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專題(八)| 如何看待智商(IQ)測試?
相關鏈接:神經科學專題(七)| 孩子「三心二意「,行嗎?
智商測試非常流行。很多人認為智商測試是衡量是否聰明的一個標準。我們在這裡初步介紹一下智商測試的來龍去脈,希望為家長們正確解讀智商測試提供一些幫助。
智商(IQ)測試的起源
智商測試最早起源於法國。上個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為了協助一些學校鑒定在某些認知能力上有明顯缺陷(mentally challenged)的兒童,特意設計了30個不同的任務模塊來進行測試。設計者比奈對於這些測試效果非常謹慎,建議大家不要對測試結果進行過度的解讀。原因是:這些測試缺乏強有力的實證支持,並且比奈認為人的智力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儘管如此,比奈方法的便捷和一定的有效性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青睞,風靡整個歐洲。其中,德國心理學家威廉·斯特恩(William Stern)就採用這些任務模塊來測試兒童的智商。為了輸出一個簡單明了的結果,斯特恩設定了一個數值來總結測試結果(與考試分數一樣)。數值是這樣設定的:通常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發育會更完善,社會經驗也更豐富,因此,準確完成任務模塊的數量也就越多。因此,斯特恩首先總結出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應該完成的標準任務模塊。在接下來的測試中,如果一個10歲的兒童能夠解決15歲兒童才能完成的任務模塊,那麼其IQ分數就是(15/10)*100=150。
這種單一數值方法的優點就是直接明確和有利於比較。但是缺點是:越抽象,損失的信息量就越大。
這種智商測試後來傳到北美,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916年,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這些測試進行了修改,包含評測分數的設定標準,形成了著名的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測試。斯坦福-比奈測試主要通過言語和非言語兩種形式來測試五種認知能力: 流動推理、知識、定量推理、視覺空間處理和工作記憶(參考網站:http://www.stanfordbinet.net)。另外一個著名的智商測試是韋克斯勒測試。
智商(IQ)測試的一些相關研究
社會對高智商並不全是好評和羨慕,很多人對高智商人群存在各種偏見,比如自負、異想天開、遭受妒忌和恐懼、以及精神異常。為了檢驗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同時為了找到適合高智商人群的教育模式和驗證社會對高智商人群的偏見,劉易斯·特曼教授選中了1500名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學生(其中有80人的智商在170以上),並且對他們開展了長達35年的跟蹤研究。這群兒童被稱為「白蟻」(Termites)。這些人直到今天仍在被人研究。特曼將他的研究成果出版在《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這裡初步列舉一下特曼的發現:
? 高智商人群至少和正常人擁有一樣的健康程度,擁有正常的人格特性,很少有人擁有社會偏見中所述的特性。
? 許多「白蟻」兒童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成功,比如說,傑西·奧本海默(Jess Oppenheimer)和經典情景喜劇《我愛露西》(I Love Lucy)的作者。
? 「白蟻」兒童的平均薪水也是白領平均薪水的兩倍,離婚率更低。也有一些人選擇了比較「平民」職位。特曼將他們不成功的原因歸納為個人阻礙、教育和機遇。
高智商的標籤也確實帶來了一些心理上的變化。在上世紀90年代,那些仍在世的「白蟻」兒童被要求回顧他們80年生命歷程中的大事件。研究發現:他們並沒有從自己的成功中感到滿足,而是感覺自己似乎沒能達到年少時的期望,並深受這種感覺所折磨。
在新聞中,我們也會時常看到一些「神童」在其他性格上的缺陷而令人惋惜。最近一個比較知名、也是最令人難過的案例便是數學神童蘇菲亞·尤瑟夫(Sufiah Yusof)。她在12歲時被牛津大學錄取,卻中途退學,後來她成了一名應召女。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研究來自於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基斯.斯塔諾維奇(Keith Stanovich)。他發現: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傾向於依賴直覺,而不是理性思考。另外,在智商測試中脫穎而出的人很有可能存在「偏見盲點」。或者說,他們可能非常擅長批評他人的錯誤,卻更難看到自身缺陷。這可能是因為「我方偏差」的存在——即在搜集信息時往往會進行特定的選擇,以此來加強此前的觀點。高智商的人更可能存在這種偏差。因此,在紙上測試中得高分的人不一定能做出理智決策。
家長們應該如何解讀智商測試?
智商測試衡量的究竟是什麼?下面就是一道典型的測試題:
請從下面五種動物中選出與其他四個最不像的動物:牛、老虎、蛇、熊、狗。(Which one of the five is least like the other four? Cow, tiger, snake, bear, dog.)
首先你的大腦需要回憶起這五種不同的動物,然後找出它們身型上的區別。如果你回答的是蛇,恭喜你答對啦。答對的人或許比答錯的人更聰明?或許不是?
學術界對於這些智商測試的科學性和實用程度也存在極大的爭議。我們也認為:
? 人的智力非常複雜。智商測試也許可以很好地衡量某個方面的能力,但是缺乏足夠的實證支持,並且很難用一個分數或簡單的指標去衡量人的智力。比如說,這些測試任務模塊設計是否合理?某個人在完成哪些方面的任務有困難?這些任務是否有關聯?如何提升?
? 兒童能力發展具有大的個體差異性。走進任何一個教室,你就會發現:儘管孩子們的年齡相仿,但是身高,體重都有差異性。大腦發育也和身體發育一樣,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那麼測試的基準如何確定?如何解讀數值才科學準確?
? 人的智力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反覆練習任務模塊有利於提升數值,這和題海戰術一樣。並且,智商測試值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和環境以及人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 智商測試是否是一個預測孩子未來的可靠指標?智商測試中的任務模塊與孩子實際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整體發展究竟有多大關聯?
因此,我們應該謹慎地對待這些智商測試結果,更全面和科學地看待它在孩子發展中的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