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背後的真相

幼兒並不是天生就會撒謊的,幼兒的撒謊行為主要是在2歲左右開始出現。教師和成人在認識幼兒的撒謊行為時也存在誤區。把一些幼兒由於能力限制無意間混淆現實,以及表達與現實不符的行為也稱作撒謊,其實這類行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我們這裡把它稱作無意的撒謊。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一下幼兒撒謊的原因,鑒於大部分家長經常不能正確認識幼兒無意識的撒謊,所以在分析中我們把無意的撒謊也納入進來,以便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幼兒的撒謊行為。

1、幼兒撒謊是認知發展的結果

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講。「撒謊」是幼兒認識發展水平的反應,一般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撒謊」行為。根據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兩歲幼兒認知開始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憑藉象徵性格式在頭腦里進行「表象性思維」,某些「謊言」正是他們的「表象性思維」的口頭表述。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孩子「撒謊」時,我們甚至可以感到高興, 因為從謊言中我們可以見證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

2、幼兒的想像與現實混淆

? 幼兒興趣廣泛但不穩定,認知活動和思想發展都不夠成熟,所以常常會把想像與事實混淆,容易把想像的事情當成已發生的事情來描述。例如,「我姥姥家的狗可大了,像牛那麼大!」等這類誇張的語言,大人聽到,就覺得他們撒謊。另外,幼兒因年齡小,知識經驗貧乏,往往不能正確判斷事情,這就容易導致說話與事實不符。比如,一個父親讓兒子去看水燒開沒,兒子跑去一看,水正呼呼響,就說開了。哪知父親過去一看根本沒開,就訓斥兒子騙人。實際上孩子並非撒謊,他只是不知道如何判斷。對於此類謊言,父母們不用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維的發展,這種「撒謊」現象就會逐漸減少。

3、幼兒的記憶還不夠準確

年齡越小的孩子,記憶保持的時間越短,記憶的準確率就越低。當他們在回憶自己的記憶內容時,就會出現相當程度的遺忘甚至改變,以致被大人認為是撒謊。

4、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缺失

在講述活動或回憶日常生活時,幼兒經常語無倫次甚至說上幾句「謊言」。比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很好,今年奶奶來我家了。」可奶奶只是曾經來過,但因為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無法正確表述,就讓人誤解他在說謊。

5、為逃避指責、懲罰,從謊言中獲利

如果大人對幼兒要求比較嚴格,經常數落或懲罰幼兒,幼兒會因為做錯事害怕被指責而撒謊。面對這類孩子,大人應當要清楚懲罰絕對不是糾正撒謊的「靈丹妙藥」,相反,越是怕被懲罰,孩子越想撒謊。對此,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勇於承認錯誤,並對他的誠實予以表揚,然後心平氣和幫他糾正錯誤。這樣才能讓他養成坦白誠實,勇於認錯的好習慣。

6、成人的不良影響?

家長和老師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他們的處事方式都是幼兒模仿的榜樣。比如,成人不正確、過於武斷的歸因,以及不能冷靜公正對待一些事情的行為方式,會誘發幼兒撒謊。比如見到孩子滿身污泥,家長經常會有「是不是鄰居家小孩弄得?」這類質問。由於幼兒觀念模糊,極易受到這種語言暗示,撒謊就在所難免了。再如,幼兒看到成人為了獲取某種利益說謊後,就會不自覺模仿起來,久而久之,就養成撒謊的習慣了。所以,家長老師應該以身作則,不因某種目的去欺騙幼兒,做到言而有信。這樣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讓他們養成不撒謊的好習慣。

文章內容參考《幼兒行為問題應對》

陳輝 著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