨或自體鼻中隔軟骨鼻尖因為本身柔軟度高,支撐力不夠,無法有效承受硅膠的重量,反而會因為受到硅膠下滑的壓迫帶動鼻尖向下生長,從而出現了鼻尖下降、下懸的現象。
當然有!那就是現在逐漸被大家所熟知的肋軟骨,肋軟骨的優勢在於硬度遠超於耳軟骨,所以對任何材料都有相對較好的支撐性,還有最起到關鍵作用的一點就是,肋軟骨的取量足以使它在鼻內搭成一個三角型的支架,我們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用肋軟骨搭建的鼻尖無論過多久,都會牢牢支撐住鼻尖以及鼻背材料。
這兩種軟骨因其部位的限制,再加上亞洲人本身骨量偏小的原因,導致取出的骨量不足以搭建成三角形,我們通常做的耳軟骨鼻尖手術只是在L型硅膠假體的基礎上,在鼻尖折角處加入耳軟骨,所以它在部位上,在骨量上是處於劣勢的。
通過上圖的對比,大家對肋軟骨、耳軟骨與鼻中隔軟骨在取量上、硬度上的區別應該一目了然了吧,所以想要達到理想翹鼻的寶寶,在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做好功課,慎重的選擇,以最終實現完美的逆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