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多變,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當人們出現發燒、咽喉及頸部疼痛時,往往認為是咽炎、扁桃體炎等病症,並習慣性地給予抗菌素治療。不過,有些患者治療以後並無效果,發燒、頸痛依舊,這時就要引起注意了,這些癥狀除了流感外,還有一種可能——「亞急性甲狀腺炎」。
近期來醫院就診的小王就被同事「傳上了流感」,由於工作忙,身體一向強壯的他硬扛著沒休息,也沒去醫院,按照以往的「經驗」給自己用了點葯。
沒想到的是,小王吃藥後,不僅嗓子疼沒緩解,反而越來越疼,甚至連脖子都不能碰,哪怕轉頭都會牽扯引起劇烈頸痛。小王不得不到醫院診治,經過詳細檢查後,被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
檢查報告顯示雙側瀰漫性腫大
甲狀腺離咽喉部很近,就在其稍下方、氣管兩側。普通患者不易區分,多以為流感沒有好徹底所致,常不引起重視。其實此病是流感的蔓延或轉移,總有一部分流感患者會發生,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常常繼發於流感之後發生。
甲功檢查結果(亞甲炎伴發甲亢)表現為抗體增高t2/ft3 t4/ft4升高。
亞甲炎患者的典型癥狀多為發熱、畏寒,頸部甲狀腺處腫大、變硬、疼痛,可先從一側開始,然後擴大到另一側,繼而累及到全甲狀腺。也可同時伴有咽喉腫痛,因此非常常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頸部疼痛常被患者首先注意到,但也各有輕重,有些患者不明顯,而有些患者頸痛十分顯著,甚至頸部不能觸摸。
有許多患者像小王一樣,來醫院前就曾服用過抗感冒藥物,甚至打過靜脈點滴,用過抗生素等。但抗生素對病毒所致的亞甲炎無效。有些患者病情拖延一兩個月仍不見好轉,總是乏力、發燒、出虛汗、沒胃口等,甚至懷疑自己患了腫瘤。還有的治療不恰當、不正規,形成慢性甲狀腺炎而久治不愈。
其實,通過甲狀腺掃描、血檢等很容易明確診斷亞甲炎,關鍵是要提早重視。患流感的朋友在病情不能有效緩解時,千萬不要硬扛、硬撐,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亞甲炎治療並不困難,也容易治癒,但需正規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什麼病?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所誘發的甲狀腺變態反應性炎症。本病多見於30~50歲的中年女性,女性患者為男性患者的5~10倍。
亞甲炎常常於感冒或流感後1~2周發病,最典型的癥狀是發燒、甲狀腺部位明顯腫疼,疼痛劇烈時可沿頸部放射至咽喉、下頜及耳部,另外,患者還往往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
癥狀典型的患者其病情演變往往要經歷「甲亢期」、「甲減期」。
甲亢期:即病程早期,患者有心悸、多汗、怕熱、焦慮、震顫等甲亢表現;化驗檢查顯示,甲狀腺激素(T3、T4)水平增高,而甲狀腺攝碘率減低(24h<2%),這種甲狀腺激素水平與甲狀腺攝碘率「背離」的現象是「亞甲炎」有別於Graves甲亢的一個重要特徵,原因是由於甲狀腺遭到炎症破壞,濾泡內儲存的甲狀腺激素大量釋放入血,導致「一過性甲亢」。另外,在病程早期,患者血沉(ESR)往往顯著增快(通常大於50mm/L),但白細胞正常或減少,這點有別於細菌感染。
甲減期:此階段的患者可有乏力、畏寒、腹脹、便秘、嗜睡等甲減表現,血清T3、T4降低,TSH升高。原因是此期患者甲狀腺內儲存的甲狀腺激素已被大量消耗,而此時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尚未恢復,攝取碘以及合成甲狀腺激素的能力不足,因而出現「甲減」。
如何確診「亞甲炎」?
臨床上,如果病人出現發燒、甲狀腺部位腫痛,同時伴有多汗、心悸、情緒改變等甲亢表現,結合近期曾有感冒病史,則應高度懷疑「亞甲炎」。通過進一步檢查,若患者血清T3、T4升高,而甲狀腺攝碘率降低,血沉顯著增快(>50mm/h),則可確診本病。
遇到哪些情況需要想到「亞甲炎」?
推薦閱讀:
TAG:甲狀腺 | 健康 |