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堪受正法(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193篇
作者:東方陽熹
具器、具德之人堪受正法。
具器,即具有相應的根基和器量。譬如一隻杯子最多只能容下一杯水,但是人們非要把一盆水倒給它,到頭來這個杯子不但無法容受,還有被水摧毀的可能。又譬如,一株植物剛冒出嫩芽,人們為其澆水時,即使用一小碗水潑下去,都有可能令其夭折,但是人們給一顆大樹澆水,即使用水潑、桶澆也不會把大樹沖走,反而被大樹全部吸收。這就是佛說法為什麼要「觀根應量,種種隨宜」的原因。
對惡人難言善法,對小人難傳大(河蟹)法。此並不是傳法者隱而不傳,而是其無有受用的根基和器量。惡人內心存在著自私和邪惡的執著,他們又怎能聽進善法呢?小人醉心於個人名利,一切圍繞著富貴安康,家庭兒女等眼前利益,他們又怎能接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皆空」、「諸法無我」的大(河蟹)法呢?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滅的,都是無常的,都是有局限的,人們對這些東西一產生貪著,便心隨物轉,輪迴顛倒,變得蒙昧、極端和狹隘了。因此,學佛者要想擴展自己的心量,與正法相應,就必須放下世俗的貪求。
慧可大師、六祖惠能大師、密勒日巴大師、顏回等古聖先賢都是具器、具德的典範。「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不求余物,唯求作佛」,這就叫具器;惠能破柴踏碓八個余月,毫無怨言;「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辛苦受盡,命似懸絲。」這就叫具德。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坐忘身心,此為具器;「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叫具德。一個具器、具德之人,獲得真理正法和明師的指導,又怎會不成就呢?
當今許多學習王鳳儀善人思想的人,只是有選擇的接受了王善人的理論,他們對如何和睦家庭關係,如何去除身心疾病的觀點接受了,但是對「成佛沒有帶著家成的」、「(佛)是由爭貪里漏下來的」這些理論卻充耳不聞,以致他們的境界始終囿於自身和家庭的小圈子,而難以進一步的提高。
具德,即具有相應的德行。一切的德行都是由六度,即布施、忍辱、持戒、禪定、精進、智慧,以及慈悲心和菩提心得以建立的。一個學佛者心無良善,刻薄慳吝,虛偽姦猾,不能自覺自律,終日里口是心非,自欺欺人,又何以培植敦厚的德性呢?
當今的大多數學佛者並不具有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他們既不能放下世俗的貪著,立願發心,求證菩提;又不能行道做德,以積累成佛成道的資糧;卻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無須放下世俗的貪著,無須種種的功行,只要把《楞嚴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燈錄》等經典讀明白了,就能夠成佛了,這就叫自以為是,耍小聰明。如果這種投機取巧的精明人能夠得道,那麼釋迦牟尼佛、慧可大師、密勒日巴大師、六祖惠能大師等為了尋求真理歷盡千辛,為法忘軀之人,不就都成傻子了?
其實,《楞嚴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最上乘經典,對於那些既不具德又不具器的學佛者來說,是很難理解和受用的。這就好比小學生閱讀博士生的課本,首先,他們對這些高深的理論未必能夠理解和受用;其次,即使他們終日閱讀口誦這些經典,也不能表示他們具有博士生的境界,或者將來就一定能夠成為博士生。
有人說:「你不是說學佛者讀《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等最上乘經典,就能夠開悟見性嗎?」這句話是我說的,決非妄語!不但我過去這樣說,現在仍然這樣說!學佛者要想此生成就,就必須閱讀和修習《金剛經》等最上乘經典,如果學佛者閱讀這些勝義諦的經典都無法開悟見性,修習世俗諦和聲聞乘就更別想了。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也是這樣教導學佛者的:「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因此說,人們修習《金剛經》等最上乘經典卻不能受用,此並不是經典和教法有什麼問題,而是你自己有問題!
德性不僅是成佛成道的資糧,而且與一個人的志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德之人對自己認定的信仰和事業,通常是終生不退志的,而無德的小人則朝三暮四,反覆無常。一些學佛者當初發心很大,可是沒幾年便中途退志了;還有一些學佛者尚未證得菩提,人就先亡了;此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他們的福德不夠啊!
現在的許多學佛者不能進步和提高,不知反省自己,而是往外求、往外怨;在他們看來,不是經典有問題,就是老師有問題;今天修這個法門,明天改修另一個法門;今天泣淚跪拜這個老師,明天又泣淚跪拜另一個老師;全然就是一個厚顏無恥,反覆無常的小人!以《金剛經》為例,你對此經所說的義理真正理解了嗎?理解又做到了嗎?《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對世間的夫妻恩愛,兒女情長,功名富貴,仍然堅執不舍呢?《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你怎麼仍然看他人毛病,對他人心存怨恨,開口閉口都是人我是非呢?由此可見,你修習《金剛經》而不能開悟見性,並不是佛和《金剛經》騙了你,而是你把佛和佛經給騙了!
如果人們多年修習《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經典,仍然難以理解經義,只能說明你並不具有相應的根器。如果人們自認為已經理解了最上乘經典,內心卻沒有得到法喜、清凈和解脫,反而由此產生出新的煩惱、妄想和執著,以及增上慢心,表示你並不具有相應的德性。
做為一般的學佛者,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如此才能夠與《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最上乘經典相應。這個基礎,就是出離心,以及五戒十善、五倫八德等最基本的功行。因為《金剛經》等最上乘的佛法,無一不在破除人們心中的種種迷惑、妄想和執著,包括我執,以及對心、對佛的執著,從而使學佛者得以出離世間的系縛,獲得無漏解脫。學佛者在閱讀這些經典時,內心卻抱持著世俗的情愛、家庭兒女、功名富貴,以及種種的貪著,如此,又怎能與這些經典的義理相應呢?既不能相應,又如何理解呢?既不能理解,又怎會有真實的受用呢?
學佛者要想出離輪迴,必須具備三個必要的條件:一是出離心,二是菩提心,三是證悟空性。而一個不具德的人:一、他們內心仍然潛藏著情愛、名利等世俗的貪著,所以他們並不具有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二、他們內心的自私、狹隘和我執,導致他們所作的一切,無一不是以功名富貴、家庭兒女、個人利益為目的,而無法生出人我一體的大悲心和菩提心;三、因為他們內心讓我執,以及世俗的名利、兒女、家庭、情愛等種種東西佔據和障蔽著,所以他們不可能證悟空性。
當今的許多學佛者沉溺在人道的輪迴中,追逐著世俗的名利,貪著著肉體和感官的享樂,連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觀受是苦」都做不到,卻妄想通過讀誦《楞嚴經》、《金剛經》得以明心見性,這不是痴心妄想,自欺欺人嗎!因此,學佛者要想了脫生死,並不是僅靠手書口誦最上乘經典,在語言文字上用功,就能夠獲得成功的。學佛者必須放下世俗的貪著,知行合一,行道做德,敦綱常,盡倫理,守本分,奉行五戒十善,拿良心當人,如此才能夠修積下成佛成道的因緣和福慧。
上傳:201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