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生活史:一個95後眼裡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一場了不起的實踐,關乎國家氣運,關乎家庭和個人的命運。蔣方舟說過這麼一句話:時代的火車往前跑,拉著那些願意的,拖著那些不願意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正是這樣的時代:有能力的人,有了上升的台階,能力差的人,也在這場大變革中潛移默化,迅速更迭。

有時候宏觀顯得空洞,微觀才表真實。在四十年的實踐中,國家總體改觀毋庸置疑,有歷史書可睹。而我家的變遷,對95後的我而言,才是最直觀的體現。

窮人的理想

我們家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潮汕家庭,我爺爺生於上個世紀新中國還未成立的時期。當時的國家環境凋敝,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孤兒。那一代的人,經歷了日本侵略戰爭、國共鬥爭,後來還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犧牲農業的工業計劃、大躍進、公社化、文革這些事情,身上充滿了故事。

我爺爺骨瘦如柴,體弱多病,究其原因,一個是原生家庭的貧窮帶來的飢餓,很難想像當時的他,每天只有三四兩稀飯,是怎麼熬過來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長大以後,受時代、環境、個人條件的約束,只能務農務工。務農,是高強度、低效率的務農;後來務工,在缺乏技術的建築工地上,工作強度自不必說。貧窮在代際延續,他工作勞累,又上頓不接下頓,沒有充足的食物來保證身體能量,更談不上營養,甭提更高層次的需求。二十年前,我爺爺得了一場大病,做了一場跟胃有關的手術。直到現在,他每天都忍受著胃神經帶來的全身疼痛,有時候晚上起來嘔血,已然習慣。

生活困苦,是那一代人的物質寫照。但是精神上受政治的感染,卻又和困苦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以前爺爺經常和我講朝鮮戰爭,講鴨綠江的危機、美國佬的野心,還和我講新中國和蘇聯的外交,講斯大林死後國內的外交困局。可能你會覺得講這些東西要麼是個專家,至少是個鄉村教師之類的文化人,但事實上不是,我爺爺是農民,基本沒讀書,這些東西,都是他去開會的時候聽來的。

現在我去爺爺家,常常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聽著收音機里的保健葯廣告。有時候他拿了上千塊錢給我,讓我去買某個牌子的鼻炎葯、養胃丸,因為我有鼻炎和消化疾病,他千叮嚀萬囑咐,跟我說要養好胃,跟我說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健康。老人家是比較容易被忽悠的,對那些忽悠老人家的保健藥商,讓人憤怒又無奈。但是這也體現了一點,現在不愁吃的,已經有錢「養生」,追求「健康」了。至於爺爺跟我講的那些歷史故事,如今也有更多的探討,因為開放帶來的,是思想的多元。

鐵公雞變形記

我爸屬雞,小時候我覺得,十二生肖和人真的是有聯繫的。我說的小時候,是零幾年,那時候我讀小學。那個時期給我的印象,是我很難要到錢。我的朋友家裡都是玩具,而我什麼都沒有。一個十塊錢的四驅車玩具,還是我奶奶瞞著我爸買給我的,後來買都買了,我爸也就沒再說什麼。當時的十塊錢用來買一個玩具,我真的覺得是一種奢侈。

有一次表姐慶生,我舅買了一個八十多塊錢的蛋糕,請我們一群小孩子吃。八十多塊錢的蛋糕,別提我有多羨慕了,後來我快生日了,我跟我爸說,我從來沒買過一個蛋糕請別人,給我買一個吧。我印象很深,當時我是哭了一個下午,才要到一個十八塊錢的蛋糕。我很高興地請大家來吃,後來,那個蛋糕還被親戚嫌棄了,你絕對不懂那種滋味。到了現在,即使是再不好吃的東西,只要是別人請客,我都不太敢說不好吃。任何事情,先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總不會錯。

我弟生於二十一世紀,他長大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弟三歲就已經認識人民幣,認識到「錢」的功能、「錢」的重要性。雖然我爸還是不太贊同小孩子太好玩,但是我弟小時候,確確實實是拿過一些錢,買過很多玩具。這幾年他還喜歡買日本動畫的手辦模型,動不動就上百塊錢。有時候求一求我爸,我爸也就給他錢去買了。我一直勸誡他不要買這些東西,賺錢不容易,更何況這些錢還不是他賺的。但是,他就是不聽。

這些跟改革開放有什麼關係?有的。生活狀況基於經濟狀況。改革開放盤活的是國家的經濟,而國家的經濟又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到每一個城市或鄉村的生活,具體到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龍應台說「無感經濟」,指的是國家的GDP上升,但是民眾卻不能切身感受到經濟帶來生活的改善。我想這種情況在我家是不存在的,即使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未能完善的社會保障。至少我家的生活得益於改革開放。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經濟的發展,基本的物質生活都不能保障的話,誰還有閑錢買玩具,過生日呢?

禁忌的潘多拉魔盒

現在我們都會說,錢是賺來花的,不是賺來藏的。但是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錢是用來藏的。很小的時候,外公給我們幾個小孩每個人買了一個鐵盒子,這些盒子都是上了鎖的。鐵盒子呈長方體狀,有一個面的中間被切開一個小口。

大人們說,拿到錢不能花,要塞進盒子里,以後錢多了,才能打開來花。每次有一兩塊錢,或者大人們給得多的時候給二三十塊錢,都得往盒子里塞,而鑰匙不在我的手上,我根本開不了盒子。如果我試圖開盒子,也會被大人警告批評。就這樣,拿到的錢,也被存了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候家裡有什麼事情需要一點錢,我爸也會從中抽取一些。因為這個,小時候我一直質問我爸,為什麼拿我的錢?他反問我,那些錢是你賺的嗎?你的錢還不是從我們這裡拿的?我就覺得,好像也有道理。所以人會渴望長大,長大後自己掙錢。

現在那個鐵盒子早已消失。不要說鐵盒子,現在出門,我身上壓根沒有現金。一部手機,微信支付寶已經暢通無阻。我爸若是想花我微信支付寶的錢更是不可能,因為他並不知道我的手機鎖屏密碼,更不知道我移動支付的密碼。

五毛錢的教育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奢侈品,尤其是對底層的平民來說。所以我們潮汕有句老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胡亂地生長。」我們都講求教育要從學校向家庭和學校聯動的轉變,但是,學校教育至少是有教科書的,老師們再沒口才,再沒能力,至少還可以借鑒教科書,而家庭教育顯得模糊,沒有套路。

我們家以前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我爸每天都要喝一瓶啤酒,有時候喝珠江啤酒,有時候喝青島啤酒,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的珠江啤酒一瓶三塊錢,青島啤酒一瓶四塊錢,每次我爸讓我幫忙跑去樓下三四百米距離的商店買,我可以得到額外的五毛錢。當時我爸並不把這個當成一種教育,只是我後來在思考,這件事對我真的是一種教育。至少告訴很小的我一個道理:勞動創造價值。還有一個細節,五毛錢並不是很多,有時候我也覺得有點少,索求多一些,但是我爸立馬就說,不想去就算了,然後我就又灰溜溜地把交易金額縮回去。這件事也告訴我,不要妄想天上掉餡餅,不要想著輕鬆還想著賺錢,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價值限度。

現在你給我五毛錢,讓我跑幾百米去買瓶啤酒試試。我可能幫你買,但絕對不是因為這五毛錢。還有一點,如今,我基本見不到五毛錢的人民幣了。

很多人說,90後身上沒有故事。因為我們這一代,沒有經歷大災大難,而偉大的文學,往往是在苦難中磨鍊出來的。「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但是,作為一個95後,我想說:這就是我眼裡的生活,這就是我眼裡的改革開放。


推薦閱讀:

TAG:改革開放四十年 | 生活 | 童年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