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野茶」
這年頭,任何產品似乎帶個野字,就能跟純天然,無污染,高營養,超稀缺掛上鉤,立刻被賦予高大上的品質價格,茶也不例外。看到市面上有人推野茶,宣傳自己的野茶是野山林里千百年完全純野生的茶做的,再「科普」下野茶各種好,這麼好的產品這麼低的價格,還不快來搶購!那今天咱就說說野茶,說說純野生和動不動就上千年的純野生茶。
野茶是有,而且通常是品質比較高的,也很稀缺。但某些商家宣傳的野茶是或隱含或偷換了一些概念的。
野茶分兩種,野生型的和栽培型的。野生型的不難理解,就是完全純野生,未經人類馴化的茶樹。栽培型的就是經過了人工矮化馴養的,後來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狀態,任其自生自滅。 栽培型野生茶,多為民國初年以後或是1950-1985年以前種植而野放的茶園茶。我們也可以叫它野放茶。首先明確一點,茶是用來喝的。我們祖輩們千百年來飲用的茶,在植物分類學裡,被列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茶亞屬、茶組、茶系。茶組被統一命名為「Camelliaslnensis(L)O Ktze」,為全世界所採納。茶組裡有37個茶種,目前世界各國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組裡的一個「種」。(備註下,其實這分組我也記不住,百度的)。而科學意義上的「野茶」,是農學裡「茶系」以外的近緣茶樹植物,在分類上,其實它不屬於茶,就像其他植物,不是都可以歸到茶里的,它和我們喝的茶,還是不同的。
搞清楚這些,來說這純粹的野茶能不能喝呢?能喝的話祖先們早就做茶了,就不需要再去馴化了。其實純野生野茶大多苦澀難化,並不適於飲用。也有人拿純野茶做過茶,喝後多為不適(發暈、冒冷汗,噁心、頭疼、渾身不舒服這些情況)或有輕微中毒的情況。所以說,完全野生的茶,不能喝,能喝的野茶也就是栽培型的野放茶,別被什麼純野生給蒙蔽了,不是什麼東西都是野的好。
再說這些栽培型野茶做的茶,又有多少年樹齡呢?個人覺得不會太久,看看新聞,哪個地方找到個上千年的栽培型野茶樹,都是當活化石保護起來,安溪發現的最老古茶樹也就220年,福建省最古老的茶樹也就500年左右,視若珍寶,哪兒那麼多動輒上千年的古茶樹來做茶喝。得說明下雲南除外,免得被拍磚。(再備註下:這些數據新聞上都有說,宣稱自家也是千年野茶的商家,可以給當地新聞或農業部門打電話反映下,說不好會成為重大科學發現帶頭人)野茶雖好,不要盲目的追求。要看產地,看實際情況。朋友們在選茶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追求一些概念茶,市場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走,時不時的給出一些新感念,而且很快做出反應新產品立刻蜂擁而來。大家選茶的時候,還是要擦亮眼睛,相信大部分茶友不怕花高價買到正真的稀缺茶,怕的只是被忽悠了以次充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