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醜,可是我並不溫柔——肺結節的獨白
我很醜,可是我並不溫柔——肺結節的獨白
發表者:陳曉峰
歌手趙傳有一首歌曾唱道:「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這句歌詞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只是我可不一定很溫柔。哦,對了,我就是你們人類常說的「肺結節」,作為近年來疾病界的一個新「明星」,我就趁著這次上報紙的機會介紹一下自己吧。
我出生在人的肺實質內,長得像小球,直徑小於3cm,於是醫生就根據我的樣子給了我一個名字——「肺結節」。我以前可是很低調的,最近幾年曝光率(檢出率)的陡然增加可能和空氣污染有關,當然和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也有重要關係。
我長在人體內,又不好看,剛好又趕上風聲緊(談癌色變的氛圍),很多人一看到我就懷疑是肺癌前兆。人怕出名豬怕壯,我現在可是落個人人喊打的地步。其實我並不一定就是壞人(肺癌)。很多良性的疾病,比如既往肺炎或者肺結核遺留的瘢痕、炎性假瘤、錯構瘤等都可以造就一個溫柔的我。當然,我還是不溫柔的時候多一些。這時候我就是癌前病變、早期肺癌或非轉移瘤。如果沒人管我,我接下來可就要摩拳擦掌,在人體內把壞事做盡。有醫生研究了我之前的「犯罪記錄」,發現直徑超過2cm的肺結節,惡變率高達64%-82%,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這個概率還會明顯提高。
由於我善惡難辨,也不會造成不適,所以如何對待我成了重要的問題。我原以為我偽裝得很好了,可是依然沒能逃過醫生們的火眼金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現在人類有了高解析度CT這個「照妖鏡」,在我很小的時候(直徑3mm-4mm)就能發現我。由於這個時候的我還善惡難分(難以區分良惡性),醫生一般會建議採用國際認可的標準,定期隨訪。等我長到6mm-1cm的時候,就有可能逐漸開始表現出「壞人」的特點。變壞的我會在CT上出現邊緣的毛刺。但是我也會學著掩藏自己,不表現出明顯的壞特徵。比如磨玻璃病變的結節,邊緣的毛刺和分葉可能就不明顯,這個時候就需要臨床醫生來做綜合決策了。專科醫生會結合患者結節的大小、形態、位置以及高危因素,做出評估,並提出進一步的個體化處理建議。對於那些高度懷疑的「壞結節」,且位於肺葉的外周部位,可以考慮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肺部局部切除,在清除「危險的我」的同時,儘可能保存健康的肺組織,確保患者的肺功能,以提高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現在的醫生是越來越厲害,而我的日子也是越來越不好過了。變成壞人大搞破壞的計劃常常還沒開始就被發現了。外科醫生在我剛開始變壞的時候(早期肺癌),就能識破我的小計謀,還把我直接取下來拿給病理醫師做「解剖」。沒有了我搞破壞,外科手術治療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能夠高達80%以上。
現在水平高超的外科醫生將微創手術做得出神入化,他們還會用單操作孔胸腔鏡微創手術來消滅我。通過術前CT引導下肺結節定位結合單操作孔胸腔鏡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等技術。對懷疑惡性結節的患者,採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切除結節,再根據術中病理結果決定進一步的手術方案。這種創傷小、效果好的方式成了能夠被患者接受的理想選擇。
我還聽說單操作孔胸腔鏡手術與常規胸腔鏡相比,在保留各項優點的同時,將體表切口減少至兩個。直接避免了常規胸腔鏡副操作孔易出血,易損傷肋間神經的缺點,而體表切口的減少更能減少手術瘢痕,減小對皮膚美觀度的影響。
總之,隨著醫學的發展,神通廣大、善惡難辨的我在醫生面前也是節節敗退。但是,如果你發現了我卻對我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很可能就給了我壯大的絕好時機,等你感覺到我時,我或許已經成為了大惡人(晚期肺癌)。
——(原文載於2015年8月10日《新民晚報》B2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