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兄終弟及的宮廷謎案

作者:飛花逐月

揭幕

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風雪交加。宋太祖趙匡胤在寢殿與晉王趙光義單獨飲酒。席間,外庭伺候的宮人突見晉王起身,好像在躲避什麼,燭光搖曳,彷彿又像太祖皇帝手拿斧頭往地上猛戳,聲震耳鼓,口裡念念有詞似在說「好為之 好為之!」翌日晨四更天,也就是半夜兩點左右,太祖駕崩,旋即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即位。這一天,是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

燭影斧聲中,太祖死的突然,太宗即位蹊蹺,中國的歷史上,皇位基本上都是父傳子,而這次兄終弟及的宮廷變故,卻是個意外,一直是史學界與民間傳說的話題,雖已歷千百年,其中迷霧卻一直沒有揭開。

就讓我們穿越時空,沿著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的揭開它那副羞答答的面紗吧。

章節目錄

香孩兒啼哭聖誕,夾馬營紅光繚繞

少立志苦練內功,遇知人宏圖初現

拒北漢深夜兵變,陳橋驛黃袍加身

建大宋定都東京,共舉杯酒釋兵權

立金匱太后預盟,營開封晉王尾大

欲遷都西巡洛陽,泄天機東歸汴梁

怒乍起燭影斧聲,急進宮兄終弟及

將百年高宗無後,心懺悔孝宗接位

一、香孩兒啼哭聖誕,夾馬營紅光繚繞

公元927年的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後唐天成二年,洛陽夾馬營的一座軍營里,將領趙弘殷的家中。不大的屋子裡擠滿了人,內室里接生婆和女眷們在忙碌著,其他人都在外室焦急的等待著,因為趙將軍的夫人杜氏即將臨盆了。

隨著杜夫人一聲緊似一聲的叫喊聲,趙弘殷的手攥的越來越緊,那種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每一個做過父親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等待是漫長的,更是讓人熬煎的,但更是給人期盼的。隨著一聲高亢的啼哭,室內紅光大盛,一個通體金色纏繞、並伴有異香的男嬰誕生了。霎時間,紅光穿透房屋,遠觀如火光繚繞。鄰人軍士還以為是發生了火災,急急忙忙的趕去救火,直到近前才發現這哪裡是失火了,分明是一團紅色的光芒籠罩著趙家的房子嘛。

驚嘆聲里,大家議論紛紛的離去,而初為人父的趙弘殷,則是更加的激動不已。聽到嬰兒的啼哭和接生婆的招呼,一個箭步跨入內室,但見在滿室紅光的籠罩下,那層淡金色光芒依然裹著嬰兒的身體,那從未聞過的異香撲鼻而來。趙弘殷克制著內心的激動,望著嬰兒的目光則越發慈祥起來。

看著夫君的表情,杜夫人輕聲說道,夫君,先給孩子起個小名吧?就叫香孩兒吧,你看這孩子生下來就滿體生香的,夫人覺得如何?就按夫君的意思,叫香孩兒吧,杜夫人笑著應到,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這條街被人稱作「火燒街」,以示那天的異像。此後,杜夫人又在這裡誕下了趙光義,後來因為兄弟二人先後做了皇帝,所以夾馬營又叫做雙龍街。

二、少立志苦練內功,遇知人宏圖初現

俗話說,有苗不愁長,雖然生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之中,大王旗城頭變幻,戰亂頻仍中,人的生命是最不值錢的,但趙匡胤卻如魚得水。自小除了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學得一身武藝,那六大拳種之一的太祖長拳,創始人就是趙匡胤,當然,我們所熟知的雙節棍,也來自趙匡胤原創的「大小盤龍棍」。除此之外,又隨文人教習,酷愛讀書,深得治國理政之道。所以說,趙匡胤不但自身武力值超群,又有著超凡的政治修養,這樣的能力加持下,出人頭地則是早晚的事情。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話一點不假。文武兼備的趙匡胤,感到留著父親的蔭庇下,難以有大的作為,於是下決心出去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了。歷經千辛萬苦,幾經周折,終於在一次的機會中,遇上了郭威,當時的後漢樞密使。郭威此時正在山西平叛,趙匡胤的加入,使郭威戰力猛增,其在戰鬥中的神勇表現,讓郭威大為滿意,平叛很快就結束了。其後,趙匡胤一直跟著郭威鞍前馬後,衝鋒陷陣,付出的同時,也一路得到提拔重用。

自後周太祖郭威,直到周世宗柴榮,趙匡胤都是軍事重臣,直到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禁衛軍首領一職。這裡拋開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不說,拋開趙匡胤在柴榮的信任下如何攻城略地不談,單說公元959年後周世宗去世,七歲幼主周恭帝柴宗訓即位,由趙匡胤、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協助處理朝政。這時,歷史已經在向一個新的轉折點邁進途中。

三、拒北漢深夜兵變,陳橋驛黃袍加身

時間說長不長,轉眼就是公元960年正月初一。當大家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時,忽聞契丹與北漢軍隊聯手來犯,宰相范質等人因為缺乏軍事經驗,在沒有弄清楚敵情的情況下,匆忙派趙匡胤帶兵出戰迎敵。兵權在手,人精馬壯,趙匡胤知道,屬於自己的機會來了。

陳橋驛,這個位於黃河北岸,與開封隔河相望的小地方,註定要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話說趙匡胤率大軍行至此處,已近天黑,便安營紮寨,休兵歇馬,趙匡胤安排好一切,也就進帳歇息了。

此時,他不知道的是,在一處營帳里,十幾位軍官卻並沒有歇息,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他們討論的內容,說出來可都是殺頭的謀反大罪,因為現今的皇帝才七歲多 還是個不懂事的娃娃,這些軍官認為,前去打仗,戰場兇險,生死未卜,為這個人事不懂的小皇帝賣命,不值得啊!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主少國疑」,也怪不得將士們心裡不踏實,因為不知道為誰而戰啊!

大家一合計,意見一致,就急急忙忙趕往趙普的寢帳。趙普,趙匡胤的親信,陳橋驛兵變和金匱預盟的主角之一,就走到了歷史的前台。

陳橋驛舊址

聽了大家的意見,感覺正和自己的心意,趙普當機立斷,就一面派人趕回開封,迅速保護好趙匡胤的家眷,因為一個不好,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得為趙匡胤解決後顧之憂。另一方面,讓人臨時準備了一件黃色的袍子以備趙匡胤登基使用。

趙普知道,按照趙匡胤的性子,讓他主動輕輕鬆鬆的接手皇帝之位,另開新朝,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趙匡胤對後周比較忠誠,和已經去世的柴榮感情很深,讓他痛痛快快的廢舊自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趙普把大家招近了一些,如此這般的叮囑以後,一行人呼啦啦的就往趙匡胤的營帳趕去。

執勤的士兵見這麼多軍官在趙普帶領下圍住了主帥的營帳,驚的一身冷汗,待小聲問明因由,也樂得其成,就立在旁邊不事聲張。

軍官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全部湧進了趙匡胤的營帳裡面,聽到這麼大的動靜,趙匡胤也從沉睡中驚醒,見黑壓壓的一屋子人圍住自己的床前,驚得一身冷汗,這是要幹什麼?難道要兵變不成!還沒有等他緩過來勁,這時候已經有人點燃了油燈,屋裡一下亮堂了起來。趙匡胤這才仔細觀察,一看裡面還有趙普,心裡才安穩了下來,不是兵變!

待穩下心神,趙匡胤便開口問到,你們深夜闖我這裡是有什麼要緊事嗎?只見一位軍官開口道:點檢大人,我們是請求您為我們做主的!

做主?做什麼主?你們犯什麼事了嗎?

報點檢大人,我們現在是六神無主,不知道為誰而戰,不知道我們的前途在哪裡啊!

我們不都是為少主而戰嗎?何來此說?

點檢大人,大家出來跟著您,無非是為了一個好前途,現在少主年幼,國家的未來如何我們看不到,但跟著您,我們是可以看到前途的,所以,我們此來的目的,就是請您做我們的主,我們都隨您的馬首是瞻,您可以不相信我們的話,但請您聽聽外面將士們的呼聲吧?

這時,外面傳來了一陣搞似一陣的呼叫聲:請點檢做天子!請點檢做天子!原來,趙普和這些軍官如此這般的交代,就是鼓動士兵們一起,逼迫趙匡胤就範天子之位的!

這一下子就把趙匡胤嚇的不輕!趕緊說到,你們這是幹什麼?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先主待我不薄,我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呢?不成不成,絕對不成!

這邊趙普一看,該自己發聲了,就急忙上前一步說到,點檢大人,我已經得到密報,點檢做天子的話,現在汴梁城裡已經瘋傳開了,大家人心惶惶,亟待安定,若是您不答應將士們的請求,會再次引起天下大亂的,人心所向,還請您順應天意啊!再說,我已派人連夜趕回開封,把您的親眷秘密送往護國寺保護起來了,放心吧!

不成!不成!那我也做不來,你們不要逼我,否則我就自殺給你們看!說著,趙匡胤就要拔刀自刎。趙普一使眼色,軍官們立馬一擁而上,一邊奪下了趙匡胤的佩刀,一邊把早已準備好的帝王黃袍三下五除二的給趙匡胤套上了!注意用詞,是套上的!因為那趙匡胤死活不穿,不配合啊!然後,大家一齊下跪:請陛下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時候,外面也響起來了同樣的聲音,如山呼海嘯般的震撼。

此時的趙匡胤本想再推辭,一聽外面的聲勢,再看到已經有軍官拔出了刀,事已至此,已無法改變了。這趙匡胤也不是一個扭扭捏捏的人,殺伐果斷才是他真正的本色。他當即正色道:你們推我當天子,可如果你們不聽我的話怎麼辦?眾軍官一聽這話,就知道事成了,哪還不知道咋怎麼回答!只見眾人齊聲叫到:悉聽陛下號令!

好!現在我命令:立馬開拔,返回開封城!但必須遵守軍規,不得擾民、不得劫掠、善待周室和前朝官員,否則斬立決!大家都聽到了嗎?明白了!謹遵陛下號令!

出發!趙匡胤發出了進軍開封的命令,從此,開啟了320年趙宋王朝的歷史進程。

四、建大宋定都東京,共舉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帶著兵馬一路向開封城進軍,到了城門,那守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軍官,早早準備好了迎接大軍回城。一見趙匡胤過來,立馬打開了城門,大軍一路長驅直入,直奔皇宮而去。

兵變部隊進城後紀律嚴明,號令整齊,及到皇宮,幾乎無人抵抗, 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來得及召集軍隊,就被待在身後的軍校王彥升殺死,那王彥升也是趙匡胤的親信。剷除了韓通,這下子就徹底無人反抗了。

這邊趙匡胤控制了皇宮,待在皇宮裡面的後周恭帝和一干皇室親眷及官員們,則在驚慌失措中等待砍向腦袋的大刀揮下,誰不知道政變是要斬草除根的啊!這一幫子孤兒寡母和文臣們是抵擋不了的,只有引頸受死一條路了,一時間,哭泣嘆息之聲充斥著皇宮大殿。

隨著馬蹄聲越來越快,腳步聲越來越響,兵士們快速的佔領了皇宮各個要地。只見趙匡胤在軍官們的簇擁下,大步流星的走進了皇宮,而待在裡面的人都在等著他的處置,命運如何都在趙匡胤的一念之下。

此時,只見一名軍官走到周恭帝面前說到:我們已經尊點檢大人為新的天子,你若想活命,就趕緊宣布禪讓退位吧!話音沒落,只見一片刀光劍影已經齊刷刷的指向了他們。那周恭帝年僅七歲,垂簾聽政的符太后也只有20歲,那見過這等陣勢,其他人也是嚇得瑟瑟發抖,趕緊督促其聲明退位。無奈之下,在大臣為其起草了退位詔書以後,只好黯然下課。

見周恭帝一干人如此識相,軍官們一邊收起了刀劍,一邊請趙匡胤上位。趙匡胤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一旦定下來的事情,意志是非常堅定的。只見他龍行虎步,充滿自信的走向象徵著皇權的龍庭寶座。坐定以後,趙匡胤居高臨下,虎目炯炯,環視四方,大殿裡面的人一下子都感覺到了很強的壓迫感,也許這就是皇帝的威嚴吧。

現在,我宣布,我朝國號為宋(因趙匡胤的歸德軍節度使駐地為宋州,即現在的河南省商丘,故以封地為國號),開封城為京都,年號建隆。

聲畢,大殿里的士兵們發出了山呼海嘯版的呼喊聲,以示慶賀,前朝的人則是默不作聲。趙匡胤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封柴宗訓為鄭王,駐地為湖北的房州(也就是現在的十堰,相當於流放了)。處置好前朝的事情,趙匡胤開始加封自己的班底,任命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為節度使,趙普協助處理朝政。

趙匡胤不但是一個做大事的人,而且還有一顆寬仁之心,最不喜的就是無端殺戮,就算是對競爭對手,也是這樣,加上周世宗柴榮對其有知遇之恩,他並沒有殺掉幼主和皇室一般人,也沒有對前朝官員大肆捕殺,人心穩定,社會秩序井然有序,這也為宋朝以後基本的走向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至此,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陳橋驛兵變,以趙匡胤幾乎兵不血刃的方式完成了皇朝的更替,無論史學界認為他是被迫的還是早已預謀好的兵變,能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就已經在中國皇朝世代更替的血腥歷史上,留下了人性燦爛的一筆。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作為出兵禦敵借口的契丹與北漢入侵的事情,也在無聲無息中不了了之,沒有人會再去關心和追問了,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但對趙匡胤來說,離好時節還差遠著呢。大宋開國之初,政治軍事經濟全面發展,外患逐漸排除,這方面已經不是趙匡胤重點考慮的對象。但內憂方面,在宋太祖強力出手,於公元961年,打掉了李筠與李重進兩個節度使的叛亂活動之後,如何保持內部穩定,從根本上解決唐末以來的紛亂局面,也就成了趙匡胤亟待處理的頭號問題。

一日,趙匡胤和趙普議事,突然說道,最近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以至於寢食難安啊。趙普回道,陛下指的是什麼問題?趙匡胤道,你看,這近百年來,天下紛爭四起,短短几十年,就經歷了八姓十二君,國家亂,百姓苦,民不聊生,這樣的局面可不能在我這裡繼續下去啊!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趙匡胤提出的這個問題,趙普作為一個資深的政治家,趙匡胤的心腹,對這個問題也早已有所考慮,以前亂世沒辦法實施,現在天下大定,國家穩定,皇權在握,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痼疾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趙普道,陛下,臣以為,之所以您有這個擔心,主要原因還是地方諸侯權力太大了,他們有兵有權有錢,朝廷的控制力出現了問題,陛下,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啊!好了,你不用說了,趙普剛說道這裡,趙匡胤就打斷了他的話,宋太祖是何等人,豈能看不出來問題所在,之所以問趙普,只不過是再次驗證一下心裡的想法和堅定行動的決心而已。

身居廟堂有遠慮,

久經亂世思生息;

昔日黃袍加身急,

今朝又恐一齣戲;

借酒澆愁吐真心,

為官豈無明白人?

翌日紛紛棄兵權,

安得帝王一片心。

建隆二年,趙匡胤借故解除了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一職,韓令坤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並將兩人調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任節度使,不再設置都點檢一職(實在是這個位置太危險了,五代十國一直有點檢做天子的傳統,同樣由此起家的趙匡胤豈不害怕這一點),同時由石守信接替親軍指揮的職務。

暫時解決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心腹大患之後,趙匡胤似有所放鬆,對石守信等人所處的位置並不十分介意,因為這些人都是一直跟著他打天下的親信班底,趙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日,君臣二人又一次聊起這個話題時,趙匡胤說,他們不會有二心的。趙普接道,陛下,臣也以為他們不會,但如果情況有變,他們的部下要是也逼迫他們而身不由己呢?趙匡胤一想,是啊,自己不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嘛!不得不防不得不防啊!這一下子冷汗就出來了,我的媽啊,自己咋沒想到這一層呢?真是當局者迷啊!

做事拖泥帶水不是太祖的風格。公元961年8月22日(也就是建隆二年七月九日)晚朝後,太祖宴請這些跟隨他征戰天下、現在手握重權的戰將們一起皇宮飲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只見趙匡胤看似晃晃悠悠的站了起來,手裡舉著酒杯說到:各位賢弟,最近大家的日子過的怎麼樣啊?托陛下的福,我們過得很好啊!你們過得好,我很高興啊。可是你們知道嗎?我最近總是睡不著,經常半夜半夜的被噩夢驚醒啊!大家一聽,知道有事了,趕緊問到,陛下所謂何事驚擾,以至於夜半驚醒呢?

你們想想啊,沒有你們的幫助,我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世事多變,人心難測,這天下說不定那一天就沒有了,所以說,我這個做皇帝的,其實還沒有你們當個節度使自在呢,你們說,我能睡得著嗎?

你說這武將們腦子就是有點簡單,太祖話已至此,還有點拎不清楚,都急急忙忙的問到,難道還有人三心二意,敢惦記陛下的寶座嗎?皇上放心,我們都是絕對忠於您的!

趙匡胤說到,對你們我那裡能不相信呢?問題是,你們的手下也會這樣忠於我嗎?萬一哪天他們貪圖富貴,逼迫你們,也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能怎麼辦呢?而且呢,我從你們的身上,也看到了我當年的影子,這心裡不踏實啊。再說了,這皇帝的位置,誰不喜歡?你們說呢?

太祖這一句話把大家驚的酒全醒了,這下子可不好了,大禍臨頭了啊!石守信一幫人趕緊跪倒在地,涕淚交加說到:臣等愚魯,請陛下指給一條明路啊!

見此情景,趙匡胤說到,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人生如白駒過隙,匆匆就是百年,你們只需要將兵權交出來,去地方上做一個閑官,置田弄宅,快快活活的頤養天年,同時也能夠給子孫後代打造財富,而且咱們還可以結為兒女親家,親上加親,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不用猜忌,這樣多好啊!

這一幫子老將一看皇帝已經為他們鋪好了後路,自己只管服從安排即可,誰還沒有這點眼力界的,趕緊說謝謝陛下為我們指出一條出路,然後就忑忑忐忐的各自打道回府,準備交印去了。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這一幫子昨晚受到驚嚇的將軍們,一個個麻溜的趕到宮中,把手裡的帥印交到了皇帝的手裡。說陛下,你看我們這些年東奔西跑,南征北戰的,把身體累的不輕,渾身都是病,現在天下太平,懇請陛下收回兵權,讓我們告老還鄉,安度晚年吧?太祖一看大家怪識相,就說,真難為各位將軍了,你們為我大宋所做的貢獻,朕是不會忘記的,你們放心吧!

收回了兵權,趙匡胤把他們統統安排到地方上任節度使,也信守諾言,把自己的幾個皇妹公主嫁給這幾個將軍的家人,大家也都成了皇親國戚,那更不是一般的富貴榮耀了。

此後,趙匡胤順勢對宋朝的軍事制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確保了宋朝三百餘年的統治期間沒有發生內部的兵變奪權事件,但也造成了軍事羸弱的不利局面。此後宋朝經歷的幾場戰爭,也說明了這方面的問題,在這裡並不是本文的討論重點,重點是,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大大的加強了皇權的堅固性,確保了國內政治的基本穩定,這才是杯酒釋兵權的意義所在。

同樣,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少有了幾個不殺功臣就奪取兵權的歷史事件,而且君臣皆大歡喜,相比那些通過各種理由誅殺功臣的帝王來說,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這裡面既有趙匡胤個人性格因素在裡面,也有歷史背景的因素於其中,更是帝王心術的絕佳展現,不得不讓後人為之驚嘆。

當然,這裡面是不是還有其它非外人道的隱情,後人難以揣摩,但從這些武將失去兵權以後的所作所為和趙匡胤對待他們的態度來看,作為交換的一部分,趙匡胤是給了他們免死金牌的。

五、立金匱太后預盟,營開封晉王尾大

在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拿回大宋武裝力量控制權後沒多久,也就是公元961年9月,杜太后就病重臨危了。此時,對母后病重心急火燎的趙匡胤並不知道的是,杜太后心裡還有個小九九是需要在去世前盤算撥拉好的,而這個小算盤對趙匡胤一支來說並不是好事。

一日,自知不久於人世的杜太后,召趙匡胤於病榻前,並讓人喚來趙普記錄,同時屏退左右說道:

我兒啊,你知道你這大宋江山是怎麼得來的嗎?

兒臣知道,這都是祖上的蔭庇和太后您的積德啊!

不是這樣的!太后道,你之所以能夠擁有江山,不是我們有多大能耐,而是因為周世宗柴榮立了他那個年幼的兒子當皇帝的結果!如果他立了成年的皇帝,你說你還有這樣的機會嗎?

母后教誨的是!

所以,為了我大宋江山的穩固,前朝的故事不再重演,你百年之後,應當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咱們的國土這麼大,要是能立一個年長的人當君王,國之大幸,民之大幸啊!

謹遵母后教誨!此時的趙匡胤已經是泣不成聲了,心裡話,母后你這哪是為了大宋長治久安,根本就是要了我的命嘛!但這話他可不敢說出來,皇帝也有皇帝的無奈啊。

趙普,你且取來紙筆,把今天我的話好好記下來保存好,不得有誤!

臣遵旨!於是,趙普伏在床前寫下杜太后的遺言,並將其放入金子做的匣子里,交由可靠的宮人將其妥善保存。

遺囑說完,放下心來的杜太后也於9月17日去世。

這杜太后為什麼一定要立這樣一個兄終弟及的遺囑呢?除了前面說的理由,也可能和杜太后比較喜歡這個二兒子趙光義有點關係吧,因為等趙匡胤駕崩,他的兒子們早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了,這也是後人對金匱預盟的真假和趙光義即位合法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之一。

金匱預盟為趙光義即位鋪好了路,此時對此並不知情的趙光義在幹什麼呢?這個時候趙光義,已經在其哥哥當了皇帝以後,把名字由趙匡義改為趙光義了,避諱。同時,也被皇兄逐步加封,如開封府尹、晉王等一幹頭銜和職務,地位可是在宰相之上,也就是相當於皇儲名分了。

趙光義是否參與了其兄的陳橋驛兵變,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這裡姑且認為其也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吧。這樣以來,趙光義就不僅僅是御弟這麼簡單了,也有了一系列的軍事與政治資歷。加上其在開封府尹的位置上,低調而刻意的經營下,已經擁有了不同於其他皇子御弟的實際能力,為其日後接班奠定了人脈與政治基礎。

趙匡胤何許人也?以他的智慧與洞察力,不可能不知道他的這個兄弟之野心,但這個時候趙匡胤已無法改變。一方面是杜太后留給他的遺囑,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十分重視兄弟親情,有意無意的把趙光義當做皇儲培養。而對自己的兩個兒子的培養,卻並沒有大的動作,是對其子能力的不放心還是其它原因也是不得而知,但對趙光義勢力的顧忌,卻是實實在在的。

趙光義,已經尾大不掉了。

如何破局,已經是擺在趙匡胤面前的重大問題。

六、欲遷都西巡洛陽,泄天機東歸汴梁

其時,正當年富力強的趙匡胤,期間改元立新政,討伐地方割據,統一天下等等文治武功也達到了歷史高峰期,國家出現了少有康平時代。

而正值壯年的趙匡胤別並沒有對趙光義的勢力拓展進行鉗制,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去一步步的培養自己的兒子,以便時機成熟的時候,把他們推向前台時,可以有足夠的實力去抗衡自己的叔叔趙光義。話說,不想傳位給自己兒子的皇帝,不是個好皇帝。

但他還是掉以輕心了,因為他的身體出了大問題,時間上已經不允許他按部就班的剷除趙光義的勢力了。

繼963年改元乾德後,趙匡胤再於968年改元開寶,這也是趙匡胤最後一次改元,這一年趙匡胤42歲。

公元975年,伐南唐,俘獲後主李煜,南唐滅。

公元976年,也就是開寶九年,歷史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趙匡胤的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在這一年的三月,因為常年征戰、長期飲酒和狂躁症的不斷發作,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已經感覺無力擺脫趙光義勢力的趙匡胤,決定西巡洛陽了。

一天,趙匡胤喚來趙普說,朕想出去走走了。皇上是不是準備去西邊啊?你看這個趙普的腦瓜子就是靠譜,皇帝一開口就知道肚子里的畫外音,怪不得深得趙匡胤喜歡。朕離開出生地太久了,那裡有我的回憶,你準備一下,擇日就去洛陽看看吧。

趙匡胤這個時候提出西巡洛陽,目的是什麼呢?你以為真的就是懷舊那麼單純嗎?自然不是,皇帝的一舉一動,肯定不是過家家那麼簡單,對他來說不外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目前的京都開封,雖然交通便利,漕運方便,但因為處於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不得不集中了全國一半的精銳兵力把守,軍費耗費嚴重。

2、晉王趙光義在開封任上默默耕耘,已經打下了很難撼動的政治基礎,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欲在開封打開局面,需要下非常大的功夫,甚至會導致兄弟反目,國家內亂,這是趙匡胤不願意看到的。而遷都洛陽,就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3、洛陽雖然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已經破敗不堪,但這裡是趙匡胤的出生地,自古就是京城,底蘊深厚,而且洛陽四周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易守難攻,可以解決開封軍事上的不利局面。

4、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宋太祖想去洛陽尋找一個神秘的人,這個人是誰,靜待後文。

但遷都洛陽也不是沒有困難,一方面要大興基建,另一方面隋唐的運河已經幾近荒廢 需要重新開挖,才能解決南方過來的糧草的運輸問題,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阻力,就是趙光義集團的強力狙擊。

但無論如何,宋太祖西巡洛陽卻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雖有大臣反對西巡,但趙匡胤不予採納。不幾日,準備停當,帶著一幫子文武大臣們來到了洛陽,連續下了十幾天的雨,也趙匡胤一行抵達的時候來了個雨過天晴,對趙匡胤來說,真是個好兆頭。

在夾馬營的舊地,趙匡胤聊發少年狂,童心未泯,和大臣們講自己小時候在這裡發生的事情,講到動情處,不斷開懷大笑。趙匡胤甚至還土坷垃里找到了以前自己埋在那裡的玩具石馬,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一時間,君臣相處甚歡,其樂融融來形容也不為過。

開心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這對普通人是這樣,對帝王來說,同樣如此。當大家都沉浸在輕鬆愉快之中的時候,趙匡胤突然提出,為了大宋的國家安全,想把京城遷往洛陽,以後再遷長安,而且這次他也就留在洛陽,不打算再回開封了!石破天驚!一下子把這幫子正在輕鬆愜意的大臣們驚了目瞪口呆!這陛下是要搞哪門子啊?

待短暫的震驚平復下來以後,嗡嗡聲瞬間爆炸。趙匡胤側耳細聽,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反對之音,心裡暗道不好,這群老傢伙太固執了。雖有小聲議論,但明面上卻沒有人當即提出反對,怕惹趙匡胤不高興。

以後的幾天里,不斷有大臣到趙匡胤那裡提出反對遷都,理由五花八門,但趙匡胤不為所動。甚至說到,你們如果繼續反對,那我就住在洛陽,不走了!其後兩個月的時間就這樣君臣對耗,趙匡胤生氣,群臣熬煎,實在是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御弟晉王趙光義出面了。一日,看看僵持不下的趙光義來見哥哥,說到,皇兄,遷都事體巨大,耗費無數,開封雖是四戰之地,難以防守,但古人有雲「在德不在險」啊!陛下以仁德修政,恩懷天下,四方來朝,何來憂慮呢?

御弟所言也有道理啊!我考慮考慮吧。大臣們的話趙匡胤可以不聽,但這個御弟的話還是要仔細琢磨的,因為目前為止,他還是杜太后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雖然遷都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實際情況,但心裡的話那是對誰也不能說的,就是那個能夠猜透他心思的趙普,君臣二人在這方面也只是打啞謎,心照不宣而已。

心裡憋氣的趙匡胤,帶著親隨外出散步了。不經意間,來到了一座小小的道觀門前,恰巧此時一個道士推門而出,趙匡胤一看,這不正是自己要找那個神秘的道士嘛!看來真是巧啊!那道士抬頭間,也已經認出了面前的皇帝就是自己當年的老熟人,急忙請趙匡胤入觀坐定。

這道士是何方神聖,能讓趙匡胤急於尋找呢?原來這個歷史上沒有留下道號的道士,卻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具對未來的預測能力,準確度非常高,趙匡胤對他的預測十分看重。西巡洛陽,其中的一個不為外人道的目的就是找他預測自己的生死。

趙匡胤屏退左右後道,老朋友,咱們不用避諱,你幫我看看,在這世上,我還有多少年好活?

只見道士伸出指頭掐來掐去,搖頭晃腦一陣子之後說道:皇上,今年的十二月二十夜,如果天氣晴朗,陛下您還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天氣不好,陛下,恕我直言,就請準備安排後事吧!言畢,那道士便不再說話,因為天機已經泄露,言多必失,在天道面前,道士要自保啊!見此情景,趙匡胤即告辭回宮。

想想自己可能還有12年的大好時光,趙匡胤的心情即舒坦又不安,因為這個實在是太玄虛了。但無論如何,洛陽是不能再待下去了,於是便對趙光義說道,既然你們都反對遷都,我也沒辦法,只好聽你們的,但我擔心,百年之後,我大宋的國力也會因此而耗盡的,起駕回開封吧。這時,趙匡胤一行已經在洛陽待了兩個月。

至此,遷都之議擱淺,趙光義和大臣們也總算鬆了一口氣,而趙匡胤的話在百年之後不幸而應驗,北宋被金所滅,不過此已是後話,趙匡胤和趙光義已經看不到了。

七、怒乍起燭影斧聲,急進宮兄終弟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忐忑不安而又期盼中,時間來到了開寶九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那個神秘道士預言的日子。

這天,趙匡胤早早的起床了,因為睡不著啊,換做你是這個歷史角色,面對不可預知的命運之時,也會睡不著的。只見趙匡胤走到窗前,親自拉開窗幃,眼前一片晴朗之狀,心情自是大好!看來老天爺待我不薄,照這天,夜裡肯定也會是晴天吧,如果真的這樣,那我還有大把的時光,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啊!想到這裡,趙匡胤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

夜,終於在趙匡胤開心的期待下降臨了。趙匡胤躊躇滿志的登上了宮中的太清閣,極目遠眺,深邃的天空里,一片星光燦爛!我又可以大幹十二年了,那個牛鼻子,算你狠。

心情舒暢的趙匡胤,當即派人請自己的御弟晉王趙光義來到太清閣,兄弟倆要大喝一場了。

酒過三巡,此時已近深夜,只見有點醉意的趙匡胤說道,御弟,你看今天天氣不錯吧?是啊,皇兄,月光皎潔,星星點點,確實不錯的。

來,咱們兄弟再干一杯!趙匡胤又舉起了杯子,兄弟二人你來我往的又喝了起來。

正當酒酣耳熱之時,只聽外面的宮人說道,呀,下雪了。話音剛落,只見趙匡胤一下子站了起來,果然天氣瞬間陰雲密布,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強忍著心中的震驚與悲哀,趙匡胤忍不住仰天大笑起來,但這笑聲里,卻包含了多少的無奈與不甘,唯有自己知道了。

知道天意難違,恐怕自己是熬不過今晚了,趙匡胤雖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回到寢宮,繼續以酒澆愁,不停的喝酒麻醉自己。頃刻,不勝酒力的趙匡胤便伏床而眠。趙光義一看,皇兄喝大了,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好,因為他並不知道今晚就是趙匡胤的忌日啊。

恰巧此時,趙匡胤寵幸的花蕊夫人走了進來。

趙光義看到了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也看到了趙光義,更看到了皇上已經呼呼大睡,好像是喝多了,所以只是和趙光義點了個頭,就想去伺服一下趙匡胤。誰知道還沒有走到龍床前,就被一雙大手攔著抱了起來,你想那趙匡胤都喝多了,趙光義喝的酒也不會少,酒後人大膽,亂性也在情理之中,何況這趙光義也不是清心寡欲之徒。

花蕊夫人一看是趙光義,就急忙想掙脫,但她哪裡是趙光義的對手,情急之下抬腳踢到了酒案,一下子把酣睡中的趙匡胤驚醒了,這個混蛋居然敢調戲自己的寵姬!這下子可不好了,趙光義一看哥哥醒了,一下子慌了神,而花蕊夫人也乘機掙脫跑了出去。只見趙匡胤掙扎著起來,抓著置於床邊的玉斧,吃力的向趙光義砍去,一邊揮舞一邊說到,你做的好事,你做的好事!

趙光義這時酒也完全醒了,知道自己惹了殺身大禍,只得一邊躲一邊急思對策,手忙腳亂爭搶玉斧之時,身體虛弱的趙匡胤一下子跌倒了,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順手給了這個哥哥幾下子。眼看趙匡胤是活不了,趙光義急急忙忙的離開了皇宮,踏著深雪逃回了自己的王府。而在外面伺候的宮人們因為沒有招呼,雖看見裡面影影綽綽的似有什麼舉動,但也不敢擅自進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晉王離去。

待五更天,宋皇后來到寢宮,見太祖似沒有了鼻息,急忙喚眾人進來,一探,知太祖已駕崩。匆忙中,宋皇后就讓太監王繼恩去喚小兒子趙德芳進宮。

那王繼恩出了宮,卻並不往趙德芳府上行,反而往另一個方向急奔而去。到了一座王府門前,急扣門,直喊晉王快開門!不一會兒,只見那晉王趙光義急急忙忙的出來了。王繼恩說道,王爺,快隨我進宮,皇上駕崩了!

趙光義一聽,做大吃一驚狀,怎麼會呢?皇上昨夜裡不是還好好的嗎?王繼恩道,王爺,咱什麼也別說了,趕緊進宮去看看吧!趙光義卻說到,公公稍候,我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

王繼恩見老半天趙光義還沒有出來,這下子可真的著急了,直接闖進去拉著趙光義就往皇宮方向跑去,說王爺趕緊進宮,再晚了就來不及啦!看看,這趙光義多會演戲,那王繼恩不去找趙德芳,反而來叫趙光義,這其中的貓膩也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了。

兩人一路氣喘吁吁的趕到皇宮,王繼恩先進去給宋後報告。德芳呢?皇后問到,娘娘,晉王來了。說話間,趙光義已是推門而入 ,宋後一見,知道大勢已去 ,自己的兒子是坐不了皇位了,在這個關鍵時刻,那是早一步,佔盡先機,晚一步,江山易主。

只見宋後上前一步,對著趙光義一揖道,全憑官家做主!官家是啥意思?就是承認對方是皇帝的意思,官家是皇帝的代名詞。那眼見皇位到手的趙光義也挺光棍,急忙回道,咱們共保富貴,不要擔心啊!

後續得到消息趕來的王公大臣們,見事已至此,只得奉趙光義為新君,當然他的那些親信們自是不用說的,當下就在趙匡胤的靈柩旁邊宣示即位了。

至此,趙光義暗中策劃期盼已久的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事件,在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死因下,合上了帷幕。

八、將百年高宗無後,心懺悔孝宗接位

宋太宗即位後,離宋太祖開寶九年還差兩個月,就急急忙忙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大大背離了以往皇帝去世一年後才改元的慣例。這樣不惜打破舊例,不惜落人口實,宋太宗內心的煎熬可見一斑。

同時,趙光義親自為《太祖實錄》的編纂把關,反覆刪減修改,鬧得幾個史官因為不肯說假話,憤而罷官。

為了杜絕後患,不久就找借口把三弟趙廷美貶到外地,不久即抑鬱而死,趙光義也怕兄終弟及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啊。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於979年隨宋太宗北伐幽州,有一次夜間宋太宗找不到了,待到再次出現,就有人告趙德昭欲對太宗不利,宋太宗很是不高興。

又因為戰事不利,宋太宗就決定不搞論功行賞了。趙德昭知道後就去和自己的叔叔理論,卻被訓斥一頓:想賞賜?等你當了皇帝再說吧!當夜,趙德昭即自殺身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叔叔已經起了殺心,與其被殺,不如自行了斷,免得受辱,這一年是太平興國三年。

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那個差一點當上皇帝、可以「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八賢王趙德芳,也於981年死去,也就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時年23歲。

趙德芳死了,就徹底沒有了後患。這一年,被罷了相位的趙普又被趙光義重新任命為宰相。因為他拿出了那個只有他和趙匡胤、杜太后才知道的金匱預盟之約,知情的三人中,兩個人已經作古,其中的真假即使有人質疑,也無法對證了。

趙光義自然就把這個作為自己當皇帝的合法性最具說服力的證據公之於眾了,看看你們還質疑我嗎?這裡有太后立的遺囑呢。當然也有人質疑,既然有,為什麼不早說呢?為什麼到現在才拿出來?你們問我,我問誰啊?宋太宗對這些質疑卻是置之不理。

當然,作為交換,那個老奸巨猾、人品極差的趙普,還是順利的再次坐上了高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宋太宗也於59歲那年駕崩。而趙匡胤當年的預言也不幸兌現,強大的北宋王朝因為軍事壓力逐漸衰弱,在歷次對外戰爭中大都敗北,最終與1127被金所滅,徽欽二帝亦被俘虜,也就是所謂的靖康之恥。

開封失陷以後,南逃的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南京(商丘)即位,開始了南宋偏安時代。

冥冥之中好似自有天意,宋高宗唯一的兒子趙旉,在經歷了驚嚇大病治癒以後,小小年紀就落下了心病,最終還是死於一次宮女的驚叫聲里。原來宮女夜裡不慎撞翻了金爐,一下子大喊大叫了起來,那趙旉居然因此受驚而亡,唉,你說這個宮女叫聲屬於獅子吼嗎?

沒了兒子,後宮有數不完的妃子,趙構大可以像宋徽宗一樣大把造人啊,你看宋徽宗可是有八十多個皇子的,為什麼宋高宗就這一個就卡殼了呢,難道是它不想要嗎?然並卵,你以為趙構不想嗎?想,還是非常想的!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就在他逃難到揚州後,一看暫時擺脫了金兵的追擊,就想乘機和妃子鼓搗鼓搗。誰成想,正當趙構和妃子大白天的在行宮裡面即將爆發出來時候,外面突然有宦官和士兵大喊,皇上快穿衣服跑了,金兵打過來了,快快快!

這個時候趙構內心深處一定十萬個羊駝在奔騰!驚楞了幾分鐘以後,緩過來的趙構趕緊收拾衣物拉著妃子上馬就逃。據說和他一起逃出來的只有五六個人,把揚州城的百姓和正在抵抗的幾萬軍隊拋到了腦後!

一行人狼狽的一路逃到江南,待穩定下來,終於不用再四處奔波逃難的時候,把生皇子當做最大任務的宋高宗卻發現,自己像哪死去的兒子一樣,也被嚇出毛病了。只不過,一個是被嚇死了,一個是被嚇得不能人事,臨幸不了妃子了,你說這對父子悲劇不悲劇?

沒辦法,自己不能生,這皇位又不能沒有繼承人,怎麼辦?宋高宗想起了自己祖上,想起了宋太宗。為什麼呢?原來啊,宋太宗這一脈的後人們,也一直認為在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上,是有說不明道不出的問題的,自己現在無後,難道這是天意?

此時,良心發現的宋高宗趙構,把目光投向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心道是該給太祖一個交代了。就這樣,宋高宗收了趙昚為養子,並於1162年立為皇太子,同年將皇位傳於趙昚,是為宋孝宗。而宋高宗自己則做了太上皇,直到80歲去世。

自此,直到南宋滅亡,皇帝一直都是趙匡胤一脈,也算有始有終吧。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中國歷史 | 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