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設想成真,痛風或可從此遠離止痛藥!

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認識到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具有自限性。近現代的實驗研究,也對此進行了強調和肯定。痛風的急性發作對治療反應快速而顯效,明顯優於人類的其他類型的關節炎,也提示除了藥物之外,有明顯的內源性機制參與了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控制過程。而且,即使沒有使用藥物,典型的急性痛風發作也會在一到三周內自行緩解,更說明了我們體內具有相當的抗炎反應能力,使痛風病程進入緩解期。

由於在痛風急性炎症消退後的數周內,仍可在關節滑液內發現遊離的尿酸鹽結晶,因此認為除了細胞介導的尿酸鹽結晶分解和清除之外,其他多種因素在中止痛風急性炎症發作中必定也起著重要作用。這些和痛風急性發作相關的自限性因素,如果能將它們放大,或讓它們提前出現,或讓它們同時發揮作用,將成為痛風急性期治療的革命性突破。關於痛風炎症自發緩解的機制,目前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中性粒細胞的凋亡,是痛風急性炎症自限的根本機制。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數目最多的白細胞,它具有趨化、吞噬等作用。在吞噬尿酸鹽結晶之後,由於缺少能夠溶解尿酸結晶的酶,中性粒細胞反而被尿酸結晶損傷,進而凋亡。那些和尿酸結晶「同歸於盡」的中性粒細胞,又被巨噬細胞(也是免疫細胞的一種)所吞噬,在這一過程中,人體開始發現中性粒細胞殺敵無效,反而大量「陣亡」,於是下達了抑制免疫細胞聚集的命令,痛風的急性炎症因此得到緩解。

如果能讓人體儘早發現中性粒細胞的凋亡,從而及時下達抑制免疫細胞聚集的命令,痛風炎症在剛一開始,就可能被中止。

2、血漿蛋白和脂蛋白的作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一旦啟動,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許多血漿大分子進入關節液中。其中,載脂蛋白B和載脂蛋白E可以在尿酸結晶表面穿上一層「偽裝」,使得尿酸結晶表面不再具有致炎性,從而中止免疫細胞的趨化和吞噬,使痛風炎症得到緩解。另外,高密度脂蛋白(HDL)可以抑制尿酸結晶誘導的中性粒細胞溶解,因而具有抗炎作用,在急性痛風發作的自限性中可能發揮一定作用。

可見,痛風患者積極糾正脂代謝紊亂,對於痛風急性炎症發作程度的減輕,具有重要意義。在之前關於痛風發作機制的文章中,我們也提到過: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有炎性和非炎性兩種,非炎性的尿酸結晶多了,炎性的尿酸結晶就更少,痛風就更少發作。而非炎性尿酸結晶的形成,和載脂蛋白A和E密切相關。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作用。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人體的應激狀態可以導致ACTH分泌增多 ,從而促進糖皮質激素釋放,發揮抗炎止痛的功效。另外,ACTH也可以直接和促黑激素受體結合發揮抗炎作用。

目前,ACTH已經開始應用於痛風急性期的治療。單次肌注25到80個單位的ACTH,可終止一次痛風的急性發作,之後常需每24到72小時重複注射,這一治療方法對手術後引起痛風發作的患者尤為有效。ACTH的止痛效果可能優於糖皮質激素,但昂貴的價格,可能限制了它在痛風臨床的應用。

4、其他因素。關節炎症發作的高峰階段,痛風發作處的溫度升高,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尿酸的溶解度並促進尿酸的清除,減少新的尿酸結晶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痛風急性炎症的進展,患者關節液中抗炎因子的表達和產生也會隨之增加,但對這一機制的研究,目前還不夠明確。

所以,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對患處進行冷敷,雖然對疼痛的暫時緩解有幫助,卻不利於尿酸的清除,從長期來看對痛風的病情改善是不利的。


推薦閱讀:

TAG:痛風 | 血尿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