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
最近讀到一本非常棒的育兒書,書名叫《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這本書不同於市面上大部分育兒書,它的內容並非來自於作者的個體經驗和主觀感受,它是一項縱向母嬰研究實驗——歷經30年臨床觀察的76位被試者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我反覆讀了幾遍,非常震撼,受益良多,所以專門整理出來一篇讀書筆記,如下:
1963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招募了131位待產的母親,對他們和他們的孩子進行長達30年的追蹤觀察,通過心理測試、兒童觀察、校訪、教師訪談、不定期家訪以及錄像分析法,研究父母的早期教育對孩子一生將有怎樣的影響。
30年後,131個實驗樣本中,有76個是完整的。研究者通過對這76名被訪者的訪談評估,得出如下結論:
父母的哪些特徵促進了孩子的發展:
? 父母鎮定,善於反省、專註,把孩子當人看待;
? 父母兩情相悅,感情深厚甚於彼此愛慕;
? 母親溫柔、慈愛、熱情並富有同情心,能夠感受孩子的感受;
? 父母為孩子積極的能力(自信進取)感到驕傲;
? 父母為孩子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感到愉悅;
? 父母強調紀律,而非懲罰;
? 至少在最早的幾年,父母密切關注並且參與孩子的生活。
父母的哪些特徵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 父母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失去了最深層次的安全感和影響;
? 父母不能與孩子玩耍,或者太習慣對孩子的玩耍指手畫腳、過度控制、過度抑制;
? 父母把自己的情感和認知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憤怒的父母把憤怒投射在孩子身上;
? 父母自我認知和實際行為間的分離,也就是說,父母想的說的與他們實際表現的完全不同;
? 父母的需要在前,孩子的需要在後,只從成人角度出發看待孩子,缺乏共情;
? 體罰孩子
好的人生故事
研究人員在76名被試者中,選出了30年後7名生活狀態最好的人(3男4女)。這裡所說的好,並不意味著他們成名或富有,而是他們獲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那些是良好生活的基本構成要素。他們風度翩翩,令人愉快,沒有經歷情緒上的痛苦,工作成功,關心他人生活,婚姻幸福。
典型:尼古拉斯
職業:經濟學教授
尼古拉斯在30年後的訪談中是這樣描述童年的:「母親充滿了愛、保護、快樂和活力,她很熱情,很有感染力,我很崇拜他。父親很少發怒 ,即便我曾考過糟糕的成績,父親也只是說:『好了,你下次會做得更好,讓我們看看你做錯了什麼。』父親常常鑽到我的被窩裡,有時哄我睡覺,給我講或者我們一起編些幻想故事,父親是一個說話非常溫柔的人,他對我和我的成長很有興趣……」
那麼,尼古拉斯回憶的準確度如何呢,被試人員翻出了他生命早期的真實記錄:尼古拉斯出生後,便跟母親待在一起,母親體貼、冷靜、對嬰兒充滿自信,也很關注他;父母在高中時認識,大學開始約會,彼此感情很好;父母都相對保守,很看重教育,母親還曾做過教師;尼古拉斯出生以後,母親為他而自豪,用母乳餵養他,對他溫柔、親切、幽默,父親也會在母親需要的時候幫忙併積極地陪孩子玩兒。
尼古拉斯的父親說:父母能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被愛的感覺以及自己在家裡很安全的感覺,無論世道怎樣變幻莫測,家裡的事情都不會任意變化、反覆無常。
尼古拉斯慢慢長大,7歲時他的智商有136,極具天賦。研究小組人員寫到:「我很難在他身上發現衝突的跡象,他是迄今為止我測試過的最放鬆的孩子之一。」
現在,尼古拉斯30歲,他成為一名經濟學教授,剛剛寫完了一本重要的教科書,他現在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我和妻子住在郊區,養了一隻貓和一隻狗,不全是我所希望的生活,但我想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的的確確是充滿愛的快樂童年的產物,我想過的舒服,更少一些完美主義,我希望自己正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不太好的人生故事
典型:諾蘭——深深的孤獨和自我貶低
職業:地板維修工
諾蘭在30年後的訪談中是這樣描述童年的:「我的父親很喜歡支配別人,神經緊張,膽大妄為,總是很挑剔。我曾幻想過改變局面,然而現實很難。我只能轉移注意力,忽視父親的存在。我的母親習慣把問題內化,所以我也這樣。現在妻子幾乎不知道我的感覺,因為我只是零星地說一點……」
研究者在諾蘭嬰兒初期的記錄顯示:
諾蘭6周大時,精力充沛、生機勃勃、發展超前、溫存活躍。但是,諾蘭的父親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好,父親富有控制欲,喜歡競爭,緊張不自製,並且有點焦慮,缺乏耐心和體貼。母親看起來溫和活潑,但時常有些犯迷糊,對孩子若即若離、漫不經心,有時母親還會嫌孩子煩,與孩子共情不穩定,情感疏離,時常過度限制孩子。父母在研究人員面前大聲的爭吵。父親很蠻橫,總是指責母親,認為他粗心大意,對孩子不夠細心。
諾蘭2歲時,母親又懷孕了,這讓她變得易怒,經常打罵孩子,更加疏離諾蘭。這段糟糕的經歷開始改變孩子的人生方向,令他變得小心謹慎。
諾蘭4歲時,親子關係造成的問題進一步發展,觀察者的記錄顯示:諾蘭成為一個疏離拘謹的小男孩,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刻板的自我刺激和痴迷於物體,有一些自閉症的特徵。他看起來情緒低落,渴求關愛。
諾蘭4歲半時,父母不顧他的反對,送他去參加全天的夏令營,26年後,他對這段痛苦的經歷仍然記憶深刻,他當時驚恐過度,哭濕了衣服,根本上不了校車,母親把他推上車,關上門。
諾蘭7歲時,IQ測試分數為85分,低於平均水平。觀察者寫道:他是一個悲傷孤獨、恍惚疏離的小孩,有些心不在焉。自我懷疑和憂慮症一直存在。做錯了事後,他會習慣性的回答老師:「我想,這是因為我不聰明」。觀察者記錄的兒童統覺測驗中,諾蘭講述了一個有關獅子、老虎和一隻裝著幼崽的袋鼠母親的故事。在他的故事裡,呈現了一幅殘忍的畫面——缺乏慈愛、安全感、喜悅和幸福,充滿了沮喪,這正是他和家庭的寫照。故事裡的母親形象儘管混雜了教育和保護的功能,但是充滿了剝削和懲罰的意味。
諾蘭18歲時,IQ測試分數為115分,這大部分應該歸功於學校提供穩定的刺激,淡化了家裡飄忽不定、過低或過度的刺激帶來的負面影響。觀察者記錄,18歲的諾蘭,與他5歲時的行為完全一致,他總是自我貶損、極度強迫、謹小慎微,悲傷和孤獨好像愁雲般籠罩著他。
大學畢業後,他頹廢了幾年,26歲時,跟哥嫂一家住在芝加哥,他在教堂負責維修樓房和地板。他是一個負責任的兒子、丈夫、兄弟和工人,同時,他變得極度強迫,缺乏活力,飽受壓抑之苦。他在內心一直說著:「我不夠聰明……我不夠好」
精華內容摘錄
? 在嬰兒生長的最初幾個月,大腦突觸先是以驚人速度增長,然後是大量的修剪,只保留功能連接。因此,父母多次敏銳地回應以吸引嬰兒的參與,然後調節他們的行為回應嬰兒的興奮和興趣以保持嬰兒的注意,這些很可能直接影響嬰兒大腦分化和組織的進程。
? 成功案例擁有的共同特性是:堅強、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價值觀,以及作為成年人的幸福感和職業滿足感。這些成功孩子的家庭通常不信奉在孩子1歲時懲罰或訓練孩子的習慣,而是等到2歲。在這之前,父母的焦點應該是保護和養育孩子,而不是限制他們。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些父母通常不會通過發脾氣、打孩子來進行約束,而是根據孩子的行為制定明智審慎的規則紀律。這些父母不會對孩子凶,也不會咒罵孩子,他們不會說孩子是邪惡或可恨的,也不會威脅不要孩子或是把孩子送走。他們的看法是:寬容、堅定、體貼比體罰更加進取,他們傳遞給孩子的,是關於寬容、愛、接納、溫暖的信念,以及尊重他人和社會期望,接受學校和家庭的規則。
? 實驗結果顯示,高智商和家庭財富都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母乳餵養和奶瓶餵養對孩子並未產生明顯影響;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對孩子的人格形成不起重要作用;孩子的智商測試的確有助於預測孩子們能否獲得高等教育。
? 人類的創傷包括一系列危機事件,比如與父母分離、生病、受傷、性騷擾、體罰、自然災害、意外、戰爭、忽視、情感虐待和兒童期多次搬家,這些經歷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沮喪和憤怒,也將終生改變中央和外圍神經系統的功能,持續讓一個人體驗到焦慮。創傷研究專家Kolk將其稱之為「身體記憶」。
? 孩子要學會如何控制本能,聽從本能的、絕對的、沒有限制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教育的功能就是壓抑、禁止和抑制。但是通過我們分析懂得,對本能的過分壓抑蘊含著神經症的危險。(弗洛伊德)
? 孩子無法避免父母的性格特質對他們的影響,這些性格特質會強烈的激起他們的情緒。即使孩子發現父母是不好的,依然會下意識去模仿他們。
? 兒童的願望、恐懼和無意識的幻想控制著他大部分的生命歷程;兒童的焦慮、抑鬱、行為異常、甚至成人後的精神障礙都突出地展示著他們的家庭經歷。
? 大多數嬰兒在其生命最初的12個月中,已經形成了他們將會成為什麼人的核心意識,這種意識產生於母嬰關係的基質。
? 大多數兒童在6、7歲時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人格,即形成了基本的心境、行為模式、防禦機制及自體感,如勝任感、社交能力、害羞、不安全感等。他們的行為、思想、動機和情感模式,都永久框定著他們的人格。
? 孩子們講述的動物故事直接揭示他們對家庭的關注。孩子在故事中所描繪的家庭關係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家庭關係密切相關。
? 幼兒期母親的撫養與子女成年期防禦機制的成熟度之間在統計上顯著相關,這是母親對子女的持久影響的顯著標志。
? 母親對孩子內部性格的決定性影響之一,就在於她能夠塑造孩子通過心理防禦機制調節內部衝突的能力,這也是孩子首要的自我功能。
? 像諺語說的那樣,家庭是一鍋慢慢煨著的湯,每天加一點兒料,逐漸改變了湯的味道。
? 共情能力通常最早出現在兒童講的與布娃娃、人物、玩具一起玩的故事中,以及在雜貨店裡要母親去幫助哭泣小孩的情境中。共情從嬰兒期出現的初期信任能力發展而來。
? 創造力是與兒童早期的想像遊戲和勤奮感相關的。如果某人在兒童早期被過分控制不能玩耍,就不可能完成聯結,從而成長為有創造力的成人。
? 兒童不是由父母培養大的,不是父母教給他們如何成長,而是兒童自己從父母那裡捕捉了成長所需的東西。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巧素新浪微博:http://weibo.com/josuel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